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2526'
秦二世元年(前209),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26'
秦朝灭亡以后,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27',汉朝就此开始。'28'休养生息
参见:布衣将相、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吕后专权、诸吕之乱
吕后
吕后
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29'。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30'的誓言。'31'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32',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33'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即汉惠帝,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汉高祖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34'
文景之治
参见:文景之治、七国之乱、南越国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36'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37'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38'
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治世,被后世历史学家称羡。'39'
汉武盛世
参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酎金夺爵、盐铁官营、汉武盛世、汉匈百年战争、丝绸之路、巫蛊之祸
汉武帝画像
汉武帝画像
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41'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42'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采取集合霸道、王道的治国方针,但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42'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汉武帝时期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秀将领,终于击溃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收复河套并将河西纳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起点。'43'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44'
昭宣中兴
参见:霍光辅政、盐铁论、昭宣中兴、西域都护
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45'
刘彻死后,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得以继续辅佐汉昭帝治国,史称霍光辅政。'46'
霍光遵循汉武帝晚年的国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死后,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史称汉废帝,因行为放纵,被霍光所废'47',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即位'48'。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方亲理政事。'49'后因霍氏一门飞扬跋扈,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46'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治国摒弃不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51',在位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并借公田来安置流民'52',时常派遣官吏巡查民生以此减免赋税赈济受灾百姓'53',又设置常平仓供应边塞军需及平衡粮价'54',并多次下诏扶助鳏、寡、孤、独、高龄老人、贫困百姓等人群'5557'。经汉宣帝治理,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势达到西汉极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史称“孝宣之治”'58'。
神爵二年(前60年),汉宣帝于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汉廷政令得以颁行于西域。'59'汉宣帝时期,匈奴进一步衰落和分裂,南匈奴臣服于汉朝。'60'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北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61',并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62',自此汉匈战争告一段落。'6'新莽篡汉
参见:王莽篡汉、新朝、王莽改制
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