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伊藤博文眼中,但为维新大业,凡挡路者,皆可杀!天皇……亦可杀!
杀一人以换一国之国运鼎兴,在伊藤博文看来,又有何不可?!
如果这事是真的话,这种在当时人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伊藤博文竟敢为之,此人的心胸胆略,端的是无人可比!
当年还只是一个高中生的林义哲在读到这段日本野史时,曾合上伪装成政治课本的历史书,在心中赞叹不已。
虽千万人,吾往矣!伊藤博文,真人杰也!
这样的强大对手,自己能否战而胜之?
想到这里时,林义哲已是悚然动容!
而自己不但要面对这样强大而可怕的外敌,更要对付来自内部的明枪暗箭!
而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必欲要致自己于死地而后快的,却是后世“主流历史”中捧为“正面人物”的一干清流,而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却是以太后皇帝和恭亲王及“卖国贼”李鸿章为首的“反面人物”!
想到慈禧太后可能现在也在为自己的事儿挠头,林义哲不由得叹了口气。
以慈禧太后的心计智慧和手腕,只怕也不好摆平自己的事儿吧?
此时此刻,正如林义哲所想的那样,远在北京紫禁城里的慈禧太后,的确在为自己的这件事而犯着核计。
“老佛爷的头发又多了两根儿白的了,昨儿个还没见着的。”刘诚印一边给慈禧太后梳着头发,一边有些痛惜的说道。
李莲英恰在此时步入慈禧寝宫,听到刘诚印的话,李莲英立刻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老佛爷凤体委安,不得安眠,乃是奴才们没有伺候好!罪过都在奴才们身上,还请老佛爷责罚!”
他的哭功甚是发得,眼泪是说来就来,就这一跪的功夫,眼圈子竟然就已红了。
慈禧太后一面剔着指甲,一面斜着身子,把李莲英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这才不动声色的说道:“起来吧,别一大清早就哭丧着个脸,天没塌下来呢!”
慈禧太后当然知道,李莲英见了自己这样的反应,为的是哪般。
自然是为了林义哲“休妾”的事!
就在头几天,李莲英已经接到了由李鸿章派人送来的林义哲的来信,林义哲在信中告诉他,开采金丝楠木的工作已经开始了,因为林场位于番地,是以主要由番民部落承办,“番民喜爱火枪,弟以库存火枪子药为购木之酬,以枪一支换木一根,番民踊跃争办,现已采整木料一百根,不日装船来津。”在得知林义哲用“以枪易木”这样惠而不费的办法使番民开采金丝楠木后,李莲英喜不自胜,不由得对这位“义弟”的本事和手段十分佩服。
但李鸿章派来的人在送这封信的同时,也告诉了他一个令他非常不安的消息。
那就是清流逼着林义哲休妾!
来人告诉李莲英,林义哲的这位小妾,乃是番族大首领之女,在部落当中地位尊崇,林义哲迎娶她为妾,就是为了笼络番民部落!
现在这采木事宜,全都着落在番民身上,若是林义哲一旦被逼休妾,采木必然会大受影响,那么修园子的工程自然也会……
李莲英立刻明白了李鸿章安排来人提醒自己的目的,在心里又将以丁宝桢为首的逼迫林义哲休妾的清流们的祖宗十八代通通问候了一遍之后,李莲英便开始处心积虑的为林义哲想起办法来。
李莲英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把主意又打到了慈禧太后的头上。他在将这事和刘诚印说了之后,刘诚印又一次安排了李莲英在梳头时间来见慈禧太后。
“奴才心里就是想着怎么把老佛爷交待的事儿办好,可是……”李莲英一边说,一边却只是跪直了身子,并没有起来,并带着哭腔儿诉道,“奴才就不明白,这眼瞅着好好儿的事儿,怎么言官偏要奴才办不成呢?林义哲娶妾关他们什么事儿啊?他们逼着林义哲休妾,莫不是成心想把这番民采木的活儿给搅黄了?不让这园子修成?”
李莲英的这一番话讲的虽然有些急切,但入情入理,滴水不漏,慈禧太后听得竟是一窒,她本要厉声喝止,但随即又想到了李莲英之所以如此说话,归根结底也还是为自己考虑,思前想后,最后也只能是叹了口气说:“你先起来吧!我这不正想法子呢?没听见吗?头发都想白了!”
