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乱世强国梦 > 第65部分

第65部分(1 / 2)

>的威权的最好办法。

第二卷 大潮 第一百零一章 都有压力呀!

更新时间:2010…9…5 21:37:11 本章字数:2167

河水已经解冻,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大地从冬寒里慢慢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楂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久,它们就会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淡淡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地向里呼吸,象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然而,段祺瑞却没有这么好的心情,骑在马上,从信阳至武胜关的路上,他一直绷着脸,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虽然对袁世凯最后的决定感到很失望,可段祺瑞是个心思缜密的人,眼光看得也比较远。或许北洋军拼力死战,能拖延革命军前进的脚步,能给革命军造成不小的麻烦,但最终的结果不会改变。革命军会越战越强,越打越多,而北洋军的人员、饷械、枪弹将逐渐枯竭,满清已经没有力量将战争长期支撑下去,北洋军最后只能不战自败。

无奈的选择,也是最现实的选择,趁着北洋军还有些力量,为每个人都谋一个出身,得个好结果。如果顽抗到最后,惹恼了革命党,下场就会与张勋一样,被扣上几顶大罪的帽子,一根绳子再加一个小木盒就是归宿。

但事情往往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起码北洋军现在就有些军心不稳的迹象,这让段祺瑞很尴尬,也很恼火。其实这也是以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将领们自找的,这些家伙多少还存在着不满和傲气,对革命军提出派遣政治委员的建议进行了联合抵制。革命军也不勉强,就让这些部队驻扎于信阳城外,继续调兵遣将,一边保护铁路线,一边将辎重物资频繁运往北方。而北洋军被晾在一边,日子却更不好过,解散北洋军的谣言开始流传开来,加上北洋军与革命军血战多时,心中多少存有疑虑。于是势倾一时的北洋军,内心既失望又害怕。本来北洋军归附之前,与革命军还有一个协议,说明“南北汉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但革命军政治委员被拒,索性并不公开此协议,而北洋军官向士兵的解释又得不到信服,群情汹汹,竟有兵变之势。

本来兵变可以作为要挟上级的手段,但段祺瑞却知道此时绝对不行。且不说革命军已经占据洛阳、武胜关、郑州等地,对北洋军形成了战略包围。单说一旦兵变,置老帅于何地?兵变后的部队如同土匪武装,兵将离心,又有何战斗力可言?如今面上不说,其实各人心中都有打算,曹琨蹦着高地率部前往京城,与其说是要为北洋军立功,倒不如说是为自己打算。什么叫树倒猢狲散,什么叫大难临头各自飞,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攀高枝的心思谁没有呢?

妈的,惹出麻烦,还得老子给你们擦屁股。已经归顺了,就老实地听安排,连老帅都要顺应大势,你们算个屁呀!开始是拒收,现在可好,要请人家来了。

段祺瑞恨恨地甩了下马鞭,对于内定的陆军次长一职,他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他也希望尽可能保存北洋军这个小团体,但他也知道,革命军绝不会允许一个单独的军事集团的存在,这在拒绝停战谈和,并大举进攻时便能看得出来。

正如袁世凯所分析,革命党的实力太强了,大势已不可逆转,连美德都被拉拢过去,英国人也不得不低头,与之为敌,只是给其剪除异己寻找借口。既然已经投诚,就不要搞那些没用的小动作,意气之争,对大家都没好处,反倒会促使革命党尽快地采取手段处理北洋军。

“大人,武胜关就在前面。”军事参议徐树铮策马凑上前提醒道。

哦,段祺瑞抬头望了望远处雄伟的关城,停顿了半晌,一挥马鞭,策马向前飞奔而去。

…………………

胜利近在眼前,中英会谈依然进展甚微,虽然英方将护路办法作了修改,说明无论清军或革命军都可使用铁路及其附近的码头等从事运输,但不得干预铁路事务,如有严重破坏铁路的行动,将受到六国军队的抵抗。但这小小的让步对肖志华来说,已经看不在眼里。清军,清军在哪,再过一、两天,清军将成为历史名词了。孩子死了,你来奶了,太晚了。

肖志华很不耐烦的样子,朱尔典看在眼里,他也很郁闷,心里不停地咒骂着,该死的美国佬,严重违反了中立,竟然帮助革命军在秦皇岛登陆,一举将形势明朗化。现在临时政府即将执政已经没有悬念,拖延会谈的目的又破灭了。

“临时政府在与我方会谈之时,竟然还在私下与德国伏尔铿船厂接洽,这种行为令大英帝国感到很不愉快。”朱尔典想继续施压,但语气听起来却透着色厉内荏。

“德国政府已经同意临时政府缓交庚子赔款,并且答应重新进行核算,将多出的赔款予以返还,伏尔铿船厂承诺三年内为我国造出万吨轮。”肖志华不紧不慢地说道:“而阁下假大英帝国之名,名为会谈,实为拖延,临时政府已经厌倦了这种毫无实质进展的会谈,如果再无建树,临时政府授权我通知阁下,今天的会谈将是最后一次。由此造成的所有后果,将由阁下承担。”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朱尔典感到很愤怒,但他面临的压力使他不得不坐在那里。据可靠消息,美国政府已与临时政府达成了合作建设秦皇岛港口的协议,那里将作为中国北煤南运的大通道的主枢纽港。与德国伏尔铿船厂的合作谈判也接近成功,重建马尾船厂的计划即将实施。到目前为止,英国毫无所得,江南船厂的合作计划因为临时政府所提的关税、邮政等先决条件而陷于停顿。帝国的财团对他已经相当不满,帝国政府也明显在失去耐心。

会谈不能破裂,起码要维持下去,否则——朱尔典定了定神,轻轻打开文件夹,准备在此次会谈中做出某些让步。

第二卷 大潮 第一百零二章 指点

更新时间:2010…9…5 21:37:12 本章字数:2315

风尘仆仆而来,却正赶上中英会谈,段祺瑞等人只好在接待室内等候,总参谋长蔡锷闻讯赶了过来,出于礼貌,陪着他们闲聊。其实两个人也就在之前见过一面,并不是很熟,但却都是闻名已久。段祺瑞是北军名将,蔡锷在南军中却也赫赫有名。

“英国人很难缠吧?”段祺瑞很随意地问道:“不知道今天总司令能不能抽出时间来?”

“应该没问题。”蔡锷淡淡一笑,说道:“总司令对付洋人,那绝对无人能比,我听百里说起过,若论外交,总司令是这个——”说着,他伸出大拇指比量了一下,接着说道:“赚钱,也是这个。”

“那是,那是。”段祺瑞敷衍着点头,说道:“刚才我看见一个军官好象穿着新军服,很笔挺,很漂亮。”

“年轻人就好显摆。”蔡锷不以为意地笑道:“那是举行北京入城式穿的,由上海松江轻纺城赶制,昨天才刚刚运到。当然,以后军队都会换装,大家都会有的。”

说实话,肖志华前世最爱看二战电影,也和很多人一样喜欢二战德国军服。那军装,穿上叫一个帅,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那种气势。嗯,嗯,那些充满力量美的服装、标志、徽章,不仅能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加入军队,更能吸引无数美女的目光吧?趁着德国人还没设计出来,咱先抢过来,你敢用,我告你侵权。

不仅是衣服,咱连钢盔都弄出来,一进北京城,先声夺人,威武雄壮,能将北京城的封建气息冲走大半。当然,目前由汉阳兵工厂赶制出来的,质量并不太好,可数量也只够先发给201师,也就是京师卫戍师的。然后,才能慢慢普及到各个部队。

“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我们,现在连番号都没给呢!”徐树铮苦笑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