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真老实的那个人是你。博原这人……罢,不说也罢!总之嫁给他,我可是真为你担心了。”纪煌忧心忡忡地看着天市,“我就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了,为什么摄政王把你给了博原。难道……”纪煌终究没有说下去。
天市却追着问:“难道他没看上我,为什么不把我留在身边?”她忍不住笑起来,“摄政王那是什么心机的人物,平白把太后的妹妹送到他身边去,又跟纪家关系说不清明,他怎么可能留我。老爷子,你这算盘打错了。连摄政王的侍从都知道宫中府中纪家占了半壁江山,摄政王怎么可能不存戒备之心。”
纪煌似乎没有料到她这么坦白,有些吃惊地看着她。
天市毫不躲闪,直直迎视他的目光,“您该不会真以为我这三年真白混了吧?当年是浑浑噩噩被送到了摄政王身边,可是三年时间,只要有心,再隐秘的往事也能查出端倪,何况这事儿摄政王压根没瞒着谁,王府里的上下人等,随便找两个聊聊就都知道了。”
纪煌哈哈笑起来,掩饰着心中的波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如今的天市已非吴下阿蒙咯。”
话说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天市知道纪煌此刻心中正翻江倒海般地算计着,冲他甜甜一笑,“出来久了,陛下怕是要找我呢。我得先回去了。老爷子您自己逛逛吧,我得回去了。”说罢留下盯着水面沉思的纪煌,自己牵着马往回走。
大本营已经搭起来了,守卫在外围的是朱岭,远远看见天市溜溜达达地回来,已经让人进去通报,等她到了近前,只简短说了句:“稍等。”便一言不发地立在一旁。
天市知道问他是什么都问不出来的,看这架势不用问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果然不过片刻,摄政王益阳匆匆过来,二话不说,拉着她就往外走。
“到哪儿去了?”
天市笑嘻嘻看着益阳,“你不是知道吗?跟纪煌聊了会儿天。”
“我知道?”
天市但笑不语,倒惹得摄政王发窘起来,咬牙切齿地骂了声:“小坏蛋。”一把将她拖入一处外人无法窥视的密林里紧紧抱住,“你这小狐狸,越来越狡猾了。”
天市笑容不改,却一低头从他手臂底下钻出来,隔开一步距离,背着手望着他。在他向自己伸出手的同时后退,始终不让他接触到自己。
“怎么了?”
“我们做个交易吧。”
“什么?”他脸上玩笑之意敛住。
天市找了块看上去松软的草地,掏出一条帕子铺在地上然后施施然坐下,“刚才纪煌还说我已非吴下阿蒙。连他都明白的事儿,你难道看不出来吗?”
“这种话哪儿有自己夸的?多大了你?”他又回复那副讥讽的语气,再不见之前的嬉笑。
天市不理睬他的讽刺,“摊开了说吧,纪煌现在主动接近我,我能取得他的信任,这是你早就设计好的。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不信任你了。”
他下巴略收,看着天市,一时没有出声。天市等待着,终于意识到他压根不打算说什么,浓重的失望伴着暮色袭上来,她幽幽地叹了口气。“我有满肚子的话想跟你说,可是现在都没办法说了。”摇了摇头,她说:“你想做什么我明白。你需要的我能给你。可是你必须跟我交换。”
他问:“用什么换?”
