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清山变 > 第116部分

第116部分(2 / 2)

薛福成不敢多看,随在世铎身后行过了礼,跪着等候问话。

“这就是直督保荐的薛福成了吧?”皇帝盘膝坐在软榻上,居高临下的望着他:“你的医道,是跟人学的,还是自己看书,看会的?”

福成来之前也曾经在礼部演过礼,于御前奏对略有知晓,低着头跪在地上,“学生也曾请教过好些名医。不过,”他答道,“还是自己体会得来的多。”

“学生?”皇帝觉得他这样的自称有点奇怪,便问道:“你不曾入仕吗?”

“是。学生草茅新进,未曾入仕。一直在家乡奉母读书。”

皇帝点点头,不再纠缠下去,“医家有好些个派别,你是学的那一派啊?”

“学生最初佩服黄元御,这个人是山东人,他因为误于庸医,坏了一只眼睛,发愤学医,自视甚高,确有真知灼见。他为人看病,主张扶阳抑阴,培补元气。”

“喔,”皇帝又问道:“你看过内科没有?”

“看过很多。”薛福成答道:“学生在家乡时,曾经为人诊治过各种病科。”

“这么说,你的经验多了?”皇帝欣然说道,“你仔细看看脉,该怎么治就怎么治,用不着忌讳。”

“是”

皇帝还要问什么,让六福拦住了,“皇上歇歇吧,多说话劳神。”他屈一膝,将双手往上平举,虚虚作个捧物的姿态,“让薛先生请脉吧”

于是皇帝将右手一抬,六福双手托着,将他的手捧在桌案上,下垫黄缎小枕,上覆一方黄绸,然后向薛福成努嘴示意。

薛福成磕一个头起身,低头疾行数步,跪着替皇帝按脉,按了右手按左手,按罢磕头说道:“臣斗胆瞻视玉色。”

“嗯,”听皇帝恩准,薛福成这才抬起头来,近距离的打量着皇帝的脸色。

其时正是早上,阳光直射进来,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皇帝生了一张蛮清秀的瓜子脸,原本应该是很丰腴的脸颊,由于消瘦之故,下巴显得很尖锐,上下两片嘴唇因为患病变得很干燥,离得近了,可以看见唇瓣干枯,略有皴裂。

看了几眼,薛福辰成不敢逼视,不由得就将头低了下去,“你看朕到底是什么病啊?”

‘望、闻、问、切’四字,薛福辰已有了三个字,虽然听闻不真,但只凭自己三只指头,一双眼睛,便已十得,皇帝的病在于因为保养得太过导致的脾肺虚热,又天生是一副不能虚补的体质,在虚热之外,房帏之中不知节制,而在病发之后下药未能对症,虚弱到了极点。

幸亏遇着自己,及今而治,还可挽回,否则仍旧由那些太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诊察既不能深究病根,下药又没有一定宗旨,就非成不治之症不可了。

只是来之前世铎和六福都有过交代,谈及病情多有忌讳,特别是病体迟迟不愈的原因在于他年轻人沉迷女色,更是万不能出口的。想到这里,便越发不敢说真话。略想一想答道:“皇上的病在肝脾。肝热,胆亦热,所以夜不安眠,脾不运行则胃逆,所以胃口不开。”

“你说得倒也有点儿道理。”皇帝问道,“不过,朕只是每夜咳嗽不断,而且痰中带血,这不是肺病吗?”

“是。皇上咳嗽不断皆为表征,内里则是肝脾燥热所致。”

“那,应该怎么治呢?”

“以降逆和中为主。”说完他怕皇上不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改了一种说法,“总要健脾止呕,能让皇上开胃才好。”

“说得不错,”皇帝深为嘉许:“吃什么,吐什么,可真受不了。你下去开方子吧”

于是薛福成便被引到外间去写脉案、开方子。他凝神静思,用了半夏、干姜、川椒、龙眼、益智五味叶、以竹叶为引。写完由笔帖式用黄纸誊清,立刻装入黄匣,进呈御览。

隔了一会儿,只见世铎携着黄匣走了来,一见面就问:“薛先生,你这个方子,跟你跟上头回奏的话,不相符啊”

“喔”薛福成有些紧张,“请王爷明示,如何不符?”

“你说皇上肝热,胆也热,怎么用的都是热药?川椒、干姜,多热的药”

原来如此薛福成放心了。从容答道:“姜的效用至广,可以调和诸药,古方中宣通补剂,几乎都用姜,跟半夏合用,是止呕首要之剂,川椒能通三焦,引正气,导热下行。而且有竹叶作引子,更不要紧。”

尽管他说得头头是道,世铎只是摇头,“薛先生”他放低了声音说,“你初次在内廷当差,只怕还不懂这里的规矩,药好药坏是另一回事,不能明着落褒贬。这个方子有人说太热,你愣说不要紧,服下去出了别的毛病,谁担得起责任?”

薛福成明白了,是薛宝善他们在捣鬼。因而平静地问道:“那么,请王爷的示下,该怎么办啊?”

“上头交代,跟三位太医合定一张方子,回头你们好好斟酌吧薛老爷他们也快下来了。”

等薛宝善退下来,对薛福成又是一副神态,连声称赞‘高明’。这也许是真的觉得他高明,也许是因为皇上对他有嘉许之故,薛福成无从明了,只能谦虚一番。

谈到方子,薛宝善说道:“上头交代,姜椒必不可用。不知道增益先生有何卓见?”

“自以培补元气为主。当务之急,则在健脾。”薛福成说,“今日初诊,我亦不敢执持成见。”

薛宝善不置可否,转问李德立和龚福平:“健脾之说,两公看,怎么样?”

李德立比较诚恳,点头称是,龚福平资格还浅,不敢有所议论。于是健脾的宗旨算是定下来了。

“既然如此,以‘四君子汤’加半夏,如何?”

薛宝善这几个月为皇上下药,一直以四君子汤为主。薛福成懂得他的用意,一则是要表示他用药不误,二则是半夏见功,则四君子汤连带可以沾光。好在这是一服很王道的药,与培补元气的治法,并不相悖,只要略微改一下就行了。于是他说:“很好,很好。不过,人参还以暂时不用为宜。”

于是开了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四味药。等送了上去,有太监来传旨:赐饭一桌。由世铎相陪,一面吃,一面谈值班的办法。

“内廷的章程,薛先生怕还不尽明了。”世铎说道,“圣躬不豫,除非是极轻极轻的病,不然就要在内廷值宿,随时听传请脉。如今除了三位太医以外,外省举荐到京的还只有薛先生一位,如何轮值,请各位自己商量,暂时定个章程。等各省的人都来了,再作道理。”

薛福成心想,就算两个人一班,隔日轮值,用药前后不符,如何得能收功?既已奉召,自然要殚精竭力,方不负举主的盛意。因而毫不迟疑地答道:“皇上的病证不轻,为臣子者,岂敢偷闲?我x夜伺候就是了”

“好薛先生,真有你的。”世铎翘一翘大拇指,然后又问薛宝善:“三位如何?”

薛宝善酸味冲脑,脱口答道:“增益先生这样子巴结,我们更不敢偷懒了自然也是日夜侍候。”

“那就?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