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瑜想要通过火攻之计,打败曹操的话,就必须借助东南风的风势。利用火攻冲撞焚烧曹操先头部队的战船,然后在东南风的风势下,一举席卷曹操后面的战船大军。如果没有东南风,而是现在的西北风势的话,等到周瑜一放火,倒是会把己军给烧着了。但是,按照天气,在当时的隆冬季节里如何刮起东南风?
根据气象学得知,空气的水平流动就是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各地气温分布不均匀,引起各地的气压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在气压高的地方,空气所受的压力大,在气压低的地方空气所受的压力小,于是空气就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在赤壁这个地方,严冬时节,最有可能刮东风的时间段是冬至过后的二三天时间内。
民谚有云:冬至一阳生。意思是说冬季到了冬至那天,气候就会从极冷转暖,用现在的话说,冬至是气候由冷转暖的时间拐点。这样的气候变化导致刮东风南风的可能性较大,具有较丰富生活常识的人通常都会知道这个道理。
而且,在当赤壁之战这天夜里东南风大起,程昱叫曹操小心提防的时候。曹操听闻之后,却是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从操场的口中,我们可以得知,就连曹操也知晓这件事。那意思就是说,冬至一阳生,刮点东南风很正常,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是没有想到,连周瑜不知道的事,曹操却是十分清楚,足矣可见曹操平日里的生活常识十分丰富。只是众所周知,天气气象变化万千,万一逆转东南风没有来,那就等同诸葛亮真的借不来东风。只不过在演义中,诸葛亮却是为自己留了后手,只不过很难以被观众所察觉。
当时的诸葛亮,早在登坛祭风之前,就给自己安排好了一切。万一上天这几天不刮东南风的,在其临行之前,就吩咐鲁肃说道:“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徜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而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鲁子敬现在就回去帮助周公瑾调兵遣将,但如果我万一没有借到东南风,你们到时候也不要怪我误了你们的大事。
所以,即使诸葛亮没有借到东南风,他也用不着为此承担任何责任。由此看来,不管结果如何,诸葛亮借东风却是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如果到时刮了东南风,那就是他诸葛亮辛辛苦苦,开设神坛祭祀的呼风唤雨的功劳。如果没有刮起东南风,那也不是他诸葛亮不尽力,只怪老天爷太残酷,怨不得他,因为他诸葛亮早就有言在先了。可以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比起周瑜来说,并不只是有着同样的智慧,更多的还有着一丝的奸猾。
且说鲁肃在听闻诸葛亮的话后,当即大为吃惊,忍不住再三询问。而看到鲁肃惊疑的神情,诸葛亮并未生气,反倒是很是随和的,冲着鲁肃笑颜道:“此事听起来十分玄乎,鲁肃大人有所疑虑实属正常,不过正如诸葛亮所言,今次已经借的东风。只不过天下之大,风神正在四处云游,想要来此地助我大军吹起东风,需要等到明日黄昏之际才能赶到。在此之间,还有望鲁肃大人,将话传递给周都督。令大都督好生安抚我们魏蜀吴三军的将士,令将士们静心等待,等到明日黄昏之时,一举和敌军展开决战,火烧赵军。”
当即只听鲁肃兴奋道:“好,请诸葛丞相放心,鲁肃必然会如实禀报都督,传达诸葛丞相之意。”
说完之后,鲁肃快速走下神坛,策马直朝着己军大营奔去。一入营中,鲁肃便直奔周瑜军帐,将诸葛亮所言之事,一字不漏的全部告知周瑜。周瑜等众人,在听闻鲁肃的传达后,纷纷大吃一惊。任谁也没有想到,这诸葛亮居然如此神秘,开设神坛召来了东风。只不过眼下来看,就诸葛亮所言,还有一天时日,东风才会赶来。
