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乱世强国梦 > 第17部分
背景色:字体:[]

第17部分(2 / 2)

“苏报案”作为晚清最大的*,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转型时期一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邹容奉献了年轻的生命,章太炎付出了三年牢狱的代价,陈范为此流离失所、家庭破碎,最后在上世纪初天幕上放射过光芒的《苏报》像星星般陨落,这是《苏报》的结束,也是《苏报》的永生。

既然肖志华对此早有准备,自然不会放弃这次大肆炒作的良机,他要将满清无所不能的专制权力与一无所有、惟有一腔热血的平民之间面对面交锋的场景全无遗漏地展现在民众面前,虽然邹容被送走了,可章神经还在,表演一定还精彩。

得到陈范签字画押的转让书后,肖志华迅速办好了剩下的相关手续,并马上接手了报馆。此时,虽然人被巡捕抓走了几个,但报馆还未被封禁,赶在法院下达判决前换了主人,也就是说,针对陈范的任何处罚已经扯不上报馆了。

肖志华终于有了一块舆论阵地,而且知名度还不小,这确实是意外的收获。虽然他和宋耀如正在筹办一家小报,但现在,一切都可以省了。

《苏报》还是《苏报》,发行、出版照常进行,而主笔章士钊因为江苏候补道俞明震的庇护,竟然没被逮去,依然在报馆坐阵。满清政府除了抓了几个人,并将在会审公廨丢尽“国家主权”的脸之外,将一无所获。

“博易、琼斯先生,关于马上开始审理的案件,二位觉得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考虑?”肖志华坐在《苏报》报馆的办公室内,向请来的两位辩护律师询问道。

“只要不被引渡,应该没有大问题。”博易弹了弹烟灰,很乐观地说道:“虽然被告是中国公民,但文明国家法律的原则之一是在被证明有罪之前,每一个人都是无辜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租界里的居民,中国居民,来到租界法庭时应该知道他们的身份是罪犯还是被指控的人。”

琼司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并补充道:“乔森博士,我认为我们之前的讨论和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准备是充分的。如果不出意外,法庭辩论将在我们假想的范围内进行,比如言论和行动的分界在哪里?教唆犯和杀人犯的分界在哪里?写书没有传播算不算犯法?出版印刷了又怎样?没有署名而又知情又怎样?”

“法庭将采用的是中国法律,西洋法律只能作参考依据。”肖志华提醒道:“章炳麟被指控的罪名在英国应该被称为煽动性的诽谤罪,而在中国,这应该是犯上作乱,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乔森博士,我要纠正一点,虽然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法庭,但实际上应该是混合法庭,观审团的意见是举足轻重的。”博易掐灭了烟头,笑着说道。

肖志华沉默了,腐朽的满清朝廷目光短浅,不学无术,《苏报》案的专案组长慈禧,组员张之洞、端方、魏光焘等人自以为得计,却是自取其辱,为此丢尽了“国家主权”的脸。堂堂正正的国家政府,却要求“居民委员会”级别都不到的“会审公廨”来主持法律公道,求外国人杀中国平民。尊严何在?面孔何在?从大清皇朝拜倒在会审公廨脚下,清洋律师,求审判官处决中国人的那一时刻起,大清皇朝就等于向国人宣布了自己的完蛋。

“《苏报》案涉案人员皆是我钦佩的人,再加上我已经接收了报馆,责无旁贷,两位都是名律师,请二位尽力让他们解脱罪名。”肖志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两位洋律师说道。

“乔森博士请放心。”博易和琼司站起身,很客气的说道:“我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上海是有口皆碑的,而且更要维护文明世界法律的尊严,绝不会让野蛮得逞。”

“那就拜托二位了,特别是章炳麟,你们一定要尽全力为他洗脱或减轻莫须有的罪责。”肖志华起身相送,并叮嘱了一番。

满清政府决心对《苏报》进行雷霆打击,却显然对《苏报》的情况并不怎么了解,在开列的七人名单中有钱允生、陈吉甫、陈叔畴、章太炎、邹容、龙积之、陈范,他们将钱允生、陈吉甫、陈叔畴三人当作主笔,不知道陈叔畴就是陈范,陈吉甫只是司账员,钱允生不是《苏报》人,龙积之也与《苏报》无关。