天市苦笑了一下,这么干脆利索毫不犹豫,果然是赤裸裸的利用。其实这样也好,就像做生意,有一说一,不用牵杂其它,不动心也就不伤心,不动情也就不伤情。这样很好,做他平等的游戏伙伴。
她挺直了身体,说:“我要留在你身边。”
二十二 考宫
所谓考宫,承自周礼。依照周礼的葬仪,天子亡故后停灵三年,修葺陵墓,在正式下葬之前,由重臣和亲眷前往陵地做最后的验收视察,举行灵位安放仪式,供奉牺牲,鼓乐佾舞,祭告天地山川祖先诸神灵,祈求死者灵魂得到接纳,成为神灵中的一员。
先帝于行猎中意外坠马身亡。当时太子年幼,朝中觊觎皇位和辅政重臣之位的人都不在少数,一时间局势风雨飘摇,危如累卵。太子生母纪氏在危急时刻与齐王联手拥立新君,必须以雷霆手段压制朝中蠢蠢欲动的重臣们,先帝的葬礼就成了最佳时机。因此仅仅停灵三个月,一俟新君登基后,便将先帝下葬于穆陵,竟然跳过了考宫这一节。
此后虽有旧日先帝**之人亡故,因为先帝就没有行考宫之礼,这些亡故的宫人们自然也就免了。谁也没想到,太后的葬礼之前,摄政王居然要搞这个考宫之礼。当初这个建议一经提出,便有无数谏臣御史极力反对,奏本陈文如雪片一样飞到摄政王的案头,甚至有御史干脆参劾摄政王本人眼中无君父,逾制妄上,居心险恶。
面对这一切,摄政王没有一字反驳,反倒像是较劲儿似的,跟谏臣们唱起了对台戏。太后虽然死后加封孝贤慈惠的名号,按照规矩,考宫中只能奉以四佾舞。所谓佾舞,其实是考宫大典中参与舞蹈的人数,一佾八人,如果按照太后的规制,考宫所需不过三十二人。
然而也许是有意要跟谏臣们作对,第一波反对举行考宫仪式的奏章递上来之后,摄政王宣布将在仪式中用六佾舞。若说考宫逾制,那还只是因为这是超过先帝的待遇,毕竟是周礼中明文列出的礼仪,即便给太后做了,也能算说是有情可原。然而自古以来,太后考宫皆用四佾舞,摄政王竟然要破例用六佾舞,这个消息就如同是往群臣中间扔了一块大石头,登时激起了千层浪般,一片大哗。
于是成筐的谏书弹本被抬进了摄政王的书房。
重臣们如丧考批,在奏本中痛哭流涕,指天骂地,从摄政王到太后,再到身边一众亲近之人上上下下骂了个遍,除了小皇帝之外,所有人都没能逃脱。
然而摄政王不但不为所动,第二日便又下了一道谕旨:考宫大典上将使用八佾舞。
这一回,群臣却没有了期待中的激烈反应。抑或者,是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了。
八佾舞,这是天子之礼。莫说先帝没有行考宫之礼,即便行了,其待遇也就仅仅如此而已了。而摄政王这个胆大妄为无所顾忌的人竟然要为纪氏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行至尊之礼。这种事情,在很多重臣文官的心中,无异于异想天开。
在短暂的错愕之后,立即有御史谏臣摔冠除服,要当场撞死在朝堂之上,以实践文死谏,武死战的最高境界。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撞向柱子,就被摄政王冷冷的威胁止住。
摄政王说:“再有人反对,就十佾舞;你们死一个人,就十二佾舞;别逼我把天地之间,古往今来最至高无上的荣誉,加于你们心目中卑贱的女人身上。”
在众人目瞪口呆的死寂中,他轻飘飘地扔下一句话便扬长而去:“见好就收吧。”
见好就收的结果,就是来历不明,只是因为生下皇帝而被封为太后的纪氏女子,不但生前达到了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并且在死后享受到了帝王般的尊荣:八佾舞。
所谓备极荣哀,便是如此吧。
当天市立在小皇帝的身后,看着六十四个头戴高冠,身着宽大玄色袍服,脸上罩着面具的舞者在肃穆的鼓乐中列队起舞时,打从心里佩服起那个死去的女人了。
让被自己背叛的男人生前死后如此为她穷尽一切地爱着,她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她偷偷去瞥立于皇帝下手的摄政王,只见他身着素服,神色木然地看着眼前他不惜一切争取来的千古荣光,就像看着市场上一群喧嚣而过的贱民般面无表情。他的目光落在很远的地方,天市知道,此刻,他的脑中只怕筹划着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天市终于忍不住好奇了,这人究竟为了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得罪群臣,一意孤行地做这么出格的事情。因为她赫然发现,其实用什么鼓乐,有多少佾舞,这人其实压根不关心。
鼓乐的曲调单调缓慢,舞者们的动作也实在生动不了多少,小皇帝很快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