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前进的步伐 > 第29部分

第29部分(2 /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太“过”,孔子说:“过犹不及“,现在的哲人常说:“超过真理半步就是谬误”,也就是任何事不能走极端的意思,只不过在表述上与古人有所差别而已。

极强固然是“过”,极弱又何尝不是“过”呢?事物外表太强盛了;仿佛不可一世,实际上它内部潜在危机的爆发也就在眼前了。如《红楼梦》中的贾府,虽然风光一时,极尽富贵荣华,但一到“呼啦啦大厦倾”,顿时树倒猢狲散,死的死,走的走,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类似的“富贵不能长久,繁华总是短暂”的悲喜剧,历史上不知重复过几千几百回呢!过分的柔弱,也难以持久。这就犹如一个长年抱病的人,生理机能已趋于崩溃,依靠药物维持着一线生机,不用说,哪怕是一次最轻微的感冒,也足以致之于死地。

强、弱都不能走极端,刚柔相济、恩威并施,才是最合乎事物一般规律的。

人性的弱点与优点、长处与短处,就是一对矛盾的主体。

矛盾的双方有可能向对立面转化,主变为次,优变为劣,利变为弊、强变为弱,好变为坏,或者反之,即次变为主,劣变为优,弊变为利,弱变为强,坏变为好,等等,这是矛盾斗争的一条或然性的规律,就是说它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一种必然性。比如强与弱的对立双方,强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弱,弱也不一定会转化为强。事实上,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者吃掉弱者,弱者被强者战胜的情况,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这说明转化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必然的规律。

转化的动力来自于人的因素。转化是人推动的,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选择,是人改造自身和改造世界的结果。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但变化有两种,一是积极地向前发展、更新;一是消极地向后倒退、衰亡。所以,变化实质上就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转化,我们需要的转化当然是前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作出积极的努力,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进步。

面对优劣悬殊、利弊差异的种种矛盾,人不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参与作用,这种优劣和利弊怎么能够向积极方面转化呢?转化就是改变,除了人,谁来改变呢?荒山变成良田,沙漠变成绿洲,废墟变成花园,天堑变成通途,乱世变成治世、贫穷变成富裕、野蛮变得文明、愚昧变得聪明、松散变得团结、虚弱变得健康、肮脏变得整洁、敌人变成朋友、腐朽化为神奇,等等,那一样不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没有人的积极努力,这世界是什么样子,人类本身是什么样子,真不敢想象。好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人间天堂却可以在地上建成!

矛盾可以转化,这既是美好的,又是很残酷的,它给人们以乐观的鼓舞,使处于困境不致丧失信心,也给人们以忧患的警告,使处于顺境的人不敢耽于安乐。转化对一些人来说是福音,对另一些人来说丧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普遍法则。

人类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地努力,不得坐享其成。不要以为艰苦的时候才须发奋,富裕的时候就该享乐。用“先苦后甜”之类的人生哲学来激励自己或为自己辩护,都只得真理的一半,甚至没有一半。有人说,如果我们不发奋努力,在未来的世纪,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

即便我们面临一片大好形势,我们仍旧需要“盛世危言”,而不是需要自欺的赞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人们要办好一件事情,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并且,在从事某一工作的具体活动中,人们一方面要尽量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弥补这些短处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进步,向完人的境界超越。

人是一个自身的整体,他的扬长避短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比如说一个政治家完全不懂经济,一个经济家完全不懂政治,或一个画家完全不懂音乐,一个音乐家完全不懂绘画,他们都可以扬长避短,但他们不可能永远摆脱其“短”的消极影响,使其“扬长”不受到这样那样的局限限制。

所以,虽说“人无完人”,但完人毕竟是人生应该追求的一种理想。除了人,大千世界,林林总总,还有谁能够不断向完善迈进呢?

人性的弱点还有很多,如身体上的生理弱点,习惯上的习惯定势弱点等。

生理弱点包括肢体缺陷和物理限制两方面。

肢体缺陷可以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这一切在世人的眼中都会产生异样的看法,从而导致出许多心理弱点和行为弱点,只有正确的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其他的一些心理弱点才能得到改善。因为事情已经是这样的了,你无法去改变什么,就坦然的接受、面对它。

物理限制这可包括相当广泛了。人要生存,肯定要有一个物理空间。这个空间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的。必须符合人的生存条件。

人要生存,就离不开空气,水,食物这三样东西。也并不是这三样具备,人的生命可以继续。没有空气,人就会窒息。空气所具备的条件:要有氧气,其中不要含有其它的有毒气体,如氯气,氨气等,还有具备适当的气压和浓度。没有水,人的细胞就会死亡。水所具备的条件:必须是可以饮用的水,不然就会致命或致病。没有食物,人就得不到继续活着的能量,生命就会自然消亡。食物也需要清洁干净,可以食用的才行,不然也同样会致命或致病的。

人的听觉,视力,感知力都是相当有限的。

人的视力,这里说的不是受具体事物所阻挡的限制,也不是视力范围上的能见度,而是在物理光谱学上的界限。听力是物理音频学上的界限,感知力都是这方面的总和。

人的视力能看到的光谱范围从400…700纳米,在这段范围这外的光线,人是看不到了,至于看不到的世间里有些什么什么东西,人们不可能知道,只能借助一些仪器才能得知一二,完全的了解尚需要科学更进一步的发展。

从接受声音的频率来看,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声波是频率范围为20~2000Hz的可闻声波。低于20Hz的次声波和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我们都听不见。

然而,各个人的听觉限度是不同的,尤其以年龄不同的差异最显著。如小孩最高可以听到30000Hzg至40000Hz的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听到的最高频率也降低,50岁左右的老年人最高只能听见13000Hz的声音,而年逾花甲的老年人一般只能听到1000~4000Hz的声音。所以,小孩听来非常热闹的世界,老年人却觉得是沉寂的。

从声音的强弱来看,声强低于闻阈10…12W/m和高于触觉阈1W/m2的声音我们听不到。可见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受也是有限度的。人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而成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听力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别。由于成年人在听觉上长久的劳损,很多人到中年以后开始丧失对高频率声音的听觉能力,很多成年人已听不到14400赫兹的声音。

本书限于篇幅的原因,在此不在一一详述。至于其他的弱点,在一些书籍上也有所提及,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去细心寻找。相信你会发现自身和别人所具有的一些人性弱点,从而找到应付和可资利用的办法。

发现这么多的人性弱点,就要努力来克服这些弱点。才能让自己在人生这条路上追逐成功,有一个顺利的路况。

做人应该尽量发挥人性的优点,克服人性的弱点,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