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龙兴华夏 > 第286部分

第286部分(2 / 2)

《李文忠公集:复林鲲宇抚军》:

“所论台地开辟机宜,谓添立郡县,须审量村社、分析民番,其野番屯聚处,约法羁縻,戒勿嗜杀,土地人民,尚不足与经营,洵为能见其大。若侈言远略,所在屯兵,岁饷百万以外,又等新疆之有出无入,为国家增一漏卮,其势亦断不可以持久。……幼帅谅已回省,面相辩论,冀有归宿。所得番地,果无可开之利,似不必张皇幽眇,致有后艰。言者多以经略台湾可为富强,现下饷力极绌,日人赔款支付前,恐无力开发。果能得舫仙坐镇,疏通拊循,当为至善。”

“船政替人,幼帅与仆商未定,仆意本在南洋辖境,无论何人承办,尚须幼帅遥制为宜。请留闽关四成,已分海防额饷,此后仍要有着之款,乃可扩充。南、北洋分任海防,亦系有名无实,岁拨四百万,断不能如数拨解,即使全解,一时尚不足开办也。省、厦电线既以十五万元自购,何以仍授权于丹人?想由华人不能承造,雇用洋师。若令精巧员匠帮同学习,俟艺成可径遣去,流弊较少。闻闽中新设水雷局,似与电线相因而成,其教水雷洋弁,技艺如何?尚欲唤至津门一试。水雷为守口、破船利器,名目甚繁,亟须考究精练。泰西各国日益强盛,而中土一无足恃,即造铁舰、修炮台、添防兵,绝非可云抵御。尊论欲求制胜,朝廷之计,似更茫如捕风。君此次得入海署,士林便有藩镇之议,言及北洋,亦是此论,令人惶悚。天数人事之穷,无如何也!我辈止有尽所能为其所不能为者。”

※※※※※※※※※※※※※※※※※※※※※

北京,贤良寺。

林义哲看完了李鸿章的来信,感受到了他信中浓浓的忧虑之情,也禁不住暗自叹息。

尽管因为日本这一次入侵台湾的强烈刺激,中国朝野上下呼吁变革日高,但“不和谐”的声音始终没有停歇。

在朝廷公布了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谕旨和醇亲王入主海军衙门、以文祥、沈葆桢、林义哲、李鸿章分任海军衙门大臣以及在台湾建省、陈湜任台湾巡抚的任命后,清流言官们便在第一时刻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而反对的主要焦点,便集中在海军衙门的人事上。

监察御史李德水率先上奏,称不应该让沈葆桢、林义哲和李鸿章进入海军衙门,他的理由是沈葆桢是林义哲的姑父,李鸿章又和沈葆桢同年,且和林义哲交厚,“台湾有事时二人便私相调兵”,有过密切合作,如果让他们三人把持了海军衙门,不懂海军的醇亲王势必会被架空,“海署形同虚设”,“北洋、南洋皆成藩镇”,如此一来,一旦北洋和南洋联手作乱,江山社稷势必不保!

更为可恨的是,李德水在折子当中激烈的反对醇亲王主管海军衙门,因为醇亲王是皇帝的生父,“须当避嫌”!

李德水的这个奏章一上,更多的清流言官纷纷跟进,一时间大有将沈、林、李三人不踢出海军衙门便不算完之势!

第四百二十五章清流毒箭

正是因为清流言官们的参劾,李鸿章是以才会在信中表达了对他们这些洋务派官员的前途的忧虑之意。

在得知李德水折子的内容之后,慈禧太后出人意料的并没有马上给出答复,而是保持了沉默。而正是慈禧太后的沉默,让李鸿章感到疑惧不安。

林义哲当然明白慈禧太后因何会有如此反应。因为这一次清流言官们的确戳中了慈禧的软肋!

自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地方督抚的权势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增长,这“藩镇之势”,确是令慈禧太后一直非常警惕的事!

而自己身为福建巡抚、台湾事务大臣,统领船政水师,很早便已经被清流给扣上了“藩镇”的帽子!

自己的福建巡抚一职,被朝廷借口“籍贯”问题免掉了,与此亦不无关系!

而在陈湜就任台湾巡抚之后,自己的台湾事务大臣这个临时性的职务,也将寿终正寝,也是朝廷想要防患于未然!

要怎么样才能破解掉清流这一次毒辣无比的攻击呢?

