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清山变 > 第42部分

第42部分(1 / 2)

>    “起来,起来吧。”皇帝打量了几眼自己的弟妹,瓜尔佳氏长得不是很漂亮,却胜在很年轻,大约是刚刚生产不久的缘故吧?一张珠圆玉润的脸庞比当年两个人成亲时第一次见到丰腴了很多,怀中抱着一个小小的娃娃:“这就是朕的侄儿了吧?”

“是!”恭王福晋不敢怠慢,把怀中吚咿啊啊大叫着的孩子交给六福,由后者抱到皇帝面前。

皇帝居然很熟练的接过婴儿,看着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胳膊轻轻地晃动几下:“好可爱的孩子,老六,可起名了吗?”

“回皇上话,……”奕訢正要说已经起名了,坐在一边的桂良拉了他的衣角一下,替他说完了后面的半句话:“还不曾给孩子起名呢。”

“……”皇帝抬头看了一眼这翁婿二人,又瞧瞧坐在一边的文庆,后者也是一脸的茫然,又低下头去,伸出手逗弄了一下婴儿圆圆的脸蛋:“唔,你阿玛好粗心啊,居然还不给你起名字?嗯?”

奕訢福至心灵,突然离座跪倒:“皇上,臣弟有不情之请!”

不等他的话说出口,皇帝已经摇摇头,表示了拒绝之意:“哦,这样可不行。”他说:“不是朕不愿意答应你,只是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哪有身为伯父为侄儿取名字的?”

奕訢的话被憋回到肚子里,很是遗憾的点点头:“是,此事是臣弟莽撞了。”

皇帝一只手抱着孩子,另外一只手在怀中摸了一把,拿出一件物事,提到孩子的眼前:“不过,朕虽然不能给他起名字,一份礼物还是要给的。”

奕訢看清楚他手中的‘礼物’,竟然是一个翠绿色的翡翠玭霞,而这块玭霞,却是皇上平时所戴的软帽上镶嵌的那一块!奕訢大吃一惊:“皇上,这块玭霞乃是上用之物,臣弟万万不敢……”

“不用你多言,这是朕送给侄儿的礼物,又不是给你的。你不敢什么?是不是?”

婴儿在他的怀里伸出小手,抓住玭霞,叽叽咯咯的大笑着向嘴边送去。

把孩子放在膝盖上晃动着,皇帝的脸上满是淡淡的笑容,一边哄着小婴儿,一边对奕訢说话:“老六啊?”

“臣弟在!”

“朕这一次来,还有一件事:今日见过上书房的卓师傅和贾师傅,问过你的学业,倒是令朕心中很是欣慰,所以想,也是到了给你的肩上增添几分担子的时候了。”

奕訢心中大喜!和孩子过满月皇帝驾临王府比较起来,这才是真的会让人觉得开心的好消息。作为皇室子弟,自己自问能力不弱于旁人,只不过因为当年的一些原因,新君登基之后,始终得不到使用,作为臣子又不能有任何自荐之言,只能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每个月领取一份俸禄,却从无半点实物可以让他为祖宗基业出一份心力。

而这一次皇帝驾临王府,居然说要给他增添一份担子?年轻人只顾得开心,连谢恩都忘记了!还是在桂良的提醒之下,才赶忙跪了下去。

皇帝在座椅上换了个舒服一点的坐姿,翘起了二郎腿,他说:“现在快到年下了,便是朕有意给你一份差事,在这时怕也没有什么人能够抽得出时间来提点你。就等到来年开衙之后吧?载铨?”

“奴才在!”

“让老六先到宗人府,做左府丞,你是宗人府令,虽然按照辈分是他的侄子,在公事上却是他的上司,万万不能有徇情之举哦。”

“是!奴才自当一体大公之心从事,不敢以私情废公务。”

“这样就好。”皇帝心不在焉的低下头去,望着婴儿黑黝黝的眸子,唇边带起一抹微笑:“你还没有名字呢,你阿玛不是个好阿玛,是不是?”

刚刚满月的婴儿居然全不怕生,伸出小手握住伯父的手指,叽叽咯咯的大笑起来:“哦,太妃她老人家见过孩子了吗?”

