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乱世强国梦 > 第21部分

第21部分(2 / 2)

唉,给美女看病,每次都是一种煎熬,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当然,心爱的琳娜就在身旁,还有个长得雄壮的刘福彪,肖志华的表情很严肃,表现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伟大情操。

“看来萎缩疗法还是很有效果的。”肖志华收起了听诊器,说出了让屋里人都感到欣慰的话,刘福彪长出了一口气,声音很响,以至肖志华不得不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另外,保持愉悦的心情对病人的康复很重要,营养更要跟上。”

琳娜脸上是发自内心的欢笑,冲张书玉伸了伸大拇指,唉,我这个洋媳妇儿总是做些不太靠谱的手势,说些让人颇费思量的中国话,这个大拇指明明应该向我表示才对嘛!

刘福彪毕恭毕敬地将肖志华和琳娜送出来,这让肖志华想到了几句古话:温柔乡是英雄冢。世俗的幸福,往往使人容易意志消沉。不过,肖志华并不如何鄙视刘福彪,反倒有些羡慕他。如果自己不是穿越来的,如果自己不是知道中国将要受到的巨大苦难,如果不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携美温柔乡未必不是一种美好幸福的生活。

张书玉确实能影响刘福彪,而且是很大的影响。远离了江湖的打打杀杀,住在这苏州河边的华人社区里,和自己的爱人享受平静的生活,刘福彪心里也会感到满足吧,或许这也就是他的人生目标。珍惜简单而实在的幸福,这就是刘福彪的可贵之处。

“乔森,查理先生想让你入教。”琳娜挽着肖志华的手臂,柔声说道:“做个清教徒吧,这没什么不好。”

“枕头风,还没结婚呢,是不是吹得早了一些。”肖志华笑着调侃道。

“什么风?”琳娜对博大精深的汉语始终不能全部领悟,这倒让肖志华也少了些乐趣。

呵呵,肖志华干笑了两声,拍了拍琳娜的手,望着远处陷入了沉思。

对于宗教,他一直有着复杂的感情,不可否认,宗教规定了人类的道德及行为准则,对于社会秩序的安定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受过唯物主义教育的他却一直难以放弃对宗教的警惕和排斥。然而琳娜却在潜移默化地转变着他的观念,使他对成为清教徒的抵触越来越小。

18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的一句名言对清教徒精神作过精辟的概括:“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拼命地挣钱,是因为清教徒以赚取财富为天职;拼命地省钱,是因为他们克制禁欲,反对奢侈,始终过一种圣洁、理性的生活;拼命地捐钱,则是因为他们强调并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当守财奴,在对世间的爱中得到永恒。

一个国家之所以兴盛和持续增长,是有原因的,而一个国家之所以衰败和停滞不前,也是有原因的。美国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多次引领世界产业革命先河,撇开其他原因不说,就精神信仰层面而言,清教徒精神无疑是其根本的精神原因。

想了很多,肖志华在琳娜期待的目光注视下,轻轻点了点头,还没等他说出附加条件,就马上获得了奖赏,一个热烈无比的香吻。

第一卷 筑基 第五十三章 着书与时尚

更新时间:2010…9…5 21:34:55 本章字数:2375

历史上,着书一直是很容易出名的捷径。如果能够推陈出新,自立门户,自己创建出一个全新理论系统,也就是有能力开宗立派的人物,则能被世人称为宗师,实在是莫大的荣耀。当然,这时不象后世所谓的明星出书,说是有人润色,其实是不是自己所写,那只有天知道了。现在敢写书的那可都是专业人士,才高八斗、下笔千言,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肖志华自认文笔与这些国学大师差得太远,可他却并不想学后世明星的做法——找人润色润色。因为在他看来,词藻华丽,晦涩难懂,国学大师们的这些优点着实不可取。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最好是小学程度的都能理解,这才是他刻意要达到的目的。

于是,肖志华每写完一部分,总要找些人来试验一下效果,比如阿桃、琳娜,连宋耀如都被抓了劳工,带回家一部分书稿给孩子们读,看他们是否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肖志华这么做也有他的深意,因为要说玩文字游戏,那中国人敢说老二,就没人敢称老大。特别是文言文,精炼是精炼,但一字之差,却能生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思来。而肖志华所着的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却正是偏重于法律法规,需要的是尽量严谨,让人无隙可钻。所以,他宁肯用白话多写几句,力求周到细致,绝少破绽,也不想用文言文的寥寥几字来概括。

由于他的撺掇和说服,爱国学社虽被解散,但大部分学生进入了新建成的圣约翰大学,也使圣约翰大学打破了只收教徒和教徒子女的老规矩,这比历史上卜舫济作出此决定要早了好几年。

为了使有些学生能够承担学费,肖志华给他们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每到礼拜天,这些学生可以到建筑工地、印刷厂、药厂打零工。肖志华还定期将自己的专利费拿出一部分,加上卜舫济的筹款,在圣约翰大学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此项举措使得圣约翰大学不再是有钱人的贵族学校。

此时正是晌午,太阳象一团火,晒在河面上,连远处流动着的河水,都似乎热气蒸人……陶成章洗了把脸,蹲在墙边的阴影处,端起饭碗,大口吃起饭来。

华美公司提供的伙食相当不错,白馒头,混有肥肉片子的菜汤,这对前来干活的工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美味。而且大热的天,监工还抬来了几桶淡盐水,说是防止中暑。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工期要求十分严格,完不成就要扣工钱。

今天是礼拜天,很多圣约翰大学的学生都来勤工俭学,推砂子,搬砖头,听说只干这些零活,一天挣的钱也比真正的工人多。

“这些学生娃去吃饭喽!”一个工人望着学生们的背影,万分不舍地将汤碗里的肥肉夹进嘴里,细细咀嚼。

“挣的比咱们多,吃的也比咱们好。”另一个工人轻摇着头羡慕地说道:“我见过,一个铁盘子里有白米饭,还有好几个菜呢!”

“还是读书好啊!”不知是谁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一个监工走了过来,冲着陶成章招了招手,陶成章赶紧放下饭碗,跑了过去。

“陶哥,咱们现在就去见龙头,记住,可千万别说是我带你来的。”监工嘱咐道。

陶成章在江浙四处奔走,联络会党,反抗清朝。其他地方还算顺利,却在松江碰了一鼻子灰。也怪他选的时间不好,松江九帮正是风声鹤唳,疑神疑鬼的时候,对他这个突然到来的外人自然警惕万分。几个帮主都避而不见,拿了点路费就把他给打发了。在青帮受挫,陶成章又抱着一线希望来找洪门,却意外得知洪门已经解体了,龙头刘福彪去泡妞,香长下海开公司,弟兄们大多去当工人,这下子弄得陶成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就在他旁徨之际,正好碰上了这个洪门出身的同乡,央求之下,这个同乡才无奈地答应帮他与刘福彪见上一面。

华人社区内的保安很多都来自洪门,所以,在这个同乡的引领下,陶成章很顺利地来到了刘福彪和张书玉的住处,一所绿树掩映下的二层小楼。

“就是这里了。”小同乡指了指,低声说道:“我在那边等你,你可得抓紧时间,别耽搁太久。”

陶成章点了点头,看小同乡走远,方才上前敲门。

“谁呀?”随着粗声粗气的问话,门被打开,站在陶成章面前的正是刘福彪。

“刘大龙头。”陶成章抱拳拱手,又作了个洪门中的手势。

“兄弟是——”刘福彪愣了一下,也拱了拱手,表示回礼,有些疑惑地问道。

“在下陶焕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