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乱世强国梦 > 第44部分

第44部分(2 / 2)

宋蔼龄轻轻关上马车的窗户,转头对宋耀如说道:“孙先生的名声确实很大,也只有乔森叔叔可以匹敌。”

“政治不是靠名声来解决的。”宋耀如神情很复杂地说道:“乔森常把杰克·伦敦所说‘进行现代革命是需要钱的’这句话挂在嘴边,如今看来,倒是真理。而且政客是很现实的,他们懂得如何取舍,来取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说,大总统并一定是名声最大的,而要看谁是最有实力的。”宋蔼龄会意地点了点头。

宋耀如轻轻点了点头,说道:“走吧,逸仙博士今天太忙,我们明天再去拜望。尽到朋友之谊,就可以安心南下了。况且,这也是总部的意思。”

“南下好,上海实在没什么意思了。”宋蔼龄高兴地直拍巴掌,说道:“凭爸爸你的资历,就算不是财政部长,中国银行行长也是跑不了的。”

“想什么呢?”宋耀如笑着拍了拍女儿的脑袋,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就想着论功行赏,这与封建时代农民造反有何不同?听从组织安排,这是复兴会会员必须要遵守的纪律。”

哦,宋蔼龄立刻老实了,可眼睛转来转去,心思还没消停。

呵呵,宋耀如很惬意地仰靠在座椅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慢慢说道:“海南岛要建省了,爸爸要回去建设家乡。想起来真好啊,家乡的水,真甜;家乡的米,真香;家乡的景色,真美呀!”

“当省长?”宋蔼龄似乎有些不太满意,但看到宋耀如正沉浸在美好的憧憬当中,也不好说些什么,打消父亲的兴致,便笑着说道:“海南岛真的不错,威查叔叔和雅琪阿姨跑去就不回来了,真是乐不思蜀。”

“是啊,灼热的阳光,腥咸的海风,甜糯的粥米,独特的海味,清香的椰汁……”宋耀如轻轻闭上了眼睛,似乎已经回到了家乡那美丽的土地,喃喃地说道:“我要把那里建设得更美,让人们生活得富足安康……”

………………………

当天中午,孙中山在宝昌路四百零八号对媒体公开发表了政见,大意是“……归国后,担任何种职位对我都无关紧要。我已做成了我的工作,启蒙和进步的浪潮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中国,由于它的人民性格勤劳和驯良,是全世界最适宜建立共和政体的国家。在短期间内,它将脐身于世界上文明和爱好自由国家的行列……”

随后,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同盟会在沪领导人的会议,形成了一个重要文件《同盟会本部宣言书》,主张以革命武装力统中国,彻底扫除北方的专制余孽,以慰国民之热望。

在会上,孙中山慷慨陈词,坚持要迅速光复南京。他说:“现在的大患即在无政府,如果能够创建政府,则清朝政府必然倾覆;南京还在清军之手,我如不首当其冲,实在是避难就易。全国的同志正在引颈属望,难道是希望我退避上海?敌恃兵力,我恃人心。我们为什么不善用所长,而用所短?革命军起,有不可抗拒之势,列强没有更好办法,只得宣告中立,不事干涉。但如果我方形势屡受挫折,则事情发展还是未可预料;戈登、白齐文之流对待太平天国的手段,也可能用来对付我们,我们怎可不作考虑?”

…………………

第二卷 大潮 第五十二章 拜会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2 本章字数:2189

第二天上午,宋耀如带着女儿去拜会孙中山。是的,是正式的拜会,而不是老朋友之间的欢聚,因为他是负有使命的。

孙中山非常热情,和有些拘谨的宋耀如拥抱后,将他介绍给身边的同志,其中有廖仲恺、张静江,宫崎滔天和沪督陈其美却是认识的,宋耀如也将宋蔼龄介绍了一下。

孙中山深怀感触:“时光如流……孩子们这么快就长大了,我都不认识了。”

宋蔼龄有些羞涩地望着孙中山,突然用一种清朗悦耳的声音说:“先生,可是

我认识您。”

孙中山有些迷惑,说道:“哦?……”

宋蔼龄解释道:“爸爸曾给我们看过您的照片,他当时说,中国是睡着的,这个人却是醒着的……”

“当时啊,那么现在呢?”陈其美突然不阴不阳地说道。

“现在革命大潮已经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人,孙先生的宣传鼓动自然也是功不可没。”宋耀如不悦地反驳道。

“是啊,革命已经深入人心,查理兄说得很对。”孙中山拉着宋耀如坐下,笑道:“不要先生先生地叫,还是按以前的称呼叫我逸仙弟好了。”

宋耀如沉默了,因为陈其美的在场,使他感到很不舒服。他无声地叹了口气,从兜里掏出一封信递给孙中山,说道:“我代表复兴会来送邀请函,请孙先生能南下广州,参加临时政府筹备会。”

屋子里的气氛凝滞了一下,孙中山面容一顿,但还是笑着点头,接过了邀请函,说道:“临时政府成立,早巩国基,确实是当务之急。然以我之见,临时政府所在似应选南都为宜。”

“广州为革命首义之地,成立临时政府也无可厚非。”宋耀如坚持道:“至于南京,待到鄂省战事稍停,革命军海陆齐发,一鼓可下。”

“听说鄂省战事陷入胶着,北洋军战力很强?”陈其美说话的语气怎么听都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幸亏有上海制造局的武器资金支持,如果还是不支,我沪军也可前去增援。”

“那倒不必了。”宋耀如冷笑道:“清廷海军已全部归附革命军,北洋军虽强,却也未必稳胜。再者,清廷财政枯竭,即便取得一、两场小胜,也是垂死挣扎,无关大局。”

提到财政枯竭,陈其美不由得皱了皱眉,钱,都是钱闹得,如果财政无虞,他早就率军去攻打南京了,光复南都之功落在同盟会手中,怎么也是讨价还价的资本吧!

“提到财政经商,这可是查理兄的擅长。”孙中山伸手一指张静江,说道:“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张静江是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

宋耀如肃然起敬,拱手示意,态度诚恳,说道:“毁家纾难,令人钦佩。”

“不敢,查理先生过誉了。”张静江谦虚道:“兄弟倒是非常佩服贵会的经营,中国银行就做的好大一番事业。”

宋耀如自豪地一笑,说道:“这都赖肖志华同志之功,他是我们复兴会的杰出人才,他能为华人争光,能为国家搞建设,能为国家增加资本,赚钱和用钱的本领,在全国,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中国会赚钱的不算少,而真正会用钱的却不多;会替自己赚钱的大有人在,能为国家赚钱的却是更少。至于肯为国为民用钱,又能够在短期内替国家赚钱的,则唯志华一人而已。”

“是啊,他是挺能捞钱的。”陈其美有些忿忿地说道:“都是革命,凭什么捞到我们头上,使得沪军都督府自成立以来便举步维艰,财源匮乏。”

“革命是什么,是打家劫舍,还是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