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肃容道:“求之不得。你没了母亲,我的母亲便是你的母亲,我还有亲姐弟,也是你的姐弟。你若诚心愿意做我的妹妹,须得应承我,日后再不可如此行事。你能答应我么?”
锦素道:“我答应姐姐。”
我微微一笑:“好。从此以后,你是我的亲妹妹。”
芳馨在一旁笑道:“两位殿下是亲兄弟,两位大人又认了亲姐妹,当真是一桩佳事。”
我嗔道:“只顾着笑!还不打水来服侍于大人梳洗?”
芳馨笑道:“奴婢只顾着高兴,竟忘记了。”说罢忙唤人进来服侍。
净过面,锦素推说高显午歇醒来,匆匆告辞回宫。我心下恻然,不禁长叹一声:“这深宫是非,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性。是我失察了。”
芳馨添了新茶,一面笑道:“奴婢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说?”
我笑道:“姑姑又要当我的一言之师了。”
芳馨道:“不敢。奴婢倒是觉得,深宫虽有是非,可圣上与贵妃算是极其仁慈的了。至于于大人,并非深宫是非改变了她,恐怕她本来便是这样的性子。”
“姑姑何出此言?”
芳馨道:“姑娘常说,于大人与姑娘都是奴籍出身,故此相互怜惜,成为姐妹。可依奴婢看,同是为奴,命运却有不同。于姑娘自小便在宫中受尽白眼,身世堪怜。但姑娘身为长公主府的总管之女,又得长公主垂怜,境况自是宽裕不少。故此姑娘素来宽和,于大人就未免心窄了些。”
这话倒也新奇。“我若与她易地而处,也未必就比她行得正。唯自正,方能正人。”说着想起杜衡之死,不禁自嘲,“我也只好努力自正。”
芳馨一笑:“太后说,姑娘是女中君子,果然不错。”
我笑道:“孔夫子说,‘女为君子儒’'62'。虽是女子,也当努力做个君子。”
七八日后,待慎媛好转,我这才敢带高曜前去看望。果见慎媛妆扮一新,精神甚好。高曜喜不自胜,一头扑进慎媛怀中,娇嗔道:“儿臣可想母亲了。”
慎媛穿一件淡紫地白杜鹃锦衣,外罩织锦氅衣,发间星点玉饰,甚是淡雅。我忙行礼问安,一面笑道:“还在屋里,便穿上了氅衣,娘娘这是要出门么?”
慎媛道:“病了这些日子,早该去向皇太后请安了。再说,也该预备着迁宫了。”
我欣慰道:“粲英宫是个好去处,离长宁宫很近,别说只是暂住,便是永远住下,想来太后与贵妃也是肯的。”
慎媛摇头道:“说好只是因整修历星楼方才去粲英宫暂住。既是我自请住在历星楼,便不能食言。贵妃的恩典,我领不起。”
我双颊一热:“臣女失言。”
慎媛笑道:“何必如此拘谨?我并没有怪你。”说罢打开紫檀木雕花妆奁,取出那支赤金红宝石蝴蝶簪,“这支簪子还是由你保管。”
我躬身接过,微微一笑:“娘娘必是想通了。”
慎媛道:“既没勇气再寻死,便得好好活着。走吧,随我一道去济慈宫。”
我忙道:“娘娘的病还没有痊愈,何必急着去请安?便是晚些去,太后也不会怪罪的。”
慎媛怅然:“今天熙平长公主一早就进宫了。自从陛下回朝,她就再没来过,我心里总还有些念着她。在济慈宫见一面,也是故人之情。”
我笑道:“长公主殿下不进宫,是因为陛下在朝中肃清骁王党的缘故。殿下须得避嫌。”
慎媛一怔,恍然道:“是。想来她的日子也不好过。”
忽听高曜扯着慎媛的袖子道:“母亲快走吧,去晚了,就不能看见皇祖母舞剑了!”
慎媛拉起高曜的小手,展颜一笑:“好。这就走。”
天色阴沉,北风如刀。慎媛却始终含笑,如寒夜里的莹莹白梅,又如雪后的清冷日光。我知道她只是希望自己坚强起来,却不知她这一回又能支撑多久。好在她今日尚肯善待自己,来日之事,只好待来日再忧愁。
宫人进殿禀报,我和慎媛立在檐下等候觐见。忽闻西偏殿传来一阵轻笑,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道:“儿臣可不要皇兄来赐婚。母后不能再让皇兄如此胡作非为了!”