林义哲放下了李鸿章的信,在屋内一边踱着步,一边思考起来。

过了许久,门房的通报声才将他的思绪拉了回来。

“老爷,承恩公崇绮崇公爷派人来了,请大人去府上赴宴。”门房说着,将一张大红金字请柬递到了林义哲的面前。

“承恩公府上的人还说,承恩公请大人务必赏光前来。”门房又道。

“好,你要他稍等,我换了衣服,便即刻随他过去。”林义哲说道。

门房应声退去。林义哲拿着那张崇绮的请柬仔细看了看,心中突然电光火石般一闪!

“呵呵,真是巧啊!此事正好便着落在承恩公身上!”林义哲看着手中的请柬,不由得笑了起来。

差不多同一时间,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大雅斋。

外面的天不过微微现出的鱼肚白,而大雅斋内的慈禧太后却早早的醒了。

她素来有个“肝气”的毛病,每当有不顺意的事郁结于心,便会感觉胸腹前隐隐发痛,甚至搅得夙夜难眠,而自前些时日见到那些个说“藩镇”的折子后,这个本已经年未犯的毛病便骤然复发,虽经太医细细调理,已经好转了不少,但只要一想起这件烦心事儿,还是容易感到痛楚。

这个毛病,便是当年和肃顺生气过多留下的……

不知怎么,此时的慈禧太后,想起肃顺来,却并不象以前那样的恨意浓浓了。

平心而论,肃顺的才干是有的,只是行事太过跋扈了。

肃顺在位时,曾以铁腕吏治整肃官场政风,果断处理“戊午科场案”、“户部宝钞案”,“求起积弊于衰靡之世”。他主张发纸币铸大钱,增加通货,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肃顺最早提出应停止对旗人的供养,肃顺虽是满人,但却鄙视那些如同蛆虫一般的旗人,常说“咱们旗人混蛋多”、“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故而他用人不因民族,唯贤是尚,提拔重用郭嵩焘、尹耕云、王辏г恕⒏咝馁纭⒃⒑忠怼⒆笞谔牡群鹤迦瞬牛捌绞庇胱吞嘎郏P恼墼恼读浚柿治闹夜怕浴!保安攀对诼蟪贾惺滴奁浔取薄?br />

只可惜,他因走到了慈禧太后的对立面,最终被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诛杀!

杀了肃顺之后,慈禧太后还时常会想起他来。尽管有时慈禧太后一想起肃顺便恨意交加,但在心气平和的时候,她也时常为失去象肃顺这样的少有的满人当中的人才而感到可惜。

自床榻上起身,由身边的宫女伺候着把衣裳换好,再由宫女伺候着洗了脸,慈禧太后才召唤道:“李莲英?……”

“奴才在!”早已候在大雅斋外的李莲英闻声立刻小步奔了进来,一打马蹄袖,便已是跪了下去。

自刘诚印病倒之后,便是他侍奉在慈禧太后左右了。

“起来吧。”慈禧太后看都没看他一眼,兀自在梳妆台前坐了,沉声道:“先拿茶来喝!”

“嗻!”李莲英立刻如遇大赦般的起身,轻手蹑脚的从一旁噤若寒蝉的宫女手中接过一杯刚刚砌好的热茶,恭恭敬敬的献给了慈禧太后。

自从见到了李德水和清流言官们的那些说要罢了醇王总理海军衙门大臣和关于李鸿章、沈葆桢、林义哲“结党”、“形如藩镇”的奏折后,慈禧太后便开始肝火大盛,于身边伺候的人更是毫不假以辞色,十几日下来鞭笞的太监宫女竟有七人之多!

李莲英虽少年入宫,但平日里却也颇留意些乡俗俚语,知道这叫做“被头风”,说得便是像太后这般常见居孀的妇人,每到晚上,青灯孤枕,往往更易想起那些不能跟晚辈,下人说的心事,于是便夜夜失眠,肝火大盛,而身边的人,便也只能是小心伺候,自认倒霉!

慈禧太后端起那个明黄色的写有“天地一家春”字样的茶盏,轻轻呷了口里面盛着的按太医院特拟的方子,用清火去毒、补中益气的药材,加上蜂蜜香料所调制的香喷喷的药茶。温暖甜香的汁液由唇齿间一路流入胸腹,让她原本感觉胀痛异常的胸膈间也舒服了许多。

她好整以暇地啜饮着——自十余年前她失去丈夫,却由一个形同秉笔太监的可批阅奏折的嫔妃一跃而为秉国太后之日起,类似的危机,她已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从同治元年的顾命八大臣欺凌她孤儿寡母,到后来的与那位“六爷”的恩恩怨怨,以及地方督抚们做大所引发的“内轻外重”局面……

每一次的艰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