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 >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第44部分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第44部分(2 / 2)

因为不论有再大的仇恨,他们对清王朝的付出,内心的雄图霸业,是一样的。

“我也下场玩一把。”多尔衮拍了拍扶手,下了场。

趁众人不注意时,鳌拜凑到多尔衮身边,神情中带着几分窃喜:“十四阿哥,我的表现怎样?”

多尔衮微微颔首,满意道:“干得不错。”

前世,镶黄旗人鳌拜是豪格一派的中流砥柱,强烈反对自己继位,这一世定然不会再让他有违逆的念头。

十几天后,代善大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皇太极非常高兴,在他们凯旋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但随后他也立刻宣布镶白旗不再另设旗主,归他所有,改为正黄旗,而原来他手上的正白旗改为镶黄旗,由豪格来领,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改为两白旗。

也不知道是不是多铎的话触怒了皇太极的缘故,他这个决定做得迅速又突然。

或许这个消息对其余人来说,都会认为是再正常不过,但对阿济格和多铎来说,就无法接受了。

“把我们两黄旗改成两白旗也就算了,那镶白旗他就这么拿去了?连个说法都没有?”私下里,阿济格粗声粗气地说道。

多铎当然也是跟着表示不满:“我就知道他想霸着镶白旗。”

“你们不要再说了。”多尔衮听不下去,“他把镶白旗给任何人都不会给我们的,而且其他大贝勒也不会同意的,额娘就是因此遭到记恨,这个问题你们俩个怎就想不明白?怎还纠缠不休?额娘拿她的命换了我们几个的命,你们再总这样出言不逊,早晚有一点丢了脑袋,辜负了额娘。”

被多尔衮一吼,两人再也不敢发出抱怨之声,虽说阿济格要比多尔衮年长很多岁,但只要多尔衮发话,都是听他的,多铎就更不用说了。

多尔衮冷声道:“不要把你们的仇恨写在脸上,这样无济于事!”

“那……那你说我们要怎么做?”阿济格不知所措。

“昨天蒙古的厄参台吉是不是投奔你来了?”多尔衮忽然问道。

“是啊,怎么了?”

“若是大汗要把他编入其他旗下,你别硬拦着。”

阿济格要极了面子,满心不愿意:“凭什么?是他自己来找我的,而且我都答应他了。”

“理由和不要妄想镶白旗一样,我们要增强实力,但完全不必靠急于收纳这么一点点人。我们没有人可以依靠,所以至少做到表面恭顺,不要给人罚我们的机会,这样才有机会翻身。”阿济格曾经因为厄参投奔一事惹怒皇太极,不但最后人没要到,反而还被罚钱罚物,得不偿失。

多尔衮清楚地知道,把握好平衡,在平衡中寻找机会,才是至关重要。

几句话说得阿济格和多铎只有听从的份,就连迟钝如阿济格,心中也生出凄凉。

无依无靠的三兄弟,如履薄冰,只有小心再小心,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以图发展。

多铎吞吞吐吐了半天,又说道:“哥,那你不想做旗主了?”

旗主当然是要做的,多尔衮心里也早已有了决定,只是这个决定不想让他两兄弟知道。

“慢慢来吧。”多尔衮敷衍了一句。

看着头脑简单的阿济格,对将来始终处于茫然无知状态,多尔衮的脸色黯了几分。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事情多更新时间比较乱,不好意思啊。。。(其实好像就从来没有不乱过。。。

64

64、携手共进心有灵 。。。

转眼便至次年天聪元年;多尔衮始终小心谨慎;并督促着他两兄弟不要犯错;尤其是阿济格;几乎金国每一次的军事行动他都参与其中,逐渐累积战功;只要不犯浑,就能慢慢在军中建立威信。而多铎似乎也太平了许多;不再动不动就和皇太极起争执,虽然多尔衮知道他心里还满是仇恨,但只要不惹事;就天下太平了。