只听啪的一声轻响,太后笑道:“又胡说了!若让你皇兄听见了,定要治你的罪!”
又听宫人道:“启禀太后,慎媛娘娘、二殿下和朱大人来了,现在外候着。”
太后笑道:“请进来吧。”
一进殿,座中一个二十来岁的高大青年便站起身来向慎媛深深一拜:“臣弟思谊拜见皇嫂。”未待慎媛开口,他便直起身子道:“听闻皇嫂病了,如今可大好了?”
慎媛面色通红,慌忙后退避礼,险些撞在侍立的宫人身上。好一会儿方站稳回礼,“慎媛裘氏,参见王爷。旧日称呼,王爷不可再用,妾愧不敢当。”
昌平郡王高思谊身材高大,肤色黝黑。他一张国字脸,棱角分明。双目炯炯,剑眉斜刺入鬓,显得凌厉非常。他与京城中养尊处优的皇帝与睿平郡王虽是同胞,容貌却迥异。皇帝高思谚和睿平郡王高思诚都偏阴柔文弱,容貌气质更像太后。而这位久居西北边境的昌平郡王高思谊可称得上相貌堂堂,想必肖似太祖高元靖。他一袭牙白色金丝五蟒袍,腰间坠一柄青玉刀。金蟒灿然生光,似欲腾空飞起。他的威势,潜龙在渊,莫可逼视。
高思谊的目中满是哀悯柔光:“不过是一句称谓罢了,皇嫂何必在意。”说着又向我抱拳道,“这位便是朱大人吧,小王有礼了。”我忙还礼。他又转头向太后道:“儿臣还想去看望渊大姐姐和升平妹妹,容儿臣少陪,待午时再来母后宫中领膳。”
太后柔声叮嘱:“去吧。记着要守礼。”
高思诚笑道:“母后放心,儿臣省得。”
太后目送高思诚出门,一转头,见慎媛还呆站着,方道:“你大病初愈,快坐吧。”小丫头连忙搬了一张雕花圈椅过来,上面铺着织锦软垫。慎媛告了罪,方敢坐下:“臣妾久病在床,许久没来向太后请安,还望太后恕罪。”
太后微笑道:“你只管养病,何必巴巴地过来,瞧你的脸色还不是很好,要多多将养才是。”
慎媛欠身道:“劳太后挂心,臣妾有愧。”
太后亲自抓了一把果子给高曜,又将他抱在怀中玩耍,祖孙俩说笑一阵。太后忽然想起一事,道:“你来之前,熙平才走没一会儿,说是去看瑜卿和升平了。你们历来亲厚,恐怕她还要去历星楼瞧你。你还是早些回去歇着,免得她扑了空。”
慎媛红了脸道:“臣妾许久没有服侍太后舞剑了,今日便在此伺候太后午膳吧。”
太后笑道:“你的孝心本宫知道,可你身子还弱,不宜操劳。来日方长。”说着便向我道,“朱大人,你要多劝着慎媛,让她放宽心保养身体。”
我忙站起道:“谨遵太后旨意。”
太后又低头对高曜道:“曜儿也要好好孝顺母亲,日常当乖乖念书,不可扰了母亲静养。”
高曜跳下榻,恭恭敬敬地向太后行了一礼道:“孙儿知道了。”说罢转身倚在慎媛身边。
还未说笑几句,果见慎媛扶额,身子微微一晃,高曜奋力架住。太后关切道:“天冷,还是早些回去吧。”说罢又命佳期备辇,慎媛只得带高曜躬身告退。
午膳后,我正在院中闲坐饮茶,饶有兴致地看芳馨和白领着宫人剪窗花。但见彩屑纷纷,几十张彩纸在众人的巧手中,变作了繁复精细、生动曲折的各色花样。我一时看得入神,忽见芳馨抬眼笑道:“姑娘既爱看奴婢们剪窗花,何不亲自来剪?”
我笑道:“我的手太笨,绞不了窗花。以前在家中,都是姐姐和母亲做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