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娘子不由的深深吸了一口气,露齿笑道,“夫人若是不嫌弃,那便由小六带路吧。”沈氏的身上有一股特有的清香,细绵而幽远,缓缓烟散,绕在六娘子的鼻息间,只觉得淡淡的甜。
两人便这样一个丫鬟也没有带,左右并肩出离了众人的视线。
其实荷花亭离听音阁并不远,走个十来步,再转过抄手游廊,临湖而立的荷花亭便清晰可见了。
荷花亭顾名思义,依湖建造,取春夏池中荷景为重,其实所谓的景致也不过美了一个夏季。眼下是隆冬,沈氏方才那几句话,明白的人一听便知只是托词,但是六娘子却拿捏不准她为何要在那个时候出手帮自己解围。
“六姑娘出了年……有十岁了吧?”走着走着,沈氏忽然停下了步子。
两人是并肩而行的,速度不紧不慢,是以六娘子也停了下来,点头道,“是,我是三月生的。”
“那过不了多久便是六姑娘的生辰了呢。”沈氏眼神微闪,笑容暖暖,令人舒心。
六娘子不禁放松了一直紧绷的神经,舒展了微蹙的眉头道,“以前小时候总觉得每年三月过的好快,过完年一眨眼就过了生辰,之后便又要再盼上整整大半年了呢。”
“不论早晚,谁人过生辰不是这样的。”沈氏愉快的笑出了声,忽然,似漫不经心的说道,“等开了春,我要去一趟怀阳,你可有兴趣和我一起?”
六娘子本是想迈了步子迎沈氏去亭子里小坐片刻的,可在听到沈氏的话以后,她猛的回了头,神情复杂。
思绪懵乱间,六娘子只轻轻的问了一句,“所谓嫡女,其实本来也就只指我一个人是吗?”
第一卷 拈花一笑,无猜脉脉心有意 第三十二章 流华里•沈家有心
“所谓嫡女,其实本来也就只指我一个人是吗?”
漫天积雪间,结冰的湖面折射出七彩的光,头顶的太阳明晃晃的,温暖却遥不可及。六娘子问的清楚,可她却感觉心有一种骤然的涨疼,仿佛被谁硬生生塞进了一块冰柱,彻骨的寒让她禁不住的颤抖。
见沈氏不开口,六娘子惨淡一笑,自嘲道,“或许夫人觉得小六自恃过高了,不过,既要小六嫁,小六就要嫁的明明白白。我与沈家……素来无亲无缘,相距千里,沈家为何会偏偏看上小六而不是小七?”
“你以为呢?”沈氏的笑有种温润的美,仿佛柳风拂面,令人舒畅。
可惜六娘子的心思却全然不在沈氏的笑容上,只见她两眼木然的盯着不远处结冰的湖面,似压着内心的纷乱道,“不知道。”
六娘子是真的不知道。这一路从怀阳来到宣城,从最开始她以为是入了陆老爷和林氏的局到现在她觉得入了沈家的局面,六娘子忽然很想问一问,自己究竟何德何能让沈家如此惦记。
“不瞒夫人,小六八年未归,养在怀阳小城,看的是山明水秀,过的是质朴无奢,在这以前,我从未想过会回宣城的。”六娘子定定的看了一眼沈氏,觉得她眼眸中透出的温婉竟有种鼓励自己继续说下去的意味,不免深吸了一口气,又道,“来的前几日,小六只知道父亲母亲有意安排小六的亲事,不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小六并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只是……小六性子刚烈,同父亲母亲又多年未亲近,是以总是有些抵触的。”
“你一开始就知道是沈家?”沈氏问。
六娘子苦笑着摇了摇头,“沈家的事儿是今日一早才知道的,小六从小和外祖父母一起长大,外祖父为官的时候同沈老太爷私交慎密,偶尔回忆往事总会提及一二,小六也多少听了些,但却知道的不多。可今日,母亲指明要我出来迎客,遇着夫人却毫不避讳,且夫人第一次见我,也并无太多惊讶,小六觉得……”
沈氏正听得饶有兴趣,忽闻六娘子停了下来,不禁侧目道,“你觉得什么?”
