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城内鞭炮声已经响成了一片,军乐大作,民众高呼着“共和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大总统万岁!”等口号,举着六星旗走上街头,声达云宵。停泊在广州城外的舰船拉响汽笛,军舰齐放礼炮,隆隆的炮声预示着一个共和国的诞生。
临时政府礼堂内,当宋教仁在秘书的陪同下走进来时,气氛如同燃烧起来一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面对着同志们的祝贺和欢呼,泪水猛地涌上了宋教仁的眼眶,他没有去擦,任泪水静静地流,与同志们热烈拥抱,庆祝。很多人都已经是泪水纵横,泣不成声。理想,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共和理想,即将在中国实现了,没有人不会为之激动,为之动情。
“湖北军政府发来贺电,革命军总参谋部发来贺电,浙江军政府发来贺电,广西军政府发来贺电……”一个年轻工作人员兴奋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手中电报跑进了礼堂。
宋教仁放开泪流满面的徐锡麟,有些哽咽地笑道:“瞧瞧志华、克强、焕卿这几个家伙,还真是公事公办,怎么就没有以个人名义来祝贺的。”
“先公后私,等下来,这几个家伙就该来电拍你这个大总统的马屁了。”徐锡麟抹了把眼泪,笑着调侃道。
“怎么,当了这什么大总统,就和同志们生分了。”宋教仁有些不悦地说道:“我还是宋钝初,这永远不会变,你们若——”
“大家都没变,谁也没违背自己的入会誓言。”宋耀如赶紧说道:“我们依然要为国家、民族奋斗终身。”
“那就让我们重温誓言,继续奋发,继续努力。”宋教仁大声说着,冲着礼堂内的悬挂的六星旗举起了拳头。
“我,###,谨庄严宣誓:即使成功远在天边,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即使失败就在眼前,也要坚守信念,矢志不移……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创立民国,耕有其田,我们自愿承担这项义务,毫无保留,不畏牺牲,为执行我即将承担的任务而鞠躬尽瘁。”
坚定而铿锵的声音回荡在礼堂内,同样是热血沸腾,同样是一个值得铭刻历史的时候。
………………………
礼炮、军乐、欢呼,使武汉三镇的市民暂时忘却了近在咫尺的战争,暂时地感到了节日的欢庆与快乐。
江面上隆隆的礼炮声刚刚停息,两艘飞艇拉着彩带和标语又在蓝天缓缓飞过,无数彩纸剪成的碎片飘飘而下,如天女散花,给地上、江面上的人们带来了目眩的美景。
蛇山上,那“南维高拱”的黄鹤楼金碧辉煌,衬着蓝天、白云、绿树,宛如一幅画卷,一群鸟儿在楼前盘旋,真令人怀疑是那黄鹤又驮着仙人翩然而至了。
肖志华举着望远镜,将长江的丰姿和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耳边是哗哗的水声和轮船“呜呜”的汽笛。
忽然,他的肩膀被轻轻拍了拍,一块手帕递了过来。
“呵呵,江面风大,风大。”肖志华掩饰着拒绝了新任赈灾专员秋瑾的好意,迅速地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我来了,我看见了。多少艰苦的奋斗,终于看到了中华共和国的建立,肖志华也不由得心绪激荡,再被这欢乐的气氛感染,竟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风是有些大。”秋瑾微微一笑,伸手拿过望远镜,向远处瞭望,缓缓说道:“想必有很多地方都是一片欢腾,共和国终于成立了,可惜我们没有在广州亲眼看到。”
“有电影,不会看不到的。”肖志华解释道:“到时候这历史时刻会在全国各地放映,让所有人都见证新中国的诞生。”
第二卷 大潮 第七十三章 情绪影响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6 本章字数:2174
生命的脉博在新鲜活泼地鼓荡,
欢迎这柔和的朦胧曙光;
大地呀,你昨宵也未曾闲旷,
而今在我的脚下重新呼吸舒畅。
你开始用快乐来将我包围,
鼓舞我下决心,决不后悔,
不断向崇高的存在奋起直追,
世界已在晨光中豁然开朗。
————歌德《浮士德》
军舰驶过九江,拉响汽笛,向金鸡坡要塞致意,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要塞上的士兵正在张挂横幅,庆祝临时政府和大总统的产生。
到处都在庆祝,对革命党人来说,是初步实现了理想;对百姓来说,是真正的改朝换代,新君登基;对士兵来说,再不是乱党匪军,而是名正言顺的中华共和国军队。这是一件大事,值得大张旗鼓,值得大造声势,相信各省军政府都会努力去组织,以示对临时政府和大总统产生的拥戴。提振民心士气,凝聚各省之力,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向中外展示革命党是强大的,是得到民众拥护的。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肖志华此次赶赴南京布置北伐事宜,正好秋瑾接替宋耀如赈灾专员的职务,深觉人手不足,便到湖北军政府请求支援些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