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女帝师(出书版) > 女帝师(出书版)第66部分

女帝师(出书版)第66部分(1 / 2)

>  '92'《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93'《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马援)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旧故,身衣羊裘皮绔。”

'94'白居易《斋居春久感事遣怀》

'95'《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二十七年,(臧)宫乃与杨虚侯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

'96'《后汉书·耿弇列传第九》:“(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

'97'《韩非子·说难第十二》:“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98'《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99'《荆钗记》讲述的是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最初是一出南戏,后来被改编成越剧和京剧等剧种。

'100'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101'《易》曰:“智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102'《韩诗外传》:“妇人有五不娶:丧妇之长女不娶,为其不受命也;世有恶疾不娶,弃于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于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子不娶,废人伦也。”

'103'《后汉书》:“皎皎练丝,在所染之。”

'104'《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105'《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106'《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107'《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隗嚣传》:“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弩马铅刀,不可强扶。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

'108'《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陈汤传》:“今汤亲秉钺,席卷喋血万里之外,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义。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

'109'《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优秀之人的才华一定不会被埋没。

'110'《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111'甘昭公,即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初有宠于惠后,将立为王,未及而卒。甘昭公奔齐。周襄王复之。后以狄师攻襄王,王出逃到郑国。

'112'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的少子。汉景帝爱弟弟,赐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景帝曾当着窦太后的面说要传位给梁孝王,后来袁盎进谏,遂不许。梁孝王便让人刺杀了袁盎。

'113'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114'《汉书·窦田灌韩列传第二十二》:“(韩)安国曰:‘……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

'115'《汉书·袁盎晁错传第十九·袁盎传》:“上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116'《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117'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楚国人,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消弭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118'出自《梦溪笔谈·乐律志二·声同共振》,说的是琴弦共振的物理原理。原文为:“古法,钟磬每虞十六,乃十六律也。然一虞又自应一律,有黄钟之虞,有大吕之虞,其他乐皆然。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不独五音也,又应诸调。余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管色奏双调,琵琶弦辄有声应之,奏他调则不应,宝之以为异物,殊不知此乃常理。二十八调但有声同者即应;若遍二十八调而不应,则是逸调声也。古法,一律有七音,十二律共八十四调。更细分之,尚不止八十四,逸调至多。偶在二十八调中,人见其应,则以为怪,此常理耳。此声学至要妙处也。今人不知此理,故不能极天地至和之声。世之乐工,弦上音调尚不能知,何暇及此!”

'119'《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120'三国时魏将郝昭临终前告诫儿子郝凯,曰:“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于死者也。汝必敛以时服。且人生有处所耳,死复何在耶?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在汝而已。”

'121'《论语·颜渊》:“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2'《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贾山传》:“其后,文帝除铸钱令,山复上书谏,以为变先帝法,非是。又讼淮南王无大罪,宜急令反国。又言柴唐子为不善,足以戒。章下诘责,对以为:‘钱者,亡用器也,而可以易富贵。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谏争之路也。其后复禁铸钱云。”

'123'《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124'郑吉,西汉会稽人,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5万人以迎之。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第二册

第一章 死而无益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这样密集的死亡。金沙池畔卷起白茫茫的冷风,草木沙石齐声哭喊,热泪麻木地涌出,冰冷凝涩的味道多年后仍在我的腮边,我的舌尖,我的咽喉,我的梦中。三具小小的遗体并列躺在岸边,泪在湖中,血凝成冰。稚弱秀美的面孔寻不到一丝恐惧绝望的气息,反有种圣洁的意味。

不堪重负的皇后几欲晕倒,但在看见皇太子高显昏厥之后,也顾不上查看亲生女儿平阳公主的遗体,连忙将高显湿漉漉的身子用大毛斗篷裹住,紧紧抱在怀中。众人手忙脚乱地又给高显裹上几层,抬回了他所居住的桂园。

皇后怀中一空,只是叉着两只手发呆。穆仙见她胸口湿了一大片,便道:“娘娘还是回去更衣吧,仔细着凉。”

皇后“嗯”了一声,忽转头排众而前,将平阳公主的遗体抱在怀中。她的双唇贴住女儿冰冷的额头,泪水沾湿被金沙池水浸透的额发,泣不成声。高曜膝行至皇后面前,泣道:“请母后节哀。”说罢伏地不起。

皇后深深吸了一口气,拭了泪水道:“将三位公主的遗体送到易芳亭安放。”穆仙应了,亲自从皇后怀中抱过平阳。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