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乱世强国梦 > 第40部分

第40部分(1 / 2)

>、二副沙训龄、教官佘振兴等人又进行了广泛联络,一些舰的管带、帮带得知后也予以默认。在此情形下,萨镇冰自觉大势已去,他既不愿为清廷殉葬,也不愿公然易帜加入革命军,乃以有病需医为由离开舰队,搭乘英商太古公司轮船赴沪。随后,“海容”、“海琛”、“海筹”等舰拔锚起航,到达九江。各舰都降下了清朝龙旗,悬挂起白旗,表示归顺革命。

“海军是个吞金兽,他们做人也势利得很,总司令是复兴会的大金主,他们自然要来投靠你了。”蔡锷一语双关地说道:“不过,这确实是件大喜事,战事马上就要开始,而他们初来乍到,自然要卖力干活,以博得总司令的青睐。”

嗯,说的很有道理。从历史上看,我也知道海军若论革命性和忠诚度,比陆军差得很远,但现在还是必须做出一副坦诚相待,倍加信任的姿态,以后再慢慢加以消化清除。

肖志华捏着下巴想了一会儿,伸手拿过密电,对蔡锷郑重地说道:“松坡兄,我想将海军的作用得以最好的发挥,不敢说扭转战场形势吧,怎么也要给予北洋军一次很沉重的打击。”

蔡锷眨了眨眼睛,然后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待我和参谋们仔细研究一下,尽量制定出让总司令满意的军事计划。”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章 严守中立

更新时间:2010…9…5 21:36:59 本章字数:2116

“……整个革命运动的重要基础是美国式的,无论是财政支持、革命理想、政治体制还是革命精神,都来自美国;美国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革命运动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坚定的决心,人们决心为共和主义而奋斗。虽然能否成功还值得怀疑,但什么都无法阻挡人们的努力……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复兴会崛起的势头难以阻挡,包括江浙财团、南洋华人世家、本国的一些财阀都在支持它,或者说在支持肖志华。”——摘自《美国公使嘉乐恒发给美国政府的电文》

“满清之前途,实属黑暗,本国人民,多不信服……我国遇英人性命财产危险之时,应用全力保护,然无论如何办法,总不能稍使越此范围之外……此次革命军举动,秩序井然,并于外人利益非常尊重,与从前此等乱事,大不相侔……复兴会首脑肖志华昨日派人拜会了驻汉口各国领事,希望各国政府能够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并透露即将成立一个临时政府,统一协调南方诸省的革命行动,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同日,复兴会之肖志华宴请了各国商团代表,欢迎各国商团在遵守临时政府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革命军实际控制的粤、桂、滇省进行投资,并分发了广东军政府的发展纲要和工商政策,美国商人表现活跃,对即将兴建的柳州钢铁厂、即将扩建的海南橡胶园颇感兴趣……”——摘自《英国公使朱尔典给外交大臣葛雷的电文》

“帝国政府自中国骚乱开始以来,即坚持这样的原则:这是中国内部的事,必须首先让中国人自己建立秩序。但是,如果发生象是不可避免干涉的情况时,按照帝国政府的意见,这一干涉只能由与中国有利害关系的一般列强经过协商后共同实行。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希望避免个别国家单独行动,借此获得特殊利益。”——摘自《德国外交大臣齐谋门的报告》

“在目前情况中,为我国利益起见,对中国问题,应尽可能与东京内阁交换意见以便不错过加强我国在中国地位的适宜时机……建议我国暂时采取中立而静观形势发展的态度,希望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在中国蔓延,从而阻止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积极采取步骤强化对蒙古、满洲和新疆的控制。”——摘自《俄国代理外交大臣向沙皇上奏书》

“不仅在满洲,一方面要维持现状防止侵害,一方面掌握时机力谋增进日本的利益;而且在整个中国也要随机应变,谋求日本的优势地位。如果中国内部敌对行为继续发展,日本政府认为有考虑干涉的必要。但如果要采取这一措施则必须得到英国的同意,若发生重大问题由两国共同负责。”——摘自《日本首相西园寺公望向天皇上奏折》

虽然各列强经过协商,暂时没有同意将革命军视为交战团体。但却发表了严格中立公告,并决定将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置于总税务司之下,避免革命军把作为对外赔款和外债担保的关税移作军费,同时,也宣布停止对清廷的所有贷款。