四月里,浑河水面上的冰渐渐融化,一些不畏寒的鸟儿在湖面上追逐嬉戏,忽而钻入水中捕鱼,忽而扑着翅膀低空飞行,不时传来几声长鸣,悠扬清逸。

近岸边的水浅处还结着薄冰,洁白晶莹的冰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闪花了眼。

多尔衮站在岸边,用脚使劲踩了踩冰面,似乎在试这冰的硬度。

“那边危险,你过来,掉下去可不好了。”皇太极骑在马上提醒道。

多尔衮后退了几步,又找了一处已化开了的地方,就着河水洗了洗手,随后回到马上。

太阳就要落山,两人如同漫步一般,迎着夕阳行走在浑河岸上,背后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

“今天察哈尔的使者来,说袁崇焕正在日夜赶工,修筑大凌河、小凌河、锦州等城,与前不久从明朝那逃来的人密告的一样,看来确有其事。”皇太极忽然说道。

多尔衮料到他带自己出来就是为了说这事,等了半天他终于开口了。

“你和袁崇焕的书信往来也快半年了,你想拖时间,他也一样想拖。”多尔衮答道。

“你怎么看,我们接下来改如何应对?”

他还未与其他大贝勒商量,就先来和自己说,多尔衮多少还是感到有些意外,至少可以证明自己的看法对他来说是有分量的。“你想要打?”多尔衮反问。

皇太极点点头:“明军善守城,攻城本就是我们八旗军的弱项,一旦这些城池修好,我们要攻起来,就更难了。”

“在你看来,宁锦二城究竟是个什么地位呢?”

皇太极扭头看他:“你说呢?”

多尔衮跳下马背,捡了个石子,坐在了地上。

皇太极不由得笑了笑,也跟着下马,盘腿与他相对而坐。

多尔衮在地上画了圆圈,在圆圈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点,又在这个点的右上角又画了一个圆点,口中依次指着这三个圆说道:“这分别是山海关、宁远、锦州,袁崇焕很聪明,他先建了宁远城,把防线向前推进了二百里,又在宁远的基础上,建了锦州,宁锦连成一线,像一把尖刀似的往我大金的疆土上插,对袁崇焕来说,宁锦二城意义重大。”他说着,又在宁锦两点上画了一个尖锐的三角。

皇太极环抱双臂,看着他画出的地图,一言不发,不置可否。

多尔衮瞟了他一眼,话锋一转:“可对我大金来说,却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句话显然说中了皇太极的心思,他毫不吝啬地露出笑容。

多尔衮继续道:“就算我们占了宁锦二城,若要派兵驻守屯田,对我们来说根本得不偿失。我们后方还有尚未收服的蒙古部落,还有烦人的毛文龙,我们不像明朝有那么多人,一旦把过多的兵力安排在了宁锦,会影响到我后方布置。到时候顾此失彼,反而会坏了大事。而且,就算我们真的守好了,益处也不大,不过是以后打山海关少跑点路。”

“那你的意思是,不用去打?”皇太极说道。

“那也不行,你刚才都说了,关宁锦这条线,我们总得要用,要是让他们把城修坚固了,费劲的可是我们。”

对于多尔衮的这番看法,皇太极暗暗惊讶,虽然知道他从小就天赋异禀,可他听说得头头是道,还是令人赞叹不已。但是暗叹过后,又是五味陈杂,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难过。多尔衮表面上的顺从,并不能掩盖他心中的恨意,这一点皇太极再清楚不过,如果他把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对付自己身上,那又该如何来应对呢?

皇太极暂时不愿多想,笑着道:“可不就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我们要是攻下了,也就是把城拆了烧了,等我们撤兵了,他们又会重新再来建城,还真是可惜了。”

“不可惜。”皇太极纠正道,“表面上看只是我们拆,他们建,可拆容易,建难。重建一次城,得花去他们多少钱?再加我们带走的战利品,他们又得蒙受多少损失?你可知明廷为了对付我们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