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妥玛先生,你可真会说瞎话啊!
林义哲当然知道,从印度出发的柏郎率领的队伍,光测绘人员就有15人!而且护卫他们的,是150名全副武装的英军士兵!
“那么,我衷心祝愿马嘉理先生游历愉快!”林义哲不动声色的说道。
他知道,自己已经永远不可能再见到马嘉理了。
而威妥玛,也不会在中国呆得太久了!
“谢谢。”威妥玛微微一躬,随即告辞。林义哲目送着趾高气扬的威妥玛一行人的远去,嘴角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
办完了一天的公事,林义哲回到自己在贤良寺的寓所,亲信仆人林福便上前,小声的和他说道:“老爷,李二总管派人过来捎了话,说那个事儿,刘大总管已经按大人的意思递上了话,皇太后已经就这么定下来了。”
林义哲点了点头,“大事定矣!”
差不多与此同时,在紫禁城的长春宫,慈禧太后正和恭亲王说着林义哲请刘诚印暗中传递给慈禧太后的那个保住皇后的孩子的办法。
“六爷,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也就不必推辞了。”慈禧太后微微瞥了侍立于一旁的刘诚印一眼,微笑着对恭亲王奕忻说道,“若皇天护佑,生的是男孩,六爷便后继有人了。”
“奴才……谢皇太后恩典!”恭亲王一时间泪流满面,离了座匍匐在地,颤声说道。
“六爷不必多礼,快起来罢。”慈禧太后说道,“刘诚印,扶六爷起来。”
刘诚印应了一声,赶紧上前,扶起了恭亲王。
“这事儿切不可走漏了消息。”慈禧太后看着感激涕零的恭亲王,提醒他道,“六爷知道这当中的利害,我就不多唠叨了。”
“奴才明白!请皇太后放心!此事……就烂在臣的肚子里!”恭亲王惶恐道。
“这个事儿就先到此为止。”慈禧太后看了看侍候在暖阁外面的宫女太监们,对恭亲王说道,“林义哲上奏请求成立海军衙门,统管全国海军事务,这事儿你怎么看?”
“回皇太后的话,林义哲此议甚好。”恭亲王冷不防慈禧太后将话题转到了海军方面,不由得一愣,但他脑子反应快,立刻回答道,“西国为使海军统一事权,战守如意,皆设有海军衙门,我国沿海各省虽有水师,但各为一处,临战不能联为一体,若能设立海军衙门,统一整合,则不但能资战守,又可免藩镇之虞。”
“六爷说的好。”慈禧太后听了恭亲王的话,眼中闪过赞许之色。
她已然从恭亲王的回答当中知道,恭亲王是绝无成为“多尔衮第二”的可能了!
“这藩镇之虞,最是可虑。林义哲能做如此想,真是一片公心,出于至诚,不愧为林文忠公之后。而林义哲久历船政,又同日本见过仗,对海务最为稔熟,莫不如海署成立之后,以林义哲帮办海防事务为好。”恭亲王当然明白慈禧太后的心意,适当的夸赞了林义哲几句,不但等于保荐了林义哲,也间接的向慈禧太后表明了心迹。
“六爷说的是。”慈禧太后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林义哲虽然熟悉船政海务,但毕竟资历尚浅,我怕他镇不住场子,海署统管全国海防,需得有重臣把持才是,所以这海军衙门,我打算要七爷前来坐镇,六爷觉着如何?”
“皇太后圣明!奴才也觉着,海军衙门,非醇王坐镇不可!”恭亲王赶紧表态道。
他当然明白,慈禧太后要醇亲王坐镇海军衙门的用意何在。
第四百一十九章新任命、新差事
“海防为国之重务,这海军衙门的戏,也不能光他们这一老一少来唱,还得多几个人才成。”慈禧太后又道,“六爷觉着,还有谁较为合适?”
恭亲王略一思忖,答道:“回皇太后的话,奴才以为,北洋海防为重中之重,直督李鸿章亦可为帮办海军大臣,另外,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船政,于海军亦多有见解,亦可入海署帮办海军。”
“六爷说的是,北洋为京津门户,海防诸事,须得尽快筹办,李鸿章入海署是要得的。”慈禧太后点头道,“沈葆桢久办船政,亦当同入海署,南洋海防亦须有人,李宗羲正告着病,莫若由沈葆桢署理两江总督,兼入海署好了。这样,北洋南洋便可联成一气。再说沈葆桢是李鸿章的同年,又是林义哲的姑父,办起事来,自然无有不顺。”
听到慈禧太后的话,恭亲王知道她已然有了定见,这一次和自己说,其实更多的带有“通知”的性质,慈禧问自己的意见,等于是在试探自己,心中又不免惶恐。
从上次因言官参劾免去议政王的头衔,到因允兴园工重新赏还议政王,这期间的大起大落,已经让恭亲王对于慈禧,有了更深的了解。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