“想来不是我被父亲母亲设了局,而是整个陆家都被沈家设了局吧。”六娘子声音清冷,本是略见柔和的眉眼此刻骤然变得犀利有神了起来。
沈氏抿嘴笑道,“小六聪明,竟能想到这么多?不过,这本也不是个局,只是你母亲把事儿给搞复杂了。”
六娘子眉头一皱,不解道,“小六不明白夫人的意思。”
“我们沈家求娶的本来就只有陆家六娘子一人而已。只偏之前上门同你父亲提及此事的辛大人多年外放,对宣城各家的情况不太了解,是以同你父亲说的时候只提到嫡女一词,并未指明,可你母亲却把这嫡女误以为指的是你七妹妹。”沈氏说这番话的时候,嘴角带着一丝讥讽,刻在她明艳动人的脸庞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可母亲不是不愿……”六娘子一边说,脑中瞬间闪过一道电光火石般的思绪,整个人豁然开朗。
“是啊,你母亲不愿意,所以才想到了你,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把你从怀阳带回了宣城。待我们知道这事儿的时候,已是你母亲差了人来送你祖母寿帖之际了。”
六娘子诧异的抬起了头,不禁哑然失笑,“那母亲岂不是……”
“歪打正着。”沈氏轻笑出了声,一边摇头一边道,“我呢是个直性子,后来就写信同你母亲说了这事儿,是以今儿她见了我,虽场面上还是很客气的,可脸色到底不好看了。”
“夫人不怕我把这些话告诉母亲吗?”即便沈氏说的这样清楚明白,可六娘子心里还是不舒坦的。究竟凭什么她的婚事要这样劳烦旁人大驾?不过是一个落没的沈家罢了,究竟有什么资格这般拿乔做张的。
“你嘴上喊母亲,就真能这般没心没肺的认她做母亲了?既无生恩又无养恩,听闻赵老从小教你识文断字,陆家六姑娘,是个大有心思的丫头呢。”沈氏却没有被六娘子唬住,不答反问,堪堪的把六娘子逼到了绝境。
六娘子心中惊呼,这个沈氏很有手腕,既不是大大咧咧行动比脑子快的琪姐儿,又不是和自己已有深交的三娘子,更非一心只想着陆老爷女儿和面子的林氏。这个沈氏,是个会掌控大局的,不,或者应该说整个沈家在开口求娶自己的第一天,就已经想好了所有的路,行的通的行不通的,似乎势在必得。
六娘子忽然有些紧张起来,下意识开口道,“既夫人说到了心思,那小六若不愿意嫁,难不成你们沈家还要强抢不成?”她拔高了声音,将淤积在心中多日的不满统统的发泄了出来,“沈家的门道小六不清楚,皇上当年发难沈家,在小六看来,无非是功高盖主棒打出头鸟,沈老太爷冤死楚门,沈家有气,蛰伏多年,理当求娶更好的姑娘家,比如现在得势的古家,又比如二皇子母家上官一族,究竟何苦绕到了小六的身上。”
这话有些大不敬,她是小辈,又是未出阁的姑娘,在沈氏跟前谈沈家宗族的是非,要不惹沈氏不快恐怕很难。
沈氏当下便隐了惯有的和颜悦色,眼梢微扬,眉宇见锐道,“小六错了,沈家要迎娶的是你,也是赵老身后的势力。沈家要起势,光靠着万岁爷那也是岌岌可危的。你小小年纪,看事儿倒是清楚明白的,父亲冤死,沈家蛰伏,这些年,也不是没有机会,可是为何隐而不出,还是因为两个字——人心!”
两人一高一矮,对面而立,皆面色凝重气稳不虚。直到这一刻,沈氏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六娘子确实有些能耐,沉稳冷静,又耐得住性子又有些学问胆识,若是再假以时日磨练,也能成为一块当家主母的好料子。
“人心何其难得。”六娘子不予置否,“且先不说外祖父在野多年,手下虽还有门生在朝为官,可却鲜少有往来……”
“六姑娘,且说说你真的不愿意嫁入沈家的原因吧。”沈氏居高临下的看着六娘子,出言打断了她的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