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山高水阔知何处 > 第3部分

第3部分(2 / 2)

薛明师:“不急,无论去哪,顶刀子都少不了你们。”

吴道凌:“末将谢将军抬举。”

薛明师瞥他一眼:“好说好说,你可是我指腹为婚的小娇妻,储尉那是糟糠之妻不下堂。”

一路说一路往外走。

他身上还有鸡毛。吴道凌:“您这是赶往何处投胎?”

薛明师:“你哪只眼睛看见本侯要投胎?这是去算账。”

薛明师有亲卫追随。

黑甲骏马,一路畅通无阻。

人多势众,去荆国公府。

国公获悉,当即不病了,开门揖盗,精神矍铄。留薛将军共午膳。

国公劝客道:“粗茶淡饭,待客不周,明师,务必见谅。”

薛明师一笑:“本以为能吃到国老府上一道名菜。”

故意停在这里,同他说话的人势必要关切地问一句:“是什么?”

国公不能免俗地问了。

薛明师打量东道主:“王八。”

王公子猛地气恼站起,脸色涨红。

国公与薛将军对视一阵,竟同时大笑出声。

当下屏退闲人。

薛明师端一杯茶:“家母曾有吩咐,要我事国老,如事亲父。”将茶水呈上。

他做得郑重,国公去接,口中道:“我与你父亲,的确是过命的交情。”

一上手便是万钧之重。薛明师犹低着头,极恭敬的样子。那边国公原是以手指来接,被薛明师加力一推,面上不改气定神闲,手指却往前抵,用上手掌,将那茶盘卡在虎口处。

手上变了几变,目光这时才交接。薛明师扬眉一笑,国公心知不妙,却已迟了。薛明师劲道乍撤,那茶杯打翻,热水全泼在衣袖上。薛明师向下一捞,扯着国公衣袖反卷,便要来扣他脉门:“小侄一时不慎。”

来往间已用上擒拿。

国公:“贤侄未免过谦。”

手腕上腾撞弹击,拆了不下十招。

才双双退后一步。

国公叹道:“廉颇老矣。”

薛明师:“消息灵通远胜小辈。”

国公:“石碑一事你何必如此在意!”

薛明师:“有人要夺我兵权。”

国公怒道:“糊涂!你的兵权纵无此事也得交出去,从军十五年,还不够吗,有谁能一世掌印持符!”重重拍一下桌子,见薛明师不以为然,才想起这不是自家不成器的儿子,训斥慑他不住,不得不提旧事,尽量放缓口气劝:“当年让你去江兴水师,非要去嘉应川大营,靖……那一位岂是甚么好相与的!他的部属尽是你昔日同袍手足,哪怕断绝往来——就连你自己,谋略武艺,都是他言传身教——”

薛明师大马金刀坐下:“那又如何?”

国公一顿:“你若真不想与靖王牵扯,三年前太后赐婚,愿意把堂堂一位公主嫁给你薛家,你就不该推拒。”

荆国公发鬓已星星斑白。

薛明师本不欲答他上一问,蓦地发觉国公年事已高,不知为何改了主意,平淡念到:“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午后蝉鸣骤然转响。

荆国公神情转为萧索,自语道:“许是老朽真老朽了。有时想想,当年该为你拜个严师,从文去。”

薛明师轻快地起身。

“国老,恕小侄直言,我意由我,我命由我,容不得他人。我与那位之事,国老不妨抽身事外。言尽于此,保重。”

径直离去。

出则上马。

王公子相送,薛明师带上亲卫,放马快走。

吴道凌催马上前,与薛明师并排。

薛明师:“如何?”

吴道凌:“逊位书已公布天下——‘被父叔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薛明师:“改封亲王,封号定未。”

吴道凌:“交礼部拟。”复低声道:“礼部尚书拒不改称,于廷抗上,说百代以后,靖王殿下难逃一个篡字,青史自有公论。程哲为首,靖王旧人皆请以大不敬斩之,靖王不许。”

薛明师:“撸官了事吧。”

吴道凌被说中,道:“靖王曰:‘前朝已无守节不仕之臣’,准其人回家去。”前朝末年不仕的家族今已纷纷出仕,而本朝官员竟在此时扬言退隐,百代以后,除沽名钓誉外,怕还能留什么美名么。吴道凌心中添句:不想靖王也刻薄得紧,将军大人你与他当真一脉相承。此时却出不得口。

交礼部拟,以要全废帝体面。

宫城在前,高墙巍巍,连日光都挡住。

储尉:“您要入宫?”

