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乱世强国梦 > 第68部分

第68部分(1 / 2)

>背后还要当心挨自己人的黑枪吧!

……………………

北京城的夜晚,路灯昏黄,天上也没有星月,闷郁得象要压在头顶上的黑暗,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

曹琨的第四镇,姜桂题的毅军,粤军的两个加强旅,再加上从山海关坐火车赶来的101师两个旅,已将北京城围得铁桶一般。摆出的攻城姿态,让满清亲贵惊惶失措。

退位诏书下了,但禁卫军还在城内,态度不明,再有宗社党的铁良等人叫嚣要与革命党以血相见,更加重了京城的不安气氛。家家户户,都早早关门上闩,茶楼酒店也不再门庭若市。

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在静谧的夜里显得异常刺耳。

铁良坐在马车里,拧眉沉思。他是不甘心就这么放弃的,但禁卫军统领载涛贝勒却听从摄政王载沣的指示,不想与革命党血拼,弄个玉石俱焚。在他们看来,在这种形势下,抵抗已经没有意义,能保住皇上、太后及满族王公的性命,才是最主要的,万万不能因为激怒革命党人,使爱新觉罗家象法兰西路易皇帝一样,连个子嗣后代都留不下来。

如何说服载沣呢,铁良对这位摄政王,溥仪小皇帝的生身父亲感到很失望,但也很无奈。刚刚的谈话没有任何效果,这让铁良下定了决心,准备联络禁卫军中的中下级军官,作为最后的努力。

车外二十几个骑马的护兵都是他的心腹,此时正尽职尽责地保护着铁良的安全,队伍已经走到了丁字街三义茶馆门口,前面的祥宜坊酒店已经关闭的大门突然咣当一声打开。

“小心。”铁良的卫队管带锦铨一手勒住马头,按在腰间枪套上的手立刻去掏枪。

队伍一停,杀招迸现,三义茶馆二楼的窗户突然打开,几颗冒着青烟的手榴弹几乎同时扔了出来。

“轰,轰,轰……”,接二连三的爆炸震耳地响了起来,弹片横飞,硝烟弥漫,这支队伍一瞬间便被打得七零八落。

手榴弹居高临下,又是一波扔了下来,爆炸声掩盖了惨叫、哀嚎和惊马的嘶叫。

稍后,咣当一声,三义茶馆的门被打开,几个精壮汉子冲了出来,手中清一色的盒子炮,对着硝烟中依稀闪动的身影和马车便是一通狂射……然后,这几个人与从宜坊酒店中跑出来的同伙会合,在警笛四处鸣响、军警云集之际,返身冲回茶馆,关门上闩,从一隐秘的后门逃之夭夭。

暗杀,虽然很不光彩,但有时刺客的子弹也可以体现爱国精神。刺客的一颗子弹有时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甚至可以结束一场战争。行刺不是什么让人感到惬意的事情,但战争更会让人痛苦。

清晨,当柳梢上首先吻到了一线金色的曙光,和奏中加入了鹊儿的清脆歌声时,摄政王载沣早已坐在书房之中,对面是他的兄弟,主管禁卫军的载涛贝勒。

“铁良死了。”载涛摇着头,低沉地说道:“二十几个护兵连一枪都没来得及放,就被革命党打了个稀里哗啦。”

载沣闭上了眼睛,也不知是悲哀还是庆幸,半晌才睁开眼睛,缓缓说道:“禁卫军,你还能控制吗?”

嗯,载涛点了点头,双手神经质地绞在一起,望着载沣。

“派人出城,与革命党接洽,请他们派兵入城维持治安,你把禁卫军拉出去听候安排吧!”载沣皱着眉头说道:“革命党太凶恶,有些人也太不识大体,由着他们折腾,早晚把皇帝、太后,还有咱们都牵连进去。”

“明白了。”载涛对时局看得很清楚,抗拒是没有用的,潮流所至,将荡涤一切。所以,对载沣的意见很赞同。

“与城北边的革命党接洽。“载沣突然象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提醒道:“大清虽然完了,但绝不能向昔日的奴才,如曹琨、姜桂题等叛逆投降。”

这不仅是个体面问题,还是个策略问题。革命党主政是一定的,向他们投降,或许以后能对满人好一些,而曹琨、姜桂题等人是说了不算的。当然,宁予外人,不给家奴,这条祖训也在起着一定的影响。

第二卷 大潮 第一百零九章 末代皇帝

更新时间:2010…9…5 21:38:24 本章字数:3334

让紫禁城中,时常能听到外面的市声,大街卜贩的叫紫”人们讨价还价的吵闹声,本轮大车的隆隆声,有时连骆驻骡马的喷嚏声也听得一清二楚。宫中的人们把这叫“响城”

平静了两天,“响城”又出现了。但比以前要小一些。宫中的太监宫女多少都知道些究竟,各自心慌。面带惶恐,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担忧。

革命军四个旅开进京城,在北方革命党的协助下,控制了全城的各处要点,实行军管宵禁。不管世道如何。但平头老百姓总要生活,而进城的革命军不打人、不骂人、公买公卖,多少也打消了些他们的顾虑。白天,人们在大街上行走,眼神中还带有些惊惶,就如大雨即将到来。风已经旋起时的蚂蚁。可是惊慌之中,京城也显出一些新的气象来。大街小巷挂上些六星旗,店铺外多了一些彩灯。

紫禁城被封锁了起来,但革命军并未入内,供应没有中断,出入人等却都要经过严密盘查。当然,这些对于浮仪来说,没有人敢告诉他。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书房,师傅陈宝深已经坐在东边的案旁,见皇上进来,忙起身鞠躬。浮仪到自己的案旁坐北面南,停了一会儿,道:“开始吧。”

“皇上,臣今天想停下昨天的《诗经》课程,讲一段《孟子》。可以吗?”

“就依师傅。”博仪很恭谨地说道。

陈宝深给要上一本《孟子》,书已打开,而且用红笔标出了竖线。

“皇上,看那标红线的文字,老臣把它念一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故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陈宝深带皇上又读了一遍,才讲解道:“这段文章是说,凡是能成就一番伟业的人,必定要受到苦难的磨练,人们在苦难中,就能砥砺意志。增长才干。人们在忧患之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如果贪图享乐,就消磨志气,沦于愚昧,而致泯灭。”

“师傅是要让我能忍受苦难吗?”

“正是。”陈宝殊不禁为皇上的聪颖所打动。

“可是,人们都希望我吃得香。穿得好,心里愉快啊。”

“皇上,这个“苦难,不可理解的死了,对皇上来说,主要是国家之难,如今国家堪忧啊。”陈宝深叹息着说道。

“人们只对我说天下是我的,国家是我的,没有人说国家有什么灾难。”漆仪不解地问道。    “现在皇上年纪尚年长后。渐渐会知道的。现在的“忍受苦难”就是要刻苦读圣贸之书,而学治国之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