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新政府成立之初,都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也无可厚非。而且临时政府的措施并不是很急迫,很严厉,起码中央威权在表面上要树立起来,而且各地军政府都发电表示遵从。至于在其中如何搞鬼,那便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了。
如果说新政府成立初期,哪个部门最忙碌,就要数临时参议院了,密集的法律法规被审议颁布,各个部门都要有行为规范和准则,法律法规制定得越完善,工作越好开展。第二忙碌的就是工商部,随着南方数省社会越来越稳定,且在新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审批发放了上百家工厂企业的营业执照。
崭新而富有活力的新政府形象令世人瞠目,上至部长,下至办事员,每个人都忙得脚打后脑勺,但也给人一种漏*点和充实的感觉,更给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如此高效率的政府,如此完备的发展计划,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如此疯狂的工作精神,如果还没有前途,那真是没天理了。
宋教仁确实是一个民主政治的天才,能说会讲,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他有一种似乎魔力的风采,任何一种群众场合,只要他一出现就能使整个场面在他控制之下,他的活力、天赋和讨人欢喜的丰彩,很像遇刺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他们都是属于“彗星”这一类型的政治明星,在天空放出异彩,可是闪亮得快,消失得也快,在世界上只是昙花一现。但历史已经改变的太多,他有强大的群体作为支持,有保证法律法规得以实施的武装力量,也有非常严密的保安措施,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还会是短暂而闪光的吗?
临时政府的重点在建设和架构,而总参谋部和肖志华的重点在军事,只有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击败北方那只老狐狸,只有革命彻底成功,他才能解除这个并不擅长的职务。而这一天,他坚信已经并不遥远。但坎坷和变数依然存在,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葛福先生,我不明白贵国提议停战是什么意思?”肖志华用手指点着桌上的文件,似笑非笑地说道:“请问清军投降的条件是什么?大总统已经授予我全权指挥战事,如果他们的条件不过分,我可以代为答应。”
“乔森先生,我想你是有所误会。”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解释道:“停战不是投降,是斡旋和平。”
“那我要问清楚,葛福先生到底代表哪方势力,是满清朝廷,还是我们当面的北洋军?”肖志华问道。
这个问题很尖锐,也让葛福不太好回答,历史上的南北谈和,一方是南方临时政府,一方是袁世凯内阁代表的清廷统治下的各省区。但现在,袁世凯还很憋屈地窝在天津,只能作为北洋军的幕后指挥而存在。而满清朝廷,英国人不是傻子,到了这个时候再看不出扶持满清是得不偿失就太蠢了。
“袁世凯即将受任主阁,作为北方强有力的人物,南方之临时政府应有与之和谈的必要。而且本国政府认为中国目前斗争的继续,不仅使中国本身并使外国人的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到了严重威胁。本国政府迄今采取严格中立的态度,但认为有义务非正式促请交战双方注意,必须尽速达成和解,以结束现在的冲突。”葛福很郑重地说道。
“请允许我纠正一下你的也是贵国政府的错误,迄今为止,贵国政府并未承认我革命军为交战团体,现在却来调解冲突,这是个程序错误。”肖志华不慌不忙地说道:“另外,袁世凯即将组阁,即将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得到清廷授命,也就无法代表清廷与我方进行和谈。当然,如果他代表北洋军委托贵国政府商洽投诚条件,我们是欢迎之至。”
“不承认交战团体,而调停战争,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葛福强辩道:“当然,我可以向本国政府反映你的条件,至于你对袁世凯是否能组阁的怀疑,我认为大可不必。试看现在的北方,有谁能替代他来稳定战局?”
“不,不,不!”肖志华使劲摇着头,狡黠地笑道:“承不承认是交战团体,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贵国政府能承认中华共和国。”
第二卷 大潮 第七十八章 真真假假大忽悠(哀悼)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7 本章字数:2143
葛福瞪大了眼睛,把头摇得比肖志华还快,嘴里说道:“No,No,这个先决条件太苛刻了,本国政府是不会答应的。而且其他国家政府也不会同意,我们必须保持一致的原则。”
“嘿,贵国政府的外交太不够灵活了。”肖志华很不屑地摆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保持一致怎么能有助于增进中国人对英国的感情,突出英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呢?”