薛明师住马,着亲卫上前与禁卫军交涉。

他挽着缰绳,道:“无碍,靖王殿下能全陛下一个体面,自能留我一份体面。”

程哲来迎。

薛明师遣诸人回府。

程哲拱手:“长胜侯。”

薛明师:“程大人。”不待程哲回话,便翻身落马,“带我去你家陛下近日休息之所。”

程哲拦下惊愕的禁卫,亲自带薛明师到勤政殿侧殿。

薛明师:“程大人怕是早想问我一句有何贵干了。”

程哲挑起眼角一笑:“岂敢。”作谦恭态道:“当然,若是长胜侯有意透露,下官愿闻其详。”

薛明师走进寝室,一面信口说:“我说出来程大人绝不会信,不仅不会信,还会多想。”

程哲:“下官不甚听得懂。”

薛明师回头看他一眼,坦然答:“睡觉。”

他仿佛极是疲倦,答完这两字,当头就在程哲面前倒下。程哲脸上的表情不像看他当头倒下便睡,更像被他当头打了一棒。

他合上嘴,退出门去,又阖上门,吩咐道:“命人把守。不准进出,也不得打扰。”

薛明师和衣睡了一觉。

他近几日睡不安宁。再睁眼已是掌灯时分,床帘上烛光如水。殿内静谧,他于朦胧之中察知外间有人,走下床,脚步大些,出去即看见靖王坐在外间,书案后,手边一沓奏章。

薛明师边整衣袍边说:“我倒猜是程哲。”

皇帝眼也未抬:“是程哲,你怎么能睡着。”又展开一份奏折,姿态端正。

皇帝肤色白,着正色极庄重。他就是有这样能耐,与班武将通宵议事下来,背不稍碰椅背。薛明师曾有那么一度,议事屡次坐在他下首,见他这般就替他累。

那是冬日,帐外寒风呼啸,但凡有人进来,帘帐一掀,雪点便斜飞入内。

往事不可追。

往事如附骨之疽。

殿外蝉鸣如浪,一阵阵使人知晓,而今是夏夜。

薛明师专心致志地盯着他,神情中再难寻半分惫色。唯见眉浓目黑,目光如电。

殿外关卡已撤。

薛明师抱臂走近,动作懒散,止步处两人间尚余十步。

皇帝听他脚步声,提笔批字:“头痛又发作?”语气和缓,终于望向他。

薛明师几乎溺死在他眼中。

因头痛一事,薛明师曾令储尉代署军务数日。储尉对此事下过封口令,而皇帝洞悉始末。

大魏与西楚同出汉室,僵持三代,双方名将辈出。靖王在疆二十年,借楚王手逼杀西楚主帅赵元飞。赵元飞阵前呕血而死,靖王乃奉召回朝。

赵元飞之甥苏汉卿沿用赵字军旗,收拢军心,以十万哀兵扶大厦于将倾。

薛明师要取他性命。但凡苏汉卿一息尚存,西楚士气难破。则魏军无法长驱直入,收西楚入囊。

薛明师耗费七年,鲸吞蚕食,终破楚军于乌勒野,将苏汉卿与千余残兵围困其中。苏汉卿明知既败,自陈不畏死,仅有一愿未了。他一世与人争雄,未逢敌手。若能求得一败,死在薛明师手中又何妨。

薛明师应允。

各取军士马槊,大魏刀兵制造之术胜于西楚,为示公平,薛明师亦取西楚死将长槊,与苏汉卿马上相搏。两人各占一时上风,围观部属心急如焚,盖因此二人皆着重铠,寻常兵刃难以破甲,不知几番搏斗下来伤情如何。乌勒野上,黑干河畔数千人寂静屏息,唯朔风飞雪盘旋不止,马嘶不休。

苏汉卿渐觉吃力,或者天要他今日死。正当薛明师横槊一刺,竟穿透苏汉卿胸甲。输赢乍定,苏汉卿呕出一口鲜血,西楚军情急欲扑救,却为魏军人墙阻拦。苏汉卿牵马上前,仰视宿敌,问薛明师借佩刀一用。待他左手拔刀,众人才知,他右肩骨碎伤重。

刀为宝刀,号起山云。马是名驹,名雷切,为苏汉卿坐骑八载。苏汉卿叹道:我不曾一日为魏臣,不忍见楚民亡国。手持此刀,转瞬之间割断爱马咽喉。雷切坠地,苏汉卿一手刺刀入胸膛,徐徐反拔,艰难道:还君宝刀。血涌如注,语落即亡。

数百亲兵高呼:不忍见亡国!纷纷面朝西楚都城,追随主帅自刎。

薛明师勒马,扬声道:天佑大魏!魏军群情振奋,从者呼声如雷。

不料此时,距苏汉卿尸身最近的亲兵拼死暴起,持槊奋力一击。薛明师已是强弩之末,闪避不得,从马上滚落河中,迅速为湍急冰水冲走。刹那之间,苏汉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