若是来的话,那魏蜀吴三军便可与赵军展开决战,可是如果东风不来的话,那今次的大战,恐怕魏蜀吴三军将会全部葬送在这里。面对众人的犹豫之中,吴国大将黄盖,忍不住对着周瑜拱手道:“都督,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既然那蜀国丞相诸葛亮,十分自信自己今次已经借得东风,那我们就信他一次。若是等到明日黄昏之际,东风确实来了,就说明他诸葛亮所言不假。可是如果东风没有来的话,那就说明他诸葛亮妖言惑众,怠慢军纪,应当予以处斩之。想必这一点,那诸葛亮十分清楚不过,绝对不会拿着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
听了黄盖的话后,周瑜也没有了其他主意,眼下这也是不得已的举动了。当即只见周瑜面色一紧,当众言说道:“在场的所有文武将臣听令,明日黄昏之际,便是我军与赵军展开决战之时。诸位下去务必要加强整顿好兵马,全力做好准备,等待与赵军展开决战。在此之间,若是有哪位将军大臣,能够全力以赴迎战赵军多立战功的话,等到战后论功之际,周瑜必当会在三位陛下面前,如实相告。到时候卦候封爵,绝对不是难事。但若是有谁怠慢,或者是不讲本都督的军令放在心上,那本都督决不轻饶。不管是谁一并处斩,到时候诸位可别怪本都督不讲情面,若是想要讲情,也不会接纳,等到战事结束后,本都督自会回去向陛下请罪。”
可以说,周瑜这一番话,对众人来说是一个警告,而且还是一个严重的警告。就是要告诫众人,今次之战,若是谁可以全力以赴,多立战功的话,那自然是飞黄腾达。不过若是有人犯错的话,他周瑜将会不需要向天子请奏,可以直接先斩后奏。到时候若是谁成了他周瑜刀下亡魂,就怪不得他周瑜了,只能怪他自己。
随着周瑜话音一落,在场众人同时朝着周瑜拱手拜去道:“我等谨遵都督号令。”
听在场众将臣的话,周瑜顿时脸上表露出一丝满意的色彩,就在周瑜准备开口之际,忽见那诸葛亮走了进来。显然是刚换下祭祀的服饰,前来向周瑜禀报,而周瑜早已经闻之此事,见到人员到齐,当众说道:“好,既然大家已经全部到齐,而且诸葛丞相已经请来了东风,等到明日黄昏便是东风到来之际,就是我们和赵军决一死战的时刻。今次本都督便开始调兵遣将,各位将军大臣下去后,务必要结集好本部兵马,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
第1326章美周郎战前指挥
说完之后,周瑜再次扫了一眼全场,将众人全部记录在心。随即对着,周泰和凌统两人也开口说道:“明日黄昏之战,乃是我们魏蜀吴三军,和赵军决一死战的关键之战。由于赵军兵马数量奇多,而我们魏蜀吴三军兵马数量有限,所以明日一战,周泰和凌统两位将军,不必再负责贴身保护本都督,各自引领兵马前去击杀赵军。”
对于周瑜的话,周泰和凌统两人先是一愣,但随之便明白周瑜的良苦用心。只见周泰和凌统两人,纷纷朝着周瑜拱手拜道:“请都督放心,我二人必当全力以赴,率兵冲往前线击杀赵军,只望都督好生保护好自己才是。”
面对周泰和凌统二将的关心,周瑜冲着两人一点头,算是予以回应。紧接着,周瑜再次对着众将臣言道:“程普将军听令,今次由程普将军引领兵马五千,在赵军战船燃烧之后。听闻我军擂鼓进攻的号令之后,予以从左侧全速前进,但是切记一点,不必与赵军的战船进行交战。而是绕过赵军大军,行驶到赵军战船后方予以包剿,负责拦截赵军的撤退之路。”
程普在听到周瑜的军令后,程普当即对着周瑜说道:“都督,程普有一事不明,程普身为军中战将,理应持兵冲杀敌军大军,为何今次都督却只是让程普引领兵马绕道前往拦截敌军?难不成是都督以为程普年长,身手不利乎?”
不只是程普有疑问,就连在场的其他将领,在听闻周瑜的将令后,也不免产生了疑惑。毕竟对于程普的武艺和地位,可谓是众所周知,今次赵军兵马强大,参战大将诸多。以程普的能力和武艺,若是能够率领一直兵马,冲杀赵军大军之中,想必将会是一番丰厚的战功。可是今次周瑜却将程普这样厉害的战将,给安排到前去围堵赵军退路,难免有些可惜。
对于程普的反对之意,周瑜并未生气,按理说今次自己身为三军大都督,所颁布军令,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而程普却当众提出质疑,看起来好像是对周瑜所下达的军令有所不满,实则众人都能够听得出来。程普只不过是想要以身作则,冲锋陷阵杀入敌群之中,这也是可喜可贺之事,所以周瑜并不会因此而生气。
当即只见周瑜冲着程普言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