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前进的步伐 > 第2部分

第2部分(2 / 2)

为人如此,当然很累。所以,孔子眼里看来,曾子是比较鲁钝的,气量也是狭隘不大。他能获得孔子的多少真传,我们无休止的难以断定。他的意见也未必能完全代表孔子的意见。但是他非常勤勉,兢兢业业,既不从政,也不经商,一心一意,全力治学,孔子之孙也曾从他受教,孟子也归于他的旗下,他的影响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反倒极大。由此亦见,人的天赋资力并不能限定人的成就。一个人只要自知自己比较鲁钝,并能够做到勤勉从事,虽然愚鲁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很柔弱也会变得刚强的。

孔子呢,他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天才。谋事必忠,交友必信,舒放开阔,博大自然,爱好知识“发愤忘食”,追求真理“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知之都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曾参是个知之者,而孔子是个乐之者。这就是他们师徒二人的不同。彭端淑在文中用曾参传圣人即孔子的学问来说明如曾参之鲁钝也能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人,增强了文章的教育意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意思是: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工中的一个贫穷,另一个则很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都想雇条船而往下游走,以至南海,都没有能够实现,你凭这个就能到达吗?”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脸上显出了惭愧的神色。

这一部分以事喻理。故事的内容主要写对话。对话最能表现两个和尚不同的主观因素,最能证明论点,证明主观因素对于事业成败的作用。最后用反问扣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一贫一富,便于对比。问句中就有怀疑的意味。贫和尚的决心、信心、不畏艰难的精神尽在简短的一句之中。富和尚的自述,恰好证明“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去南海的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贫和尚主动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富和尚,并征求他的意见;富和尚则表示怀疑:“子何恃而往?”这个疑问,表明富和尚的观点是唯条件论,他对贫和尚的志向不但不表示敬佩,反而很不以为然,很有点轻视的心理。贫和尚的回答,不说“吾恃一瓶一钵”,而说“吾一瓶一钵足矣”,这就把他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把他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把他实现远大志向的坚定信心表现出来了。富和尚对贫和尚的回答加以嘲笑,把他那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表现得十分露骨。这段对话到此为止,下面没有记叙贫和尚的反驳,而是用事实作出回答,用事实把贫和尚不顾嘲笑的坚定意志充分体现了出来。至于朝南海的经过,贫和尚返回后的对话都一笔带过,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意思是: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几千里路,当时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只有步行或乘船才能到达,而穷和尚只能步行。这么远的路,富和尚乘船也没有到达,而穷和尚却到达了。因此,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内外上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是可以凭借的但也是不可以依持的;自己仗持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虽然能限制一个人的发展,却也不能从根本上限制住人的发展;一个人不要被自己的愚笨所局限,并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就一定能够成就自己。

天下事固然有难有易,但是,重要的是看主观上努力不努力。主观上努力,则天下无难事,事情再难也可以干成。主观上不努力,那么什么都可能干不成。

这个故事讲的不是学习,而是从四川往南海去的故事。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可见那时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和尚“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买舟而下比跋山涉水当然要容易得多,可是他只是“欲”,停留在愿望上,却畏缩不前,并不付诸行动,愿望只是愿望,这样“易者亦难矣”。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客观条件,没有主观能动性,自己无所作为,还以嘲笑的口吻断定贫和尚也寸步难行。而贫和尚仅凭一瓶一钵,跋涉不知几千里迢迢征途,可想而知困难重重,然而他志向远大,信心十足,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终于征服一切艰难险阻,他成功了。文章在简洁的叙述中,作了鲜明的对比,对贫和尚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故事本身就有很强的激励人心的力量!

从以上的解析中,我们看到穷和尚通过努力,以简单的条件,克服重重困难,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因此,你只要立志,难道不如一个穷和尚吗?不难看出,决心的重要性!哪怕你所处的条件是多么的恶劣,只要有决心,运用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条件,立即行动,并一如既往地实施,梦想就就会如期实现!

在奥格•曼狄诺所写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应该务必铭记于心: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倒!

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正文 第一章第二节 欲望燃烧

(更新时间:2007…4…10 0:29:00  本章字数:11331)

人在生存过程中最想立刻实现,最迫切需要得到的东西,可能就是满足欲望。即使你已经拥有了一个正确的梦想,并且树立了一个实现这个梦想的决心,也还远远不够。如何才能把这个决心坚持到最后呢?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把梦想变成欲望,一种最原始的本能。

欲望是一种强烈地对某事物最感兴趣、最想得到、最想明白和实现的原始心态。欲望越强烈,投入的热情就越大越持久。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就拥有了一系列动物的本能。最原始的兽性欲望。饿了,你就要吃,直到吃饱为止;渴了,你就要喝,直到解渴为止;困了,你就要睡觉或休息,直到解乏为止;冷了热了,你就需要取暖或纳凉,直到舒适为止;加上需要排泄生理垃圾。此五者,是所有动物最根本的欲望,同样也是一个人生存必须得以满足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人要生存,就得满足和解决这些需求,就得努力工作,去实现这些欲望。

当这些基本欲望得到解决,人就会产生一系列高级的欲望,即七情六欲,这就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对人影响最直接、最广泛、最巨大的就是这些情欲。其中表现最为强烈地欲望,是最原始的兽性呈现,是所有两性异体的动物的本能,即性欲。它占据并几乎伴随着一个人的大半生命时光。一个人为了一个心仪的异性,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可以放弃满足最基本的欲望,甚至舍弃尊严和生命也在所不惜。为的就是能够得到对方的身体及对方以后生命的全过程,来满足私欲。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又衍生了一些情绪和理智,他甚至可以使一个人放弃前面所有的欲望,包括性欲,而追求拥有对方的思想、精神意志,人们称之为神圣的爱情。世人几乎都会经历爱情,并因此一生也逃不过她的纠葛。在感情欲望的基础上,人类又产生了一个欲望,那就是义气。为了成全义,有的人可以放弃前面所有的欲望及生命,包括伴随着满足这些欲望的梦想。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欲望的层次。

梦想则是超脱于所有这些欲望之外的一种高级生命的活动过程。人们在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为满足自我的原始欲望。从而很多时候为了满足欲望而放弃了梦想。这个时候,实现梦想的决心就不再起作用了。因此,这也是许多人之所以最终沦为平庸,不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把梦想和实现梦想变成一种最原始的欲望,会是什么样子呢?难道为了成功的去实现梦想,而放弃前面所有的欲望吗?不,我们不会放弃满足前面的欲望,也不能放弃,因为梦想是建立在满足这些欲望的前提之下的。在很多时候?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