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光帝点了点头,只不过,新军的训练,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事。等到新华军训练完毕的话,说不定新华军已经打到北京城来了。
“新军的训练要加快,如果新华军继续向北进攻的话,说不定我们很快就需要他们上战场了。”道光帝说道。
“是,陛下。”裕诚点了点头。只不过,对于五万新军能否负担这么重的责任,裕诚心里也在打鼓。当然,现在道光帝这么说了,他也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陛下,奴才认为,我们现在得赶快调集兵力,加强长江北岸的防御才行,万一新华军拿下了长江南部之后,还想要继续北上的话,我们也好有一个防备。”军机大臣文庆说道。
“裕诚,下令调集北方各省的军队,赶赴长江以北,构筑防线,抵御新华军的进攻。另外,长江以北各省的绿营,都进一步的扩大规模。新军的规模也扩大一倍,继续向英国人购买武器。我们需要更多的新式军队。国库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由内库先垫付。”道光帝说道。现在,大清朝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如果不全力以赴的话,大清的天下就恐怕只有这两百年了。
“是,陛下。”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裕诚连忙说道。
“陛下,臣认为,打并不能解决问题。现在新华军势大,打下去的话,对大清没有好处。如果战败的话,我们的损失会更大。臣认为,是时候派人和新华军和谈了。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话,也可以给我们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军机大臣潘世恩说道。
“现在新华军占尽了上风,他们会同意谈判吗?”道光帝问道。如果是他的话,肯定不会同意的。这样完全就相当于养虎为患啊。
“陛下,奴才认为潘大人的话不无道理。新华军虽然表现的气势汹汹,但他们的底子太薄了。他们毕竟只是一个只有几百万人的小国而已。虽然拿下了广东,但消化广东的上千万人口,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我们主动和谈的话,他们说不定会见好就收的。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军事准备,以便能够渡过这一次的危机。”军机大臣文庆也说道。
第三百一十一章向英国求助(求月票)
ps:今天三更完成,求订阅,求月票和推荐票!感谢书友浮岛123的打赏!感谢书友纳蓝々飘血、羽翼王698、qqwwee123、123刘、唯一魔的月票!感谢书友莪艹尼玛的评价票!
道光帝久久没有说话,仿佛是在考虑文庆的话一样。毫无疑问,现在满清和新华国的战争当中,满清已经处于绝对的下风了,尽管这很让人意外,但事实就是如此。看似弱小的新华国,打的满清狼狈不堪,还即将丢掉大片的领土。满清虽然有号称上百万的军队,但鸦片战争下来,根本就还没有恢复元气。加上现在大量的军队被新华军歼灭,清军现在拥有的部队,已经只有当初的一半多一点了。
道光帝知道,如果继续打下去的话,满清真的非常危险。如果能够和新华国停战,换取喘息之机,或许满清会还有机会。但是,新华国真的会给满清这个机会么?他们真的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了么?至少,现在满清损失了大量的军队,而新华国的损失却微乎其乎。只不过,中国太大了,新华军只有那么一点人,想要控制广阔的占领区,确实会很吃力。
“陛下,奴才也认为,可以和新华国进行谈判。大不了给他们一两个省,然后大清借此机会重振旗鼓。等到大清的新军建立起来后,我们就不用怕新华军了。”军机大臣赛尚阿也说道。
道光帝点了点头,对于他来说。向新华国低头,这无疑会让他非常的难受。毕竟,一直以来。他们都把海外华人当作是天朝弃民,而他们才是天朝上国。但是,现在天朝上国却被天朝弃民建立的国家给打败了,这实在让人有些无法接受。不过,上一次对英国人已经低过一次头了,这一次再向新华国低头,似乎也是轻车熟路的事了。毕竟。不管是洋夷还是天朝弃民,向来都是被他们看不起的。
“文庆,由你来负责和新华国的谈判吧。尽可能的减少大清的损失。我们需要时间重振旗鼓。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向英国人求助。他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新华国越来越强大的。”道光帝说道。作为一个帝王,即便他这个帝王有些不太称职,但他也绝对不是一个傻子。满清收集了很多海外的情报之后。道光帝也就弄清楚了新华国和西方强国之间的关系。新华国和英国之间。明显就是敌对关系,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撕破脸而已。英国人对南洋乃至远东,有着很大的野心,新华国的存在,无疑是阻碍了英国人的扩张之路。只不过,英国人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集中全力打败新华国。但是,一旦新华国获得了中国的人口之后。英国人就再也没有机会打败新华国了。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英国人也会全力帮助大清抵御新华国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即便大清和英国刚刚才打了一仗,但也不妨碍他们在对待新华国的时候成为盟友。
“是,陛下,奴才遵旨!”文庆点了点头。在几个大学士当中,他无疑是最年轻的一个,同时才华也是军机大臣当中数一数二的。道光帝希望和新华国的谈判能够取得成功,所以才会专门委派文庆来负责这件事的。文庆自然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为了大清朝的江山,也为了他自己,他也得全力以赴才行。
随后,道光帝摆了摆手,示意这些大臣们可以跪安了。他刚刚才醒过来,又吩咐了这么多的事,整个人的精力已经消耗的非常严重了。原本就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还不知道能够再撑多久。
众位大臣跪安后,离开紫禁城。不过,大臣们一个个的都忧心忡忡,南方的战局糜烂到了这样的程度,让他们有些难以置信。加之道光帝似乎离大行之日不远了,更加让他们感到时局的艰难。搞不好,这算是大清朝建国以来,最危险的时刻了,甚至比当年的三藩之乱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满清的军机大臣,他们无疑不是对满清忠心耿耿的人,但他们此刻却发现,以他们的才能,要想要帮助满清渡过这一次的危机,似乎非常的困难。
东交民巷,英国驻华公使馆。第一任驻华公使砵甸乍爵士刚刚促使英国和满清政府之间完成了一笔总价值高达一百多万英镑的军火交易,加上向满清的新军派遣英国教官,更是被人当作了英国控制这个古老的国家的第一步,这使得砵甸乍爵士受到了极大的好评,不管是海峡殖民地总督文咸还是印度总督埃伦伯勒勋爵,都对他送来了赞扬的信件。这一次英国派往满清新军的教官,就全部来自于英国驻印度的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