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连忙冲着赵煜拱手拜道:“请陛下放心,臧霸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臧霸定会带引一番好消息回来。”
话音落后,臧霸对着身后的副将一招手,只见属于臧霸的本部兵马立即跟了上来。跟随着臧霸一起,开始向着对面敌军的营寨前进,准备发起进攻。
而就在臧霸引着兵马试图展开进攻时,寨子中的将士,也及时发现情况,立即想着周瑜禀报:“都督,你看,今次赵军兵马来攻,却并未展开全面进攻,只是派了一小股兵马来袭。”
听闻了军士的话后,周瑜立即皱起眉头,当即若有所思道:“看来今次这敌军是看我们营寨防御森严,不想过多损失,所以就打算先行派遣一小股兵马,以作试探性攻击了。看来这些赵军实在是很狡猾,若是我们一下子就暴露所有的实力,恐怕下一次将会迎来赵军疯狂的进攻。”
而就在周瑜说完之后,一旁的诸葛亮,却开口说道:“都督,诸葛亮来看,如果我们表现的太过软弱的话,敌军极有可能会趁势强攻,到时候我们的压力只会更大。只有让敌军感到我们的防御牢不可破,这样子那些敌军才会犹豫,使得整个攻势都会有所下降。”
听闻了诸葛亮的话后,周瑜微微一愣,明显对诸葛亮的话,也略表赞成。当即只听周瑜对着身旁诸将说道:“传我军令,所有人全部准备,切不可操之过急。等到敌军的兵马靠近时,再一鼓作气展开反击,务必要给这些赵军狠狠地一击。”
随着周瑜的指令,今次由姜维和凌统两人,联手指挥大军进行防守。若是论实力,两人的武艺几乎相差不多,一同联手防守,确实是最佳的搭档。
且说臧霸在向赵煜请缨之后,便开始引着本部的兵马,约莫万人左右,向着敌军的营帐开始进攻。可是让臧霸感到疑惑的是,当自己的兵马,眼看就要进入敌军的进攻范围,可是这些敌军始终没有任何的举动。
可越是如此,臧霸越是感到担忧,毕竟以这些接连的战事所得到的经验来看,那些敌军绝对不会是等闲之辈。否则的话,在己军的几次攻势下,这些敌军早就全军覆没了,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如今这些人,能够活到现在,就足以说明其能力所在,对此臧霸也不由得小心起来。
当即臧霸对着现场众将士,开始下达军令道:“所有人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这些敌军十分狡猾,盾牌上举好你们的盾牌,小心敌军的弓弩。”
或许是为了响应臧霸的猜测,就在臧霸话音刚落之际,忽闻一阵箭啸之声凭空响起。臧霸瞬间感觉到一股杀气,直朝着自己逼来,当即臧霸身子一闪,只见一枚冷箭几乎是帖子自己身子划过。若是刚才臧霸有办法的迟疑,恐怕那支冷箭,就会贯穿自己的身子。
然而这一箭直接将臧霸给激怒了,可是没等臧霸发货,随即而来的数声破空之声接连响起。伴随着身旁诸多将士的惨叫声,不少将士纷纷中招到底,幸运的只是被箭矢擦伤,运气不好的直接被一击毙命。
在如今臧霸大军和营寨的距离之中,那些躲在营寨后面的弓箭手,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并将所有弓矢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发挥到了极限。可以说,每一支弓箭,只要命中就几乎是将对方给毙命。
看到身旁的将士不断的有人倒下,臧霸顿时恼羞成怒,对着身旁的将士,开始大声吼叫道:“盾牌兵给我组阵,顶住敌军的攻势。”
或许是在臧霸的吼叫下,起了作用,只见那些盾牌兵连忙聚集在一起。并将各自的盾牌举在身前,试图想成一个想打的盾牌城墙,为身后的同伴抵御敌军的弓箭。然而就在这些盾牌兵组阵之后,那营寨中的敌军突然停止了攻势,一时间里臧霸所引领的将士也不敢松懈。生怕盾牌一失去,就回遭到冷箭的袭击。
眼看臧霸的将士就要冲到营寨前,可是那寨子中的敌军,依然没有任何的举动。此刻虽然知晓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危机,但是臧霸的内心也不由得兴奋起来,不管怎么说,今次自己大军已经靠近,这样就对自己的进攻显得有利。
几步之遥的距离,臧霸却不敢下令直接冲过去,而是依旧利用盾牌兵在前,进行慢慢的推进。终于在抵达之后,臧霸大吼一声:“全军进攻,摧毁敌军寨门。”
随着臧霸的一声怒吼,顿时接近万人的赵国兵马,犹如群狮一般,直朝着眼前的寨门扑去。可是没等这些赵军靠近,忽然从那营寨内,刺出无数把长枪,纷纷刺向这些赵军将士的身上。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便已经命丧当场。
然而这些寨中的长枪兵,一枪刺出之后,立即抽枪后退一步。等待时机,再次进行进攻,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寨子外面的赵军,同样利用手中的长枪或者是军刀进行反击。置身拉开距离后,反倒是减少了自身的伤亡,此刻留守在寨中的吴国和蜀国兵马并不多。
司马懿带引着魏国数万兵马离去,此刻留下来的兵马,也就只有三五万人。其中还有一些家眷充当伙夫和搬运工,根本无法参战,真正的主力,根本不足五万人。也因此今次吴国和蜀国两军,在面临臧霸的进攻时,予以保存兵力的打法小心迎战。
虽然说,这种打法使得战事速度减慢,但是却有效了保证了己军的兵力。以便有足够的战力,继续迎接赵军的下一次进攻,只要在这场战事,死亡比例处于优势,那己军便是有一些胜算。
第1393章臧霸攻营寨而退
这种战术,其实是姜维的指令,在姜维和凌统联手引着各自兵马反击时。姜维突然向凌统提出了意见,由凌统来指挥弓箭手狙击,而姜维则指挥长枪兵进行击杀。这样一来,双方不至于太过冲突,也会予以最为简单的方式,抵抗赵军的进攻。
对于姜维的这个提议,凌统没有任何的反对之声,不管怎么说。虽然凌统之前对姜维有些意见,但是今次见到诸葛亮引着所有蜀军留下来,和吴国一同死守此营寨。便使得凌统,对蜀国所有的不削全部消失,毕竟这一切比之那司马懿要好的多。
而在凌统配合姜维的攻势下,长枪兵和弓箭手的组合,瞬间发挥了极大的攻势。当然这一切还是借助于营寨的防御所能发挥出的优势,不然的话,若是面对面交战,以吴国和蜀国的兵马,当真是有些吃亏。就算是兵力相等,但是在士气上和战意上,两国就无法和赵国的军士相依并论。
那一连数场大战,全部败阵而归,试问蜀国和吴国之中,就算拥有再好的信心的人,也难以承受得住。所以此番交战,这开头的一战,姜维和凌统的压力十分艰巨。此战对处于防守的蜀军和吴军来说,最好的莫过于赵军的试探性进攻,使得蜀吴两军,能够有机会喘息一口气。否则的话,这种连续的大战,会给将士们带来沉重的打击,也是致命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给予姜维和凌统一次机会,带一场小胜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