各列强能够基本上一致采取中立立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正如法国外交部长所说:“即令干涉政策为局势所必需,但欧洲的利益要求各国在中国一致采取保守的政策”。

而日本在这个问题上有较大倾向性,虽然也表示采取“中立立场”,但应清政府的请求,日本政府决定由日本商人向清政府提供军火。它担心一旦新政权取代了清政府,便会采取反对日本扩张的行动。但此时日本的实力还没有使它猖狂到视亚洲为其独占舞台的地步,所以,在列强反对的情况下,未敢独自贸然行事。

“虽然未完全达到目的,但也算有收获。”肖志华出席完宴会,又出现在总参谋部,信心十足地对大家说道:“清廷财政几近崩溃,没有了外国贷款,他们支持不了多久了。”

“没钱便无法控制军队,北洋军虽强,没有封赏,却是不会为清廷卖命的。”蒋翊武点头赞同。

“不发军饷,再强的军队也有哗变的危险。”孙武深有同感地附和道。

“是啊,是啊,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肖志华端起茶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有例外的时候,他想到了那支爬雪山、过草地的部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旺盛斗志,依靠的是什么,理想、信念……还是别的什么?他想抓住其中的关键,却总感觉抓不到其中的全部要领,学起来总是有些似是而非。

1910年一月三十日,复兴会发表了致全国人民书,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并邀请已独立各省及上海派出代表赶赴广州,参加临时政府筹备会议,共商国事。

同日,肖志华以革命军总司令的名义在武昌发布命令,呼吁独立各省的军队迅速安定地方秩序,以保证民众安全为要,禁止倾轧与互相攻击,一切待临时政府成立后协商解决。同时向各省军政府发出联合作战通告,希望各省军政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增援武昌军政府,共同打击并消灭忠于清廷的反动军队。

江西军政府首先响应,先抽调一协军队增援武昌;湖南军政府也很快作出决定,首批援鄂军一千七百余人由王隆中率领自大西门码头乘船出发,各界代表至河岸欢送者达数百人;另外,云南军政府派出两协部队,广东军政府派出张醁村的第二旅,出发援鄂作战。浙江军政府则组织北伐军,决定克日北上,与李燮和的淞沪革命军联合进攻江苏,光复南都,以为武昌之策应。

一场大战即将展开,面对着号称战力强大的北洋军,革命军能够取胜吗?

第二卷 大潮 第四十一章 初战

更新时间:2010…9…5 21:36:59 本章字数:2355

一连串的爆炸震撼着大地,烈火浓烟遮蔽了晴空,炮弹的刺耳啸声此起彼伏,大战的风暴终于在刘家庙阵地上刮起。

“轰,轰,轰……”

一团团的火光在阵地上迸射开来,掀起冲天的烟尘,弹片横飞,沙土、木屑四处飞溅,炽热的气流和硝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

肖志华轻轻放下望远镜,扫视着周围观战的一大群军官,大家都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猛烈的炮火,很多人面露惊骇,另一些人强装镇静,但心中不感到震惊就真奇怪了。

蔡锷在看到肖志华递过来的眼色后,哈哈一笑,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大声说道:“这炮火确实够猛烈,不过,我军第一道战壕内只有少量步兵,而且每隔三十米便有一防炮掩体,合抱粗的大树覆顶,上面还盖了两尺厚的泥土,完全能抵御这75毫米的火炮轰击。”

“而且战壕内还有不少单人防炮洞,士兵们只要不惊慌乱跑,防护得当,就不会招致无谓的伤害。”孙武很适时地将话接过来,给观战学习的军官们继续缓解心理压力,“现在防守刘家庙阵地的为我鄂军,不,是中华革命军第二师第一旅,由猛将邓玉麟旅长所率领,请同志们看我革命军是如何迎头痛击北洋军的。”

粤军、赣军、湘军、滇军……,肖志华早就对这种称呼不满意,都是中国人,地域观念如此严重,这不是留下不团结的隐患吗?所以,他一到武昌,便将部队的番号进行了编排,按照独立的时间顺序,广东第一师,湖北第二师,江西第三师,如此依次排列。

孙武一时说走了嘴,他也知道肖志华对革命军中以地域、毕业学校等条件来分亲疏是深恶痛绝,所以不由偷偷地瞅了眼肖志华,见他只是抿了抿嘴角,又举起了望远镜,不由得暗暗埋怨自己不长记性。

“北洋军升观测气球了。”蒋翊武放下望远镜,递给旁边的军官,依次向下传着观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