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三个世界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1 / 2)

>他又对晓晓的家乡充满憧憬。认为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天更蓝,月更圆,水更清。

——在晓晓家乡,我才可以看到她最漂亮的一面,彩色的纳西族服装,淡淡地微笑,眼神闪烁的光芒!真想和她一起去到她美丽的家乡!

在接下去的日子,沈伟忠天天和晓晓黏在一起,而这种似梦幻的日子,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流逝的,仿佛平静如水流的时间忽然经过一个拐角就顺势狂奔起来,欢快地飞溅浪花。很快,两个月过去了。

这两个月,对沈伟忠来说,只是眨眼的瞬间,和晓晓在一起的日子,他几乎忘却了身边还有时间的存在,他只沉浸在快乐里,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或许是在晓晓的作用下,使得沈伟忠同现实脱节。他同晓晓缠绵,两人几乎在这超脱一切的生活下,完全融合成一人了。

沈伟忠原先急噪的心情和似乎会失去晓晓的危机感,使的他错误的认为一切能潜移默化地拉开他与晓晓距离的物质都该努力排斥和对抗,只有对抗这些物质,才能得到自己的理想,正因为他这样错误的认为,才会使自己同现实脱离开来,盲目地以理想为目的。不过,往往这种对抗现实式的结合往往是短暂的,只有接受式的结合才能长久。

沈伟忠对于找工作,这任务似乎已经交托给了他哥哥,他是在等待他哥哥有一天忽然对他说:“嗨上班啦,我帮你找了个好工作啦。”

时值初夏,阳光明媚,树木郁郁葱葱。

劳动节前一天,晓晓下班后,沈伟忠和晓晓一起吃过晚饭,就晃悠在街上。

“伟忠,好久都没去西湖逛逛了,我们去西湖吧。”晓晓说。

沈伟忠想了想,他看到了西湖的夜,西湖的波,因此,他答应了。

之后,他们又来到西湖。

且不说这是沈伟忠第几次和晓晓一起去西湖,每次和晓晓到西湖走走,他都有不同体会。似乎一到了西湖的景色中,沈伟忠就能不断地发现晓晓身上新的优点。

现在天气温暖,傍晚的阳光柔弱,太阳已经消失了,就连仅剩下的余光辉,也已经让人感觉不出来了。

晓晓沿着湖堤边走着,很欢快的样子,这种欢快是沉浸在她本身的安静之中蠢蠢欲动,呼之欲出。

为什么总在晚上来西湖呢?沈伟忠思索。他看着周围的行人,想,大概他们白天由于工作的缘故,因此不得不在晚上来西湖吧!经过白天一翻辛劳的工作,晚上来这里消遣散步时候,景色也会因为驱逐心中的烦闷而变的更美丽吧!他们白天处于现实之中,为生计所累,晚上来西湖这个优美如梦的地方,是为了抚慰他们的精神世界吧。

那么,沈伟忠是不是比他们更加幸福呢?可以说他想抛开现实,投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

晓晓指着湖中的游船说:“你会不会划船呀?”

沈伟忠站到晓晓左侧,一个手臂搂住晓晓的肩膀说:“当然会呀,我是在乡下长大的!我们那里,有很多小河,经常在河中划船。”

“就是看他们划船也快乐啊。”晓晓说。

“我们也去划船好吗?”

“船这么小,两边晃的这么厉害。”

“不是有救生服穿着吗?现在天气这么暖,就算是掉湖里也是没关系的。”

“还是不要了,”晓晓说,“水还是冷的。”

杨柳绿油油地,枝条低垂着,像少女拉直的漂亮的头发,随着风摇摆,发出沙沙声,花圃里的红叶植物被整齐地修剪过。这是些装饰植物,不会开花,只是些在碧绿的草坪上点缀颜色的植物。

白堤直直伸向远方,伸进一片绿色之中,路面干净平坦,两旁树木悠然自得,在这受到保护的景点中自由生长。行人众多,但行人与行人之间毫无任何联系,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欣赏角度和心情,周围的行人成为了行人本身视线中的装点物。正如卞之琳的诗所写的那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没坐过船吗?”沈伟忠问晓晓。

“没有。不过能看着他们开心就行了啊,何必一定要自己坐呢?如果自己坐了,大概以后就再也体会不到观看时开心的心情了。”

“可是,如果你不坐,那你也永远体会不到坐船的乐趣了啊?”

晓晓看看沈伟忠,拉住沈伟忠的手,边走边说:“你不是坐过吗?告诉我什么乐趣就行了!”

“什么乐趣啊?不知道啊!真的想不起来什么乐趣,这种坐船的乐趣,只要一离开荡漾着的船,就再也想象不出刚才在船里的那种乐趣了,很多乐趣都是只能在体会中感受,不能用想象代替的,就算是再敏锐的想象,也是无法得到结果吧。”

“想象不能代表体会,你就是这个意思吧!我很喜欢看书,在我看书的时候,总被书中的内容所感动,那书中的生活都是作者体会过才写出来的吧?”

“这我就不晓得了,作家嘛,谁知道是什么人呢!一个人总不能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情呀,大概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只有10%是自己亲自体会出来的,而另外的90%是与这10%所不相融合所排泄出来的吧!”

“什么排泄出来,说的可真难听。那我为什么还会觉得这么真实,被感动呢?”晓晓诧异地问。

“这是因为你自己没内体会过呀!你自己没体会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对错,所以,你只是跟随着他的想象走而已,很多作家是被生活感动后经过他那美好艺术的心灵的修饰,创造出感动他的想象那样,只是想象!而你,跟随着进入到这想象中也同样被感动了,可是,如果你亲自体会过这些生活,那么,你也许就会嘲笑他,觉得他大有坐着说话不嫌腰疼的感觉了,你也就很容易就能看到作者的想象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了。”

“能够排泄出来这样一本书,也算是一种本事呀。”晓晓说。

“是啊!”沈伟忠同意道,“凌驾生活之上的东西,才是一本书的灵魂所在啊!如果作家只是一味的体会生活,将对生活的体会写出来,那他就只是等于复制了生活,复制了情感,作家的任务不是在于复制,而是在于改变生活,真实只是干巴巴的嘛,理想才是生命,要给真实加上理想化的精神,作品才会滋润才会有生命呀。因此,作家就一定需要通过艺术手段将最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改善心灵!这种生活以上的东西,就需要一颗高尚明亮的心灵和敏锐的洞察力了。”

“为什么一定是要一颗高尚的心灵呢?”晓晓不解的问。

“很多人,都内心极端,痛苦,他们更倾向于变态,失去了这颗高尚的心灵,因此,他们就表达不出这些美好的愿望,能表达的就只是他们内心底自私的欲望和人性的扭曲,这类人,其实已经不是作家,但基本上没有人能把他们同作家分辨清楚,还无比崇拜他们,因为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同自己内心底的欲望,自私,压抑等东西完全符合。写作,不应该是为抗性,而应该是为美!!他们有着和作家一样的战斗武器,某些时候还比作家更加高超,还自我打扮衣着打扮的和作家一样,说话谈吐,举止行为也是,大概这类人往往被成为文学界的流氓。”

“真惊讶,不过,你对我说这些可没用。”

“是呀!就像我知道这些也没一样,大概只是随意说说,我们只要做体会生活的人就行了,我们不需要做思考生活的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