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让巴尔干半岛上的各族独立,这也符合中华帝国的利益。一个混乱,小国林立的巴尔干半岛,原本一个统一的巴尔干半岛要好得多。这些国家相互之间都有着矛盾,从而可以使得他们相互牵制,也不会对中华帝国构成威胁。更何况,如果能够借助这一战来让德意志帝国受到重创,那就更好了。
1863年12月24日,就是平安夜这一天,帝国陆军和阿富汗、埃及以及内志王国的联军,在帝国海军的掩护之下,跨过了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向德奥联军发起了进攻。尽管,德奥联军早就料到了战争不会就此停止,肯定还会继续。但是,他们也没有料到中华帝国和其盟友会发起如此强悍的进攻。
狭窄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根本就无法阻挡和平联盟联军的进攻。虽然,德军的战斗力比较强悍,但相比中华帝国陆军而言,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四个集团军的中国陆军,已经足以对抗上百万德军了。加之帝国陆军在装甲力量上的强悍,更使得德军即便有着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却只能够苦苦支撑。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剩余的残兵败将,那就更加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尽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陆军总兵力依旧高达两百万。但损失惨重,士气低迷的军队,根本就不是阿富汗、埃及和内志王国组成的联军的对手。原本,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陆军还能够和联军打的旗鼓相当,甚至是略占上风的。
但是,在魏赛尔。帕夏率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精锐的陆军投降之后,这些仓促动员起来的军队,战斗力无疑属于极其低下的。他们很多都是农民,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绝大部分人仅仅是刚刚学会了开枪而已。让他们去抵抗联军,那根本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仅仅两天之后,德奥联军在前线部署的防线就被击溃了。面对和平联盟军队的进攻,他们只能够狼狈的向北逃离,选择用空间来换时间。
这个时候,巴尔干半岛上的那些土著民族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了。他们纷纷举兵起事,到处破坏铁路线,炸毁桥梁,或者为和平联盟军队充当带路党。这使得德奥联军几乎是陷入到了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有了当地人的支持之后,和平联盟的进军就要容易得多了。反观德奥联军,则有点寸步难行的感觉。一旦被和平联盟军队追上的话,往往是必死无疑。
当日历翻到了1864年的时候,巴尔干半岛上的会战已经进入到尾声了。德奥联军在巴尔干半岛上遭遇了惨败。上百万的德军,损失惨重,超过五十万人在战争当中被打死打伤或者俘虏。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他们的部队战斗力本来就比较低下。在战场上更是被当作了炮灰使用。两百万军队在不到半个月的战斗当中就损失过半。剩余的军队也已经完全斗志全无,根本就无法继续作战了。
1864年1月12日,和平联盟军队包围了索菲亚,德军在和平联盟的包围圈没有形成之前就先一步的向北撤退了。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的行动则要迟缓一些,以至于他们被包围在了城内。连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和一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重臣们,也没有能够逃掉。
1月14日,和平联盟向索菲亚发动总共,上百万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陆军,几乎是到了一触即溃的地步。面对和平联盟陆军的猛烈炮击,以及来自于天空的轰炸,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陆军抱头鼠窜。不少人在遇到和平联盟军队之后,直接选择了投降,
到了1月15日之后,索菲亚大半城区已经落入了和平联盟军队的控制之中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重臣们求见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希望他做出最后的决断。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也知道,现在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了。他很后悔,为了自己的野心,葬送了整个国家。但是,后悔是没有用的。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下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陆军放下武器,向中华帝国投降。而他自己,则选择在索菲亚的清真寺当中举火**,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死亡之后,整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就完蛋了。虽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太子穆罕默德。穆拉德在德国人的支持下组建了流亡政府。但那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了。
ps:第一更到,求订阅,求月票和推荐票!新书上架了,求书友们订阅,把月票都投给新书吧!感谢qsuiwy、stone33、世间的过客、alefe、kaihuang的月票!
为新书求月票!
书友们,新书已经上架了,拜托书友们继续支持小鱼。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小鱼的支持,也希望大家能够多订阅新书,把月票都投给新书吧!小鱼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轰炸油田(为新书求月票)
巴尔干会战以中华帝国,或者说是以和平联盟的胜利而告终。在这一战当中,和平联盟同神圣同盟,共投入六百多万军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最后的两百多万军队,全部损失殆尽。德国陆军的一百万人,见机不对,提前撤退,这才撤走了大约五十多万人,没有被全部消灭。
德军撤退到多瑙河北岸之后,沿河构筑防线。并且紧急从国内抽调了两百万大军增援。这才稳定了多瑙河防线。总体而言双方再一次的进入了对峙阶段。当然,这只不过是暂时的。一旦天气转暖,前线的部队完成休整的话,战争必然会重新开始。
经过巴尔干半岛这一战之后,神圣同盟中的一个强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被灭亡了。这使得德意志帝国已经快要陷入孤家寡人之中了。能够继续协助德意志帝国作战的国家,除了俄国之外,就只有孤悬海外的英国了。至于北欧三国,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参与到战争当中来。特别是在形势对神圣同盟极度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就更加不愿意派遣军队去送死了。
至于俄国和英国,这两国也完全处于危机之中。俄国在战争当中损失的军队已经超过三百万了。剩余的军队,虽然依旧有三百万。但是,都是战斗力低下的垃圾部队,指望他们和精锐的帝国陆军对抗,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此,东线战场的上主力。依旧是德国陆军。英国在大不列颠岛上的攻势也已经被遏止住了。中华帝国虽然只有一个集团军在大不列颠岛上。但却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现在,爱尔兰共和国和苏格兰王国已经开始了反击。随着整体战局对神圣同盟非常不利,英国陆军的表现。也已经不如战前那么勇猛了。毕竟,现在看起来,这一战神圣同盟似乎会输掉战争。
巴尔干之战的惨败,让德皇威廉一世大为愤怒。这一战不仅使得德国失去了一个盟友,还使得德国损失了五十万精锐部队。更重要的是,普洛耶什蒂油田,也受到中国*军队的威胁。只要打过多瑙河。再往北进攻数十公里,就能够威胁到普洛耶什蒂油田了。要知道,这个油田出产的石油。已经占到了现在德国使用的石油的六成了。另外的四成,都只能够依靠德国在战前建立的石油储备来维系。
如果不是德国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囤积了大量的石油,建立了国家石油战备储备的话,恐怕德国早就已经出现了油荒了吧。随着德国陆军大量的装备汽车和坦克。使得德国每年消耗的石油。也是与日俱增。如果不使用这些装甲武器的话,德国陆军的战斗力又得不到保证,一旦开战的话,必然会被中国陆军击败。因此,德国人也十分的纠结,他们只能够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油田,并且尽量节约使用石油。
“陛下,帝国陆军在普洛耶什蒂一线已经部署了五十万人。我们完全有能力保住油田。另外,整个多瑙河防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