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清山变 > 第139部分

第139部分(2 / 2)

“走吧,不要让皇上等了。”六福在前,把肃顺领到殿中,穿过甬路,撩起黄绸子缎面包裹的棉门帘,殿中一片明亮,四周燃着儿臂粗的蜡烛,吐吐吐的闪烁着,皇帝正坐在御案的后面,手中拿着一本奏折,却没有在看着,而是抬起头来,笑盈盈的望着自己。

肃顺不敢多打量,趋前几步,一打马蹄袖跪了下来:“奴才肃顺,叩见皇上。”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问道:“这个时候你要见朕,可是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若是没有,朕要问你惊驾之罪哦”

皇帝虽然语出玩笑,肃顺却不敢有半点欢容流露,以头触地,大声说道:“奴才这一次回京,听闻了一件大事,要向皇上造膝密陈,故此才在此时请皇上的起。冒犯之处,请皇上恕罪。”

“你说吧,是什么大事。”

“皇上,奴才说之前,想先请皇上的旨意,恕奴才大不敬之罪,奴才才敢吐露实情。”

“大不敬?你犯下什么大不敬的罪过了?”皇帝愈加好奇起来:“好吧,朕答应你,不论你有如何不恭之处,朕概不加罪。”他又说:“这下你可以放心的说了吧?”

顺答应一声,把这一次回京之后,到郑王府拜望郑王福晋,以及听到,见到的一切向皇帝说了一遍。

皇帝一开始没有把肃顺这一次雪夜而至、有所陈奏当成很重大的一件事,可是随着他的陈奏,他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起来,听他说完,皇帝随手拿起茶杯,只喝了一口,就随手把茶杯向外一抛:“这是什么茶?”

‘哗啦’一声响,茶杯在地上摔得粉碎,肃顺的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一下,把头埋得更加深了,只听皇帝冷冷的声音问道,“这是哪一天的事情?”

“回皇上话,这件事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奴才回到京中之后的第一天所见所闻。”

“你在京中呆了几天?”

肃顺心中叫苦,这时候万万不能撒谎,当下答说:“回皇上话,奴才在京中呆了七天,十一月三十日从京中启程,今天回到热河行在。”

“整整七天的时间,你知晓载垕有如此丧心病狂的大不敬之事,居然拖延了七天,才在今天回到热河,向朕禀告?”皇帝脸色铁青,一把抓起桌上的砚台,重重地砸向肃顺:“连续七天的时间,你和载垕、郑王福晋商讨对策,这就是你身为奴才,上侍君父的吗?还知道事先请旨,让朕免了你的罪?其心可诛”

皇帝恨声大骂,“好,好好个狗奴才朕金口玉言,不治你的罪,嘿嘿,朕不治你的罪。来人?把这个奴才叉出去,今后朕再也不要见到他”

肃顺眼中满含着珠泪抬起头来,向皇上重重地碰了个头,“奴才告退”

“滚出去”皇帝余怒未息的大吼着

第82节天颜震怒(2)

第二天叫起,皇帝和军机处的几个人只做了很短时间的商讨,就将这件事确定了下来,在明发的上谕中,先谈肃顺,认为他‘率先蒙蔽,私相议论’以图解救郑亲王世子载垕‘盗卖先皇遗物于街市店肆之间’的大罪,实在是‘令人不耻其人所为,’,种种揣摩‘圣意’之举,比之载垕所犯的大不敬罪行更加‘可恨’。着免去肃顺一切官职,贬为庶民。

然后才轮到载垕。载垕所犯较之曾国藩当年的谢恩折一事严重得多得多,因为在明发的诏书中认定载垕是‘明知先皇遗物赏赐到府,本是颁赏遗念’,其目的是使朝中大臣铭记先皇圣德,不敢有片刻或忘,载垕明知如此,却将其‘……夤夜盗出,意在售卖’,乃是有心为恶,罪在不赦不过事情还只是听肃顺言说了一遍,具体情节尚不清楚。皇帝下旨让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堂会审,将载垕先行收押,待审清问明之后,再做决定。

熟悉本朝律法的,只是看到上谕中有一句‘非但不敬于朕躬,更且对先皇不恭,全无人心之处,实在难以尽数’的话,就知道载垕是一定要掉脑袋了唯一的问题是,皇帝是不是有意借这一次的事情掀起大狱?

