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清山变 > 第82部分

第82部分(1 / 2)

>    “喳”

谈完了这件事,皇帝随手从炕上搭手的几案上拿起一本折子,端坐如仪的翻看了起来:“哦,你们忙吧,不用管朕的。”

他在这里坐着,旁的人如何敢去忙碌旁的事情?听完皇上的说话,众人却还是垂手肃立,皇帝正要说点什么,从军机处的门外快步跑进一个人来,手中捧着一个折子:“列位大人?”

站在门口的彭蕴章第一个迎了出去,劈头就训斥:“喊什么?”

那个跑进来的官员扶了下头上戴着的凉帽,也顾不得行礼,笑容满面的把手中的折子向上一递:“彭大人,翰林院掌院学士上折子说,先皇的《实录》编撰工作,已经完成了。”

“哦?是吗?”彭蕴章一把拿过折子,也无暇细看,转身入内。里面的几个人也听见了他们的对话,皇帝径直一伸手,要过了折子:“唔,倭仁做得好。总算他有一番孝心,在朕万寿之日,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是。倭艮峰为博皇上生日能够开怀一笑,命下属格外用命,特别赶在今天将皇上念兹在兹之事处置妥当,正是他孝心所在,使皇上满意,更可使先皇德行,广布人间。”

“嗯,倭艮峰确是难得的人才。朕是知道他的。”皇帝把折本打开来看了看,就着几案把胳膊舒舒服服的搭上,他又说:“其实不单是倭仁,先皇最后一次捡拔的张之万,朕登基第一年选中的崇实、谢增、慎毓林等人,也都是从中很出了一份力的。有功之人,朝廷自然不会忘记。朕记得今年便是乡试的年份了吧?”皇帝沉吟了一下,他有心想说,选派张之万为某一省的主考,又考虑到各省选派正主考的时候,从来都是关防严密,只恐提前走露消息,为人有运作之机,便临时咽了回去。

“这件事啊,等到过几天吧,朕见一见这些有功之人,郑王?”

“奴才在。”

“到时候你来带引。”

“喳。”

“就这样吧。”皇帝双腿落地站了起来:“你们忙吧,朕也得回去了。”

第1节议政

第1节议政

咸丰二年的十月二十,养心殿外的大水缸中已经连底都结了冰,中正仁和殿中温暖如小阳春一般,门窗缝隙处严丝合缝,挡住了西北来的寒气,再加上殿中四角放置的红彤彤的炭火盆,烘得人遍体温煦,所以君臣几个议事很是从容。

“……英国公使文翰陈奏:值此新年将至之时,他谨代表他本人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陛下向大清皇帝陛下致以新年的祝福,并祝愿中、英两国的交往能够更加持久和绵延下去。”

“这个时候?”皇帝忽的一笑:“朕忘记了,英人是用公历计时的,也难为他们有这样一番做作,着总理衙门回复:于英使这番心意,朕领了。至于两国更加持久的交往嘛,等到明年春天,天气转暖之后,朕再另传旨意。”

“喳。”

“朕知道,英人有过圣诞节的传统,便如同我朝的除夕一般,在一年中是很重要的庆典。至于来源嘛……?”话到嘴边,皇帝懒得费神费时的解释,便又扯了个谎:“实在是难以分明。不过既然人家在我天朝土地上生活,更加是年中大节,天朝总要有一番表示。老六啊?”

“臣弟在。”

“等一会儿你下去,以内阁明发,用总理衙门的关防给英人发一封照会,给在京驻华英国公使送上佳节礼物,其中公使赏赐锦三疋,章绒三疋,大卷八丝缎三疋,大荷包一封。其余文案,书办,公使衙门中的随员各赏赐小荷包一个。”

答应一声,向上碰头道:“皇上,英使在我天朝首都成立领事馆以来,西方各夷纷至沓来,均要求仿效英国成例,并请求皇上恩准,赐许各国在北京城中各自划出范围,设立领事场馆。”

“都有哪些国家啊?”

“有俄罗斯国、法国、美国、瑞典国,挪威国。”

“挪威和瑞典国也来了?”皇帝讷讷的嘀咕了一句,“他们见风倒是很快。”转头看向一边的赛尚阿等人:“你们呢?你们军机处是怎么议的?”

“奴才等以为,道光二十七年签订之五口通商税则有约:……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瑞典、挪威等国民人应一体均沾,以昭平允。”复述了一遍当年合约中的条款,他又说:“是而,奴才以为,我天朝还是应该照实履行年合约中所定款项,恩准以上各国在京中成立领事馆。”

“嗯,此事再议吧。左右快到年下了,便是朕现在准了,他们也不能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动工。倒是英国使馆,老六,你去看过了吗?”

“是,臣弟自今年三月间英国使馆动工以来,多次到现场去过。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奕难得的一笑,他说:“臣弟问过工地上的人,虽然听不大懂英人说话,不过,这等建设之事,本就是这些人术业专攻,再加上英人给的薪酬多,也就顾不得中外之别了。”

“这样也对。英人在我朝设立领事馆,难道要让他们自己带建筑工人来吗?”皇帝想了想,把话题转到另外一件事上:“你们先等一等,朕等一会儿还有事要问你们。”

“是。”

“赛尚阿?”

“奴才在。”

“山东泰安府治下两县冒赈一事,军机处是怎么议的?”

咸丰元年的夏秋之季,山东省内出现旱情,后来更加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蝗灾,朝廷紧急拨款拨粮赈济,又下旨,蠲免泰安府下辖的莱芜县三等里小辛庄、平阴县甜水庄等一百二十余庄县等地的上忙新赋、盐课,河工、堤工,埝工、地租等项,皆缓至来年秋后再行启征。

除了这些必要的措施之外,皇帝更下旨由户部播出赈灾款项六万三千余两,用来购买粮种,分发给被灾百姓,一切都办理的妥善有致。偏是这样的一笔救命款子,居然听闻有人从中有冒赈嫌疑。

有个四川人,名叫崔荆南,字晴江。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散馆之后考取了都察院,任职山东道监察御史,风闻言事,上了一道弹章。

其实,冒赈之事古已有之,不过是看州县官的良心如何了。天良尚存的,不过是少克扣几分。皇帝也大约的知晓其中,所以,虽然折子中的内容语焉不详,却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当下军机处公议此事。

听皇帝问到这件事,赛尚阿向后望了一眼,示意贾祯来回答:“回皇上话,臣以为,泰安知府田书元、被灾之莱芜、平阴两县县令项进与赵光俱是饱诗书之人,以其品性来看,当不至做此等侵鱼冒赈之事。崔御史有言官之责,风闻言事,也不过是道听途说。怕是做不得准的。”

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看皇帝的脸色,年轻人面容如常,无喜无悲,贾祯不敢多看,又说道:“不过,皇上若以为此事所来非是无因,可派遣专差赴山东探查一番,也是成法。”

“田书元也就罢了,项进……朕记得上一年中他为了空仓空库一事,为人弹劾去职,后来却又补回原任,想来……”他说:“嘿这项进的手段可真的不小啊。”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