“是奴才们无能,才害得老佛爷如此!奴才该死!”李莲英这才起身,但仍是一副哭哭啼啼的模样。
慈禧太后叹了口气,须知君王亦做不得快意事啊!更何况李莲英一个太监!
“刘诚印,这事儿你也知道,你觉着该怎么办才好?”慈禧太后对正在给自己仔细梳头的刘诚印问道。
二百八十四章柳原前光的重要发现
刘诚印听到慈禧的问话,笑了起来,但手上的活计却丝毫不乱。
“哟,老佛爷,您怎么还问起奴才来了,奴才的见识哪够啊!”刘诚印笑呵呵的说道。
“我不问你们这几个身边儿的人,问谁去?”慈禧太后的话里充满了对刘诚印的信任,“就当是我要你帮我拿个主意,你觉着,怎么着才好?”
“奴才见识短浅,哪能帮老佛爷拿主意啊!”刘诚印道。
“叫你说你就说吧。”慈禧太后道。
“呵呵,老佛爷,奴才没读过几天书,不懂得什么圣贤之道,只知道些平常百姓人家的浅白道理。”刘诚印一边给慈禧太后梳着头,一边笑呵呵的说道,“奴才记得,民间可是有个说法,叫‘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啊。”
听了刘诚印的回答,慈禧太后心里已然明白了过来。但她没有说话,而是等着刘诚印继续说下去。
“林义哲这个事儿吧,奴才觉着,他娶番女是两厢情愿,于公于私,都没什么大不了的,真要逼着他休了人家,他们俩都够可怜的。但这‘华夷之防’,那班读书人又看得重,死盯着这事儿不放,为难朝廷,真是有些过份了,可朝廷还不好和他们拧着来。”刘诚印道,“奴才以为,若是能让外边儿瞧着,林义哲让了一步,就好办了。”
“照你说,该怎么着叫林义哲让一步呢?”慈禧太后不动声色的问道。
“回老佛爷的话儿,奴才这些天儿啊,见老佛爷一直为这事儿劳心费神,便也想着,如何替老佛爷分忧。奴才以为,言官们见不得林家有番女,是以才如此不依不饶,若是林义哲能体谅朝廷苦衷,退让一步,不必休妾,而是暂送番妾回乡省亲,先避过这个风头,事情就好办了。”
“送番妾回乡省亲?……”慈禧太后沉吟道。
“奴才记得,这寻常百姓之家,新娘子嫁到夫家来,住过一段日子之后,也是须得回乡省亲的。”刘诚印道,“而且还得在娘家多住一些日子。奴才听说好象林义哲之番妾现今已有孕在身,依奴才之见,只要番妾离了林家,回娘家暂住一段时间,外边儿的物议自然会平息了。”
“可林义哲此妾为番族首领之女,突然回家省亲,又无人陪伴,番民若是起疑,激起变乱,误了采木之工,反为不美。”慈禧太后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这一块儿,奴才也想过,为安番民之心,皇太后可赐此女一套命妇诰服,以示荣宠。此女有皇太后如此赏赐,哪怕一人回乡,也是极为风光,无人敢说不是,如此,其父当可安心,番民采木工程亦可不受影响。”刘诚印道,“当然,诰封之旨便不必下了,否则言官闻之,又会是一场风波。”
“这法儿着实不错。”慈禧太后觉得这个法儿甚好,一时心下大悦,本来有些皱着的眉头也全都舒展开来,“就这么办好了!”
听到刘诚印的解决办法,李莲英也是心中狂喜,同时充满了对刘诚印的敬佩之意。
“李莲英,这命妇诰服的事儿,就交给你了。”慈禧太后说道,“也不知她是否真的有了身孕,也罢,不管有没有,这安胎银子,从你的用度里出,给一百两吧。”
“奴才这便去置办!”李莲英无比痛快地答应道,“奴才觉着,一百两,有些少,不如给五百两好了,以示皇太后恩典。”
“哟,李二总管怎么突然这么大方了?”慈禧太后笑道,“莫不是想向林义哲示恩?”
“奴才回老佛爷的话,这宫里除了老佛爷,还有谁能赏奴才们这些人恩典?奴才刚刚也只不过是替老佛爷给林义哲家人些打赏而已,‘示恩’二字,奴才是万万不敢逾矩的。”李莲英恭谨地说道。
“哟!狗奴才,拿话儿挤兑我哪!”慈禧太后在心里暗暗笑骂了一句,但嘴上却没有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