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千载孔雀梦 > 第4部分

第4部分(2 / 2)

我想推托不要,秋姨却说自己年龄也大了,以后也用不着这些东西了,正好送我——她这个最好的学生,也是这几年里她最亲近的人。

刺绣的魁首我当之无愧,可真要获得全镇人的承认,这晚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仪式,那就是:拜仙之后,姑娘们要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为了这个穿针孔的仪式,我也是练了很久的,连续穿过七枚针孔,说说容易,可着实不易做到,在每年的赛事中,能连过六孔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练归练,真正成功的机会毕竟只有一次,在前面多位姑娘功亏一篑的情况下,我上场前,心里也是怦怦直跳。火苗窜动,那一刻别人听到的只有柴火的噼啪声,而我的耳中却连自己的心跳也听不到了,那一瞬,如一个世纪那样久。终于,人们欢呼了,我,刘兰芝,成了当之无愧的乞巧赛会魁首。

人们竞相向我及我的母亲道贺,都开玩笑地对母亲说,这么巧的姑娘,恐怕你留不到年底了……

高兴之余,那一夜,我也像许多少女一样,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静听着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我也期望着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第八章 织绢巧手箜篌悠扬

出嫁前,对那幅孔雀双飞图,我已经再度加工,刺绣图变成了一幅床幔,我请几个女孩帮忙把床幔在床边挂好。

床幔引来了啧啧赞叹。对我来说,这并不意外。

接下来,我请进自己的婆婆,把自己裁剪、缝制的福寿袍双手献给婆婆。

感谢婚前的那次意外相亲,它让我对婆婆的身高、体型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出嫁前,我把福寿袍改制得更加合身。

穿上了祝寿袍的婆婆笑逐颜开,身边女人们的夸赞更让她喜上眉梢。

人人都夸她娶了一个巧手媳妇。

我只低着头,平静地接受着人们的祝福。

随后,我又取出一些各具特色的绢帕,绢是我自己织就的,绢帕上的图案则都是我自己绘制的。可以说每一幅都极为精美,更引得这些大姑娘小媳妇们连连赞叹,哪件也舍不得放下。

后来我声明,这些绢帕原都是拿来送给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选一件拿走,全当是兰芝给大家的见面礼了。众人才纷纷选定自己最喜爱的绢帕,小心地揣在怀里。

乡邻们更加称赞这个会来事的媳妇,我只感谢哥哥与母亲,对我陪嫁的慷慨。

这时候,又有一位姑娘发现了我带来的箜篌,便竭力邀请我弹上一曲。我的箜篌声再次引来人们的惊叹。

惊叹声里,我向大家讲述了我学习箜篌及裁剪、制衣的点滴经历。

***       ***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两句小诗,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的稚美可人: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这豆蔻年华一词从此流传至今,她既不是唐代少女的专利,也不是现代的少女的独有,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个院落里,这样的一个少女正在做着她每天都要重复的事情——

“天青青兮云淡淡,

风轻轻兮鸟贪欢,

蝶儿舞兮花轻颤,

机儿转兮白绢艳

……”

一阵悦耳的歌声,从一个开满桃花的院落中发出,在院中的桃树下,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雪白的织物正随着她双手的拨弄、织机的运转,慢慢的堆在她的脚下。

歌声,正是从这劳作的少女口中发出的,看来,她的织工已极为熟练,歌也是唱熟了的,似乎一切都是信手拈来,辛劳的蜂儿不停地为她喝彩,感动极了的桃瓣忍不住去亲吻她的衣衫……

她像一位桃花仙子,尽情地享受着这属于她的美丽……

“吱——”一声轻响,柴门开处,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的到来,打破了这美的静寂。

但这位唱歌的小姑娘却高兴了。

“娘,你看,这一早晨,我已经织出这么多的绢了。”女孩献宝似的把她的成果展示给母亲看。

“好,好,我女儿就是能干……”母亲笑眯眯的看着女儿,并不去看那绢。

“娘,你看我的织工又进步了没有?”女儿等着母亲进一步的夸奖。

做母亲的这才低下头去仔细的看女儿的织品,其实,不用看,母亲也知道,女儿的织工已经强过她了,想当年,她也是织绢的好手呢。

“嗯,不错,匀净平整,我女儿的活是不错。”母亲知道女儿在等着她的夸奖,她毫不吝啬的把赞扬给了女儿。

女儿笑了,桃花一般美丽,“娘,我已经织的这么好了,可以教我学做衣服了吧?”

学做衣服,一直是女儿的愿望,女儿的手巧得很,应该可以学会的,但母亲还想再等等,万一糟蹋了布料……所以母亲没有急于让女儿学做衣服,只是让她好好织娟。

“还是再等等吧。”母亲还是那句话。

女儿嘟起小嘴,“还等啊?”

不过她马上又笑了,“娘,那看在我早晨这么努力的份上,让我去秋姨家玩一会儿可以吧?”

听了女儿的话,母亲也笑了,“我就知道你的鬼心眼,又想去弹箜篌了,是不是?”

女儿抿嘴一笑,并不说话。

忽然想到了什么,她又开口了,“娘,秋姨的刺绣做的才好呢,她衣服上的图案都好漂亮,她说,都是她自己绣的呢,娘,你就让我去吧。”

女儿撒起娇来。

“好,好,好,去吧,去吧,我还得做活呢。”母亲松了口。

“姐,我也要去。”一直没说话的小姑娘开了腔。那小姑娘和五年前的我几乎一模一样。

“香儿,你还是跟娘在家吧,去的人多了,秋姨会烦的……”母亲给我解了围。

其实,母亲也是喜欢让我去秋姨家的。这秋姨,镇上的人都叫她秋娘,从小离家在外的,最近才回来,却让镇上的人见识了不少新奇的东西:首先,她会弹的一手好箜篌;其实,她的衣服样式,和镇上的人有些不同,还有她的刺绣啊,更是镇上的人很少会的。所以母亲也希望我多和她在一起,说不定能学到别人那学不会的东西呢。人人都有私心的,做母亲的有这点私心也不奇怪。

当时我倒没有考虑的太多,我只是太喜欢和秋姨在一起。而且,我还知道,秋姨也喜欢和我在一起。虽然在镇上,秋姨不怎么和别人来往,但我一去,秋姨总是很高兴。

我一边向秋姨家走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