皇帝果然不肯轻易放过,不但是载垕,他还在旨意中派三法司,将郑亲王府中那个叫隆海的奴才也抓来,会同京中有司衙门,让隆海引路,把当初售卖赏赐之物时到过的几家当铺也一一指认出来,然后由京中各衙门派人封铺原因是,‘……心内深知恶仆身携御用之物,各家店肆不知出面首告,只以将该恶仆驱出为尚,这等不知礼仪,不尊君父,平日见利忘义之风,可见一斑’

至于关在高墙内的端华,皇帝说他‘自先皇在世以来,深知其人居心浇漓乖张,平日早有所见’,不过第念其为宗室一脉,先皇又是‘唯知以诚心待人’,方‘延宕至今’。然后在上谕中说,自本年内务府之事以来,端华‘巧言令色,应事周旋,欺朕不知其奸,欲常保禄位,是其丧尽天良,愈辩愈彰,直同狂吠,尤不足惜。’

接下来是对端华的处置,除了把他在宗人府高墙内的圈禁又加了五年之期以外,还写下一句话——听人说,这句话是军机处‘述旨’之后经由皇帝裁可的时候,朱笔亲自加上去的,“载垕劣行如此,不知伊平日将多年以来先皇御赐之物盗卖几多之数?着宗人府,内务府,会同三法司,将先皇、先祖、暨我朝列祖列宗赏赐于郑亲王府之历年恩赏之物逐一查明登记在案,并令郑亲王府如数归还。”

这等追回先朝赏赐之物便等同于抄家了,可以说,这样的一桩大案发出,除了一个郑亲王的爵位因为是现在的皇帝不能剥夺,不得已只好放过之外,竟是将郑亲王济而哈朗流传而下贰佰年的这一脉,彻底的打回了原形

这已经是十二月初三发生的事情,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就是每一年照例的封衙期限,不过这一次皇帝很是震怒,各方衙门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好在本案的情节很是清晰明白,载垕到案之后,不用动刑,便如数招了,具结的证供送上,三法司会鞠定谳,拟定了斩立决的处置。

纵使载垕再有不孝,也是独蒙娇宠,眼看着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仍然身在高墙内的端华托人给恭亲王奕,惠亲王绵愉写了一封信,请求两个人看在宗室一脉的份上,出言解救一二,不求免死,只要能够缓决,让孩子过了这个年,就阖府感激涕零了

奕接到端华的来信,也难过了好半天,载垕大他几岁,按照辈分来说,是他的侄子,而且礼部衙门距离总署衙门不远,叔侄两个有时候还能道左相逢,他明知道载垕的罪行非常严重,就是上折子也未必能够使天颜转霁,还是想一尽人事。

但是还不等他上折子,惠亲王就先上折子了,大约的内容奕不知道,不过也能够猜出一二,无非都是一些老调重弹的话,什么‘宗室至亲’啦,什么载垕虽‘罪在不赦,幸有我皇上宅心仁厚,恩出于上’啦。

不想惠亲王的折子封奏而上,碰了好大的一个硬头钉子绵愉当年掌管总署衙门之事,做了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将所有事物交给奕,自己托病在家,干领着衙门中的一份俸享,皇帝早就在暗中生了他的一肚皮的怨气,这一次他主动送上门来,正好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在给他的朱批中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说惠亲王‘自峙年高,又为朕之叔父,于朝政全无贡献,每日尸位素餐’,对公事从来都是‘昏聩已待’。当年成立总署衙门之时,‘简派惠亲王为领班王大臣’,本意是借助他亲王之尊,为天下做出表率,却没有想到,‘该王心存游移’,于‘朕交付之差事全无用心经营之处’,将总署事体托付于小辈如恭亲王者,自己躲在一边,‘干领俸享’,实在是‘无耻之极’。

?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