“回皇上话,此事,还不曾请旨。”

“朕准了。隔几天,找个暖和的日子,带着孩子和弟妹到宫中去,让老人家看看孙子。”

“是!臣弟代额娘叩谢天恩!”

第80节 新年到来

年关将近,赵世杰的差事也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和户部书办几经周旋,终于把斤头定为十万六千两银子,全部是北京由山西人开办的日升昌票号的汇票,全国都可以通兑。

和裕泰交代的十一万两的限额还省出四千两,这些钱,自然也就是落入他和其他随行的两个郎官的腰包。不过户部报销一事虽然落地,裕泰交代他的另外一件事却始终没有回复,这让赵世杰心中焦急起来: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自己也该回去了。若是到了总宪大人面前没有一个说辞的话,可怎么办呢?

因为这样的缘故,赵世杰再一次来到冯府,借提前拜年之机,想再打听一番。冯培元知道他的来意,他也觉得很有点对不住朋友,答应此事已经有几个月了,却迟迟没有回复——实际上,他连在皇上面前进言都不敢!每一次和皇帝在南书房见面,只要看着他那双黑黝黝,亮晶晶的眼睛,不知道为什么,到嘴边的话居然又被吞了回去!

此次赵世杰过府,名义上是说年关将近,一来是拜年,二来是辞行;但是主客两个彼此心照,只是不好明说而已:“裕大人之事,培元不敢有一日或忘,只是皇上那里,实在是很难进言。”

“因伯兄不必为此事劳神,便是终无所得,也无碍的。”

“九契老弟如此说话,更让人汗颜!”冯培元摇摇头,深以自己能为人谋而不能为己谋而遗憾似的,不过很快给他想到了一个计策,双目亮晶晶的望着赵世杰,说道:“九契兄可知皇上于英夷入京,有意更改祖宗章法一事?”

“这?世杰人在北京,也听人说起过。”

“这便是了。从来求人不如求己。若是进言之事始终难有决断的话,不如请裕总督自己上一份折子,陈言此事,若是能够入得皇上法眼,培元在君前也就比较容易进言了。”

“陈言此事?”赵世杰总是常年远离京畿,于这等朝政大计不是很清楚,疑惑的皱起眉头,把胳膊放在几案上,身体前倾:“不知道进言之法,所谓者何?”

“袁午桥前些时日上了一份折子,其中有言‘斥蛮夷’一事。皇上于御门听政之时专就此事有过宏篇大论,主旨还是为袁午桥封奏之言的‘抑民心以奉外’做解释,大意是说,国家经历两百年,大清之外列强纷起,偏都是些不知礼仪,未识教化,万事全唯武力是尚的蛮夷,我大清却总是抱着过去的成例,不做任何改变,今后再有如先皇二十年之事的话,国家板荡,百姓受苦,又当如何?”

赵世杰也曾经见到过宫门抄,只是其上的内容已经和冯培元的话有了很大的出入,只有一句“列夷久寇边陲,我大清以礼仪之法待之,终难填彼者欲壑……思及百姓赤子,饱受兵燹,朕常有己饥己溺之心”的话,如今听冯培元的话显见是和皇上私底下交流所得。

看起来,真的应该找一个更好的机会到京中任职,只是这份朝政得以与闻的因素,便足以令自己这样在外省为官的人费劲钻营,也难以知晓的。

冯培元继续说道:“皇上的话中虽然并无具体的新政当如何行之的措施,却也将圣意攸归很清楚的表达了出来。此时,若是裕总督能够上折子,对新政之事阐论高见的话,想来,其他的事情就好做得多了。”

赵世杰心领神会的点点头:“多承关照!此事待我回去之后,向总宪大人面禀。”

“哦,尚有一节:皇上最恨的便是以内廷勾结外官,做揣摩圣意之言,所以……”

“我明白,我明白的。”赵世杰嘿嘿一笑,端起了酒杯:“此事不劳因伯兄挂心,世杰全然明白的。”

************

十二月初一,内阁,军机处在乾清宫奏请皇帝,道光三十年封衙从十二月二十一日起,到咸丰元年正月十六日止,在这二十六天之中,除军机处有人入值,紧急军情照常封奏之外,京内京外一切公事全然休止。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