葛福很纳闷地望着肖志华,什么时候中国人对英国有感情了,英国政府也从来没有同情和支持中国的革命啊?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肖志华的话里有话,想想照会美、法、俄、德、日、意、奥等国公使,询问是否共同参与调停战事时,美德两国暖昧的态度,难道有什么内幕交易,他们要撇开英国单独行动?
肖志华轻轻叹了口气,很遗憾地说道:“贵国公使朱尔典先生与袁世凯私交甚笃,可因私害公就不对了。看看现在的形势,双方谁优谁劣还不是一目了然。听说袁世凯派人去家乡招兵,那些青年以为是革命军,蜂拥而至,等见到龙旗,竟然一哄而散。人心向背呀,难以改变。看看这照会上写的什么?啊!”
咣的一声,肖志华重重地一拍桌子,吓了葛福一跳,只见肖志华义愤填膺地站起身,在屋内走了两圈,将照会展开,直塞到葛福面前,大声说道:“看看,这上面写的什么,竟称革命党为‘匪党’,革命军为‘匪军’,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干涉!既然说害怕外国人的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到严重威胁,为什么还使用这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文字?如果我将这个照会透露给媒体,你说会不会象1905年拒美风潮那样,再掀起一场拒英运动?”
葛福张嘴刚要说话,肖志华摆了摆手,放缓了语气说道:“当然,我是个有素质的文明人,这次就不计较了。”还没等葛福对他的宽宏大量有所表示,肖志华又接着问道:“不过,我很疑惑,美国和德国军舰在受到悬有中华民国国旗的中国舰艇敬礼时,都很有礼貌地回礼。为什么一向标榜为绅士的贵国舰只却视而不见,如此无礼呢?”
终于提到美德两国了,葛福试探着问道:“这个问题我会向本国驻华舰队司令提醒,但是其他国家舰队似乎也没有类似的举动?”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雪中送炭胜似锦上添花。谁对我们真诚,谁对我们支持,谁在暗中使坏,我们都一清二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莫要到时候埋怨我们厚此薄彼。”肖志华冷笑着说道:“贵国政府与其担心目前的战乱如持续下去会妨碍各国贸易,倒不如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不该支持的家伙,这样战乱的时间便会大大缩短。各国须知此次中国人系争自由,并欲得一良好政府,希望各国领事及其政府,务于评语上谨慎从事。”
“我们希望革命的结果在中国建立一个政府,有足够的力量能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和保持对发展贸易有利的条件。”葛福用惯用的外交辞令说道:“这样的政府会得到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支持,此次停战调停也是基于此种意向。”
“我很欣慰地通知你们,这样的政府现在已经建立,并正在向你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肖志华笑道:“基于对形势判断的不同,我方认为停战的时机还未来到,这一点很遗憾。”
“我也很遗憾,希望本国政府基于和平目的的调解不会引起误会,而且这是非正式的照会,相信不会公之于众。至于贵方政府是否如我们所希望,那还是要拭目以待。”葛福现在满脑子都在想美德两国背着英国在搞什么鬼,得到了多少利益,而且这次调停也确实勉强,肖志华又表现得很强硬,又有理有据,便就坡下驴,自己找台阶下。
肖志华肯定地说道:“当然,这件事情就当没发生好了。对了,以后我军舰艇再遇到贵国舰艇时,是否还有必要敬礼?”
葛福笑得有些苦,说道:“当然,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习惯,本国舰只将很快得到还礼的训令。“
肖志华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列位大使派驻中国,便是本国政府的耳目,希望能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发表意见。目光更要放长远,中国要能崛起对于贵国政府来说并不是坏事。一,可以更有效地抵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二,我国人民富足了,购买力也将提升,对于贵国的商品销售大有益处;三,在亚洲保持一种势力的平衡,一旦贵国因为欧洲事务而不能分身它顾,将不会形成某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我还要提醒贵使,中国人是一个懂得报恩的民族,也是一个记仇的民族,如今正情绪高涨地为自由民主而奋斗,任何刺激他们的行动都有可能招致不可预测的反应和动乱。前车之鉴不远,希望各国能够谨慎言行,不偏不倚地保持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