现在,除陈范、邹容外,名列拘票的其余四人全部被捕,名动百年史的“苏报案”终于拉开了序幕。

“苏报案”发,舆论震惊。各家大报或出于义愤,或出于自家以后的利害,在肖志华接手的《苏报》率先发起的抗议声中,纷纷发表社论,反对当局“与言者为难”。既便是与《苏报》在革命还是改良问题上有着尖锐分歧的《中外日报》也在7月1日发表社论《近事概言》,进行了抗议。7月2日,上海英文《字林西报》发表社论,反对查禁《苏报》,并评道:“外人在租界一日即有一日应得之权利,中国人在租界一日即有一日应受外人保护之权利,而华官固不得过问也。”。7月3日,中国教育会常熟支部负责人殷次伊为此愤而投水自杀。7月4日,英文《上海泰晤士报》连续两天发表社论,要求“设法阻止中国守旧官员在租界妄行其权”。

抓人、封馆、禁报,这是满清政府的目的,然而现在却只勉强实现了一个,后两个由于陈范的毅然转让而无法继续实施。《苏报》还是那个苏报,还在照常发行,还在冷嘲热讽着政府的无能,只不过换了个东家而已。这些都注定了由满清政府掀起的这场*要以虎头蛇尾作为结束,更加暴露满清政府的无能和无耻。

第一卷 筑基 第四十三章 觉悟

更新时间:2010…9…5 21:34:50 本章字数:2366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风吹过,拂起千万个粼粼的皱纹。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栏旁人立处。

“真美呀!”陈撷芬搂着妹妹,挥着手陶醉在这绝美的景色中。

有了肖志华赠送的金钱,陈范的家人多少抛却了些烦恼,情绪不再那么低落,陈范的心情也因为肖志华的鼓舞和安慰变得好了许多。

“邹容小友,你去过日本,坐过海船,这景色想必对你没有什么吸引力吧?”陈范招呼着旁边正捧着几页书稿冥思苦想的邹容。

邹容清醒后,倒真是狂蹦乱跳了一阵,要不是海天茫茫,他便真要前去巡捕房投案自首,与章太炎一起患难与共,由此获得一个道德承当和生命亲证的机会。在众人的不断安抚下,才稍稍冷静下来,看过肖志华留给他的信简,他一直没有释手,大半天的工夫,便一直是这样一副悟道飞升前的痴呆神情。

“邹容小友——”陈范拉长了声音,凑近过来。

啊,邹容好似从梦中惊醒一般,愣愣地看着陈范,好半天才眼珠一轮,恢复了些生气。

“呵呵,还在想回上海的事情呢?”陈范和蔼地笑道:“还是不要去自投罗网了,有乔森博士在,枚和必无性命之忧。”

“枚和兄,是呀,他被租界的巡捕房抓了。”邹容喃喃说道,接着又使劲晃了晃脑袋,终于清醒了不少,但却没有了起初时的冲动,而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唉声叹气,还是不是个男人啊!”陈撷芬不知什么时候跑了过来,很不满意地说道:“傻头傻脑地去投案,真搞不懂你是怎么想的?难道这就是大丈夫勇于担当的气概?我看应该称为愚蠢。”

“芬儿,不许胡说。”陈范赶忙制止,生怕刺激到血气方刚的邹容。

邹容苦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大小姐说得倒也没错,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留有用之身,行有为之事,何必与腐朽如僵尸般的满清朝廷争一时之长短。几年之后,孰知谁可仰天长笑。”

“嘿,哈,你想通了。”陈撷芬高兴的差点跳起来,用力猛拍了一下邹容的肩膀。

“出家人有言:修炼千年,不如一朝悟道。邹容小友,能得出此结论,着实可喜可贺。”陈范捋着胡子,满脸的欣慰。

邹容晃了晃手中的信简,苦笑着说道:“哪里是我自己想通了,是志华兄的开导加臭骂才让我开了窍。到了日本,我便要去欧美留学,本以为读了很多西方著作,已然摸索到了救国之路,没想到却是不合实际的空想。”

“为何要去欧美?在日本不一样吗?”陈范不解地问道:“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日本人)已删节而酌改之。”

陈范所说的话代表着甲午战败后清国的主流思想,也是大清掀起赴日留*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到日本留学是“事半功倍”,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