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他认真的模样,我微微一笑,“都说十二阿哥喜好丹青,看来不假。”
十二不好意思的一笑,“你快说说,我等不及了。”
“好 ,您别急,听我说。这第一幅是一月踏雪寻诗,腊月中,天寒地冻,主子们聚于温暖的厅堂中,衣边烹茶,衣边观雪,吟诗作乐,时有女伴裘衣貂帽,踏雪携,前来助兴。二月寒夜寻梅,正月里,上元之夜,华灯溢彩,银月似盘,梅花绽放,宫中主子们结伴游赏。三月闲厅对弈,在厅中时而轻声议论,时而蹙眉思考。四月曲池荡千,春天来了,宫女们走出闺房,在芳草地赏相伴欢嬉,杨柳舞于春风,杏花映于春水,秋千架上,宫女的身姿轻盈如燕。五月韵华斗丽,蓉春时节,姹紫嫣红,芬芳满园。阁中佳人聚在庭前赏花,青春风韵,国色天香。六月池亭赏鱼,仲夏时节,天气炎热。池边竹林飒飒作响,应和着习习凉风,宫中宫女聚在池亭内赏鱼以渡休闲时光。七月菏塘采莲,柔风掠湖,菏香阵阵,佳人泛舟采集聚会,为宫廷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八月桐荫乞巧,七月初七京中女子“乞巧”的场面,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九月琼台赏月,中秋之夜,贵妇们聚集高台,吟诗赏月的情景。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十月深秋赏菊,金秋十月宫中贵妇赏菊的情景。十一月文阁刺绣,初冬时分,在和煦的阳光下,宫中女子们精心绣制和欣赏自己喜爱的图案。十二月围炉博古,时入仲冬,天气愈寒,华屋中,暖炉旁,家中贵妇们闲聚在一起,欣赏古院和书房的情景。怎么样?十二阿哥,看你的神情,眼睛都在放光哦。”
十二激动的看着我,“子矜你这是从景仁宫那副画册上看见的?是谁画的,我一定要见识一下。”
“啊?谁画的?”我犹豫的看着他,挤出一丝微笑,磕磕巴巴的说:“那个,谁画的,是吗?”
“是,子矜你快说啊。”
“是啊,听你这一说,我也想见识一下。”十阿哥他们也很感兴趣的看着我。
“让我想想,让我想想,是谁画的呢?”我额头渗出了细细的汗珠,都怪自己鲁莽,想起那十二幅画,想展露一下,刚刚也只是找了一个由头说了出来,殊不知惹祸上身。实际上我记得那是我在博物馆的一个展览上无意中看见的,是一个什么来的?让我想想,想想,或许可以想到,或许在这个朝代已经存在,我闭上眼睛,好一会儿,上书房变得好安静,我慢慢的睁开眼睛,可是却看见所有人都盯着我,我摇摇头,“十二阿哥抱歉,我忘了,也是偶尔看见,我只是看个热闹,哪记得在哪看见,作画之人是谁也疏忽了?”
十二失望的别开头,“看来是看不见那些画了。”
我淡然一笑,“十二阿哥可以自己去景仁宫找找,如果找不到,也可以自己去试着创作,自己去画啊,您的一手丹青一定可以的。”
“是啊,十二哥,子矜说的有道理。”
“是啊,十二哥你画好以后一定要让弟弟看看。”
十二看着他们急切的样子,微微颔首,“可是听子矜姑娘说的那么好,我真是怕画不出来啊。”
“十二阿哥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十二看着我点点头,“好,听你的,我试试。”
“各位阿哥,要上课了。”李光地抱着几本书走了进来,所有人都赶紧坐好,凝神看着他,暂时忘记了刚刚的话题。
论廉利民表
“各位阿哥,今天我们上课要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廉吏民表》,其中一句: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取意于宋朝包拯的《乞不用脏吏》,请各位阿哥在下课之前交上来这篇文章。”
“啊?廉吏民表?岂不用脏吏?这是什么?书名?没听过。”十阿哥脸色苦哀的愣在那里,嘴里不停的嘟哝着什么,拿着笔迟迟不动,明摆着是无从下手。
我看着题目,廉吏民表?倒是不难理解,廉吏民表,就是叫廉洁的官员和老百姓的关系,可是古文的之乎者也,我可不拿手,这怎么办?我也有些懊恼的看了看旁边的几位阿哥,看着十二、十三和十四都已经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我更加着急,不过看见十阿哥却一直不动笔,我更加不安,微微蹙眉的盯着他,他可能感觉到我的视线,看了过来,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暗示他,不写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