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是我太性急,光想图省事,趁着你来,想从广州那边多挖些人才。”刘揆一自失地笑道。
“浙、桂、滇等省也是初定,都在向广州伸手。”肖志华苦笑道:“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呀,所以,诸位同志要尽量负起责任,开动脑筋,自力更生,不要事事都依靠广州。而且,就是你们不说,广州也会尽力给予你们支持。”
江西军政府人员听到这话,都感到有些惭愧,却也激起了他们的雄心和干劲。革命了,建立政权了,但要是连一省的事务都搞不好,弄得比清廷统治时还糟,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对了,长江里的清廷海军现在是什么状况?”肖志华问道。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不知他们想干什么?”李烈钧摇头道:“军政府曾派人给萨镇冰送信,劝他合作,他信没接,直接将人赶了回来。”
“武昌刚刚光复的时候,萨镇冰曾率军舰炮击过汉口的革命军,所幸损失不大。”肖志华皱着眉头说道:“九江光复,金鸡坡、马当炮台对清海军构成了威胁,迫使他们离开武汉江面;上海光复,又使其失去了一个主要根据地;清廷陆军动作迟缓,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都是他们犹豫不决的原因。如果安徽省再有所动作,海军的粮煤供应就基本中断,相信他们就会作出选择了。”
“光复安徽?恐怕我们力量不够啊!”参谋长蒋群思索着说道:“既要援鄂,又要稳定地方,江西革命军在短时间内难以抽出足够的军队攻打安徽。”
“人不用太多,两营足矣。”肖志华说道:“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在革命大潮冲击下,四川、福建、贵州、湖南、安徽、江苏的局势已经不稳,人心思乱。我们只是做出进攻的姿态,促其内部剧变而已。”
“安徽同盟会胡万泰等人前日曾派人送来密函,想请赣省革命军赴皖支援光复安庆。我看以此名义出兵,又有内应,倒也合适。”刘揆一建议道。
“可以,只是有些便宜了同盟会。或者是安徽咨议局那帮老滑头,不知他们谁能上得上风。”肖志华摸着下巴思索起来。
……………………
中国在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下,山河破碎,国力孱弱,帝国主义虎视鹰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许多热血青年和仁人志士,都怀着急迫的心情,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而此时的清朝就象一根被蛀虫爬满的行将倾倒的大树,正如报刊上所言:“私亲遍植于要津,人才半成于贿赂,故日言整纪纲而小人愈肆,日言饬官而幸门益开,日言养民而祗增苛扰之烦,日言察吏而转启贪横之习,日言治军而克扣之弊转甚绿营,日言理财而挥霍之风公侵国帑。”
所谓的晚清新政,不可否认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是成为各级官员大肆寻租肥己的好机会。特别是历史上有名的“庆记”公司,买官卖鬻,明码标价,信誉卓著。复兴会就曾花费巨金,将海南基地周边的县官、县丞尽皆换成了自己人,使得基地能顺利发展。这样的朝廷,积弱难返,虽然还在做着垂死挣扎,但离轰然倒塌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北京,醇亲王府被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天就要黑了。
从前海到后海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摄政王载沣肚子里是一团一团的乱麻。优柔寡断、好逸畏事应该是他的本性,糊里糊涂地当了摄政王,却一点也不畅快。越希望天下太平却越有事,小事能糊开就糊开过去,可这革命党造反却是天大的事啊!
书房宝善堂的灯亮着,载沣在屋子里一圈一圈地转,转两圈,停一下,皱皱眉,又转。抬头看着墙上的自书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不禁长长叹了口气,继续拉磨,直到管事太监请他用膳。
载沣刚刚在思谦堂草草吃了几口上供式的饭菜,回事太监就来报:“内阁总理大臣、军机大臣奕匡、协理大臣那桐求见,已在宝善堂等候。”
载沣停下筷子,本来就心烦意乱,食欲不振,经此一扰,更加不想吃了,他摇了摇头,扔下筷子,说了句:“不吃了!”起身就走。
走进宝善堂,载沣一肚子火也不好发作,来者毕竟是自己的叔叔辈,又是朝庭重臣元老,只好客气地让座奉茶。
寒喧几句,奕匡进入正题:“英国公使朱尔典今日找我,言南方之乱非袁世凯不能平定,我以为,荫昌虽为北洋武备学堂总办,北洋军内有诸多学生,但荫昌并未带兵打过仗,此战事关大清存亡之大局,还请摄政王三思。”
载沣沉默着不说话,心里恨意丛生,恨自己当初为何手软,留下袁世凯一条狗命,如今反要引狼入室。
第二卷 大潮 第三十七章 袁世凯的迷局
更新时间:2010…9…5 21:36:59 本章字数:2247
宝善堂里陷入了一片沉寂。
见载沣久久不说话,奕匡接着说道:“北洋军为袁世凯一手操练,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均握有重权,又唯袁马首是瞻,他人恐难指挥。”
载沣看了看那桐,说道:“那王爷,你说呢?”
那桐将腰挺直了说:“我以为总理大臣所言极是,袁宫保从镇守朝鲜到小站练兵再到剿灭长毛,其功不可没、其用兵之道非荫昌所比,派袁宫保南下剿办,必是稳操胜券,老夫愿以全家性命担保。”
载沣冷笑一声说道:“袁世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们难道不知,复招袁世凯平乱,授予军权,打败了又能拿他如何,倘若打胜了,那大清国恐怕就要姓袁了。”
那桐说道:“大势已经如此,不用袁宫保则革命乱党得势,大清朝不保夕,用袁宫保,或可安宁。再者,袁宫保忠心朝廷,是要做曾胡左李一样的名臣的。”
哼,哼,载沣不断冷笑,咬牙切齿,目露凶光,直盯着奕匡,沉声问道:“最近民间流传之谣,你可听说?”
奕匡愣了一下,摇头不屑道:“民间乱传,岂能当真。再者,很可能是乱党故意造谣,必是心中惧怕袁宫保。”
载沣重重一拍桌子,大声说道:“荫昌不是你推荐的吗?大军刚刚南下,你怎么知道就要败?左一个袁世凯又一个袁宫保,难道大清国的人都死光了吗?你,军机大臣,为什么不带兵征战?你,协理大臣,你全家性命重要,还是大清国重要?”
奕匡和那桐从没见这位胆小温顺的摄政王有如此神态,不由心里发毛,面面相觑,奕匡站起身,手指载沣说道:“你是摄政王,大清国就你一个人说了算?告辞!”
载沣感到一阵痛快,干了这个倒霉的摄政王以后,逆来顺受,这火憋大了,今天总算是出了一口气。他冲着奕匡和那桐的背影重重向地上啐了一口,骂道:“两只给袁世凯喂饱的老狗!”,骂完他感到肚子有点饿了,又大喊一声:“传膳!”
次日早朝,内阁总理大臣、军机大臣奕匡称病告假,协理大臣那桐上折,告老辞职。朝廷连下数旨:加封袁世凯为一等侯爵,协理大臣,即刻进京。又分别晋段祺瑞和冯国璋三等男爵,并派满族亲贵良弼接替荫昌之职,携重金入鄂督师进击乱党。同时,清廷已经懂得用缓和加欺骗的手段来代替血腥镇压的手段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