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离家远嫁 > 第8部分

第8部分(2 / 2)

为照顾老妈心情,也因为地下室实在有害健康,应滨湖发第二个月工资,就和三个同事一起合租了两室一厅,说是两室,其实另一室是客厅隔断的,但胜在便宜。

眼看儿子熬过一年,应建业的心开始松动,最主要是心疼儿子。但娶南城媳妇,他绝不同意,明知后患无穷还把儿子往火坑里推,那不是好父亲。他妥协是给儿子安排相亲对象,让老婆秦秀梅当说客。结果儿子像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步退让都没有,就是不去。应建业没台阶下,两人再次闹翻。

但应建业不怕,他在等,等儿子投降。他知道儿子,心大,没条件让老婆过上好生活不会结婚,但北京的房价那是刚毕业几年的小伙子能买的。

别说北京,现在哪个城市,普通老百姓买房不是合两家长辈之力。就他应建业,在北京也就只能帮儿子付个首付,儿子要是还不起房贷,这房子也甭想买。话又说回来,如果连房贷都还不起,趁早回北城来,省得丢人现眼。

万万没想到,儿子买房了。

应建业彻底失去挟持儿子的筹码,如果他再不同意,儿子结婚都有可能不告诉他。他知道儿子,完全做得出来,所以只能假装同意,心中却想着:就算我同意,女方家长不是不同意女儿远嫁吗。

你可以跟老子犟,你敢跟丈母娘狠吗?看女方父母怎么收拾你。

应建业正等着儿子铩羽而归的好戏,结果这才九天,就传来儿子获胜消息,让他去南城谈婚事。

有时候,儿子太有能耐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应建业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

算了,娶外地媳妇就外地媳妇吧,反正小日子是你们自己过,以后是好是赖自己扛,人只有撞墙后才知道疼。只是老子做成这样,处处被儿子压制,应建业觉得自己很憋屈。

这边,应建业心烦意乱,那边,秦秀梅咧嘴直笑。

秦秀梅也是个不相信丈夫研究的人。严格算起来,她也是个远嫁媳妇,以前交通不方便,秦秀梅回娘家得一天时间。刚结婚时,是有点想家,但自从有了孩子,她的生活重心就全放在小家上。

秦秀梅认为,远嫁媳妇不幸福,大多是因为她们有个厉害婆家,老公也不怎么疼媳妇。自己不是难缠婆婆,儿子就更不用说,温柔体贴人,嫁给她儿子,就等着享福吧,怎么会不幸福。

自从儿女都在北京工作,家里就冷清,虽说儿子结婚也是住在北京,但怎么着,也是件高兴事啊。说不定马上还能抱孙子,想到孙子秦秀梅就更兴奋,手脚也麻利,半个小时收拾完,喊丈夫出发。应建业又变卦了。

不能去南城,这婚事商谈,说好听点是商谈,说难听点就是一谈判过程,谁去谁那,谁就失去主动权。

应建业给儿子打电话,让应滨湖领着万茜一家来北城玩。

应滨湖同父亲斗了这么久,哪会不知道他小心思,笑道:“行,等我们在南城办完婚礼后再去北城,正好办婚礼。”

应建业骂道:”你小子真傻假傻。“

应滨湖却笑道:“老爷子您真傻,您还不了解您儿子啊,您儿子对家人,从来不愿动这种小心思。”

最终,应建业依旧没斗过儿子,只能气咻咻的和妻子一同乘飞机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南城。

婚事商谈正式开始。

此次商谈,参与者不仅有应滨湖父母和万茜父母,还有万茜奶奶。

万奶奶不是南城人,是饥荒战乱时期逃到南城的,后来和万爷爷结婚,便定居在南城。

前十几年,万奶奶退休清闲下来,想回家乡看看。万爷爷是个不疼老婆的,不肯陪,儿子们又忙,万奶奶就自己回去。看着家乡一草一木,虽然已面目全非,但也感慨万千。她还找到了儿时玩伴,几人一起唱起乡谣,唱的万奶奶泪流不止。

从这以后,万奶奶便不顾万爷爷黑脸,他觉得浪费钱。万奶奶铁了心每年要回家乡几次,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有时儿子陪,有时自己去。

只是最近几年,万奶奶身子骨大不如从前,便去得少了。她每次去都会抓一把老家门前泥土,叮嘱几个儿子,等她死后烧成灰,一半骨灰混在泥土里埋,一半洒在老家河里。

两年前,万爷爷去世,四个儿子不放心她一人待在家里,便商量轮着住,三个月一换。

老三万建华很早在广州打工,儿子丢给老妈养,后来万建华在广州开了厂,定居在那,一直由万奶奶养的儿子也留学美国。

万奶奶不愿折腾,不喜欢去广州,万建华乐得清闲,就说不参与了,麻烦几位兄弟照顾,他每月多给万奶奶一笔生活费。

为这个,四兄弟背着老人不是没吵过。照顾老人,尤其是照顾一个絮絮叨叨的老人不是一件轻松事,几家人都不差这份钱,纷纷责怪老三逃避责任。但又能怎么办呢,难道还能逼老三回来。

最终结果,还是南城的三个儿子妥协。

作为万家的最高长辈,议亲这事,万奶奶当然要参与。同张淑云一样,她看应滨湖也是极其不顺眼。

三年前,反对万茜远嫁,万奶奶也是出了一份力。她没多少日子,也深知远嫁的苦,以前是没办法,逃难,才会远离家乡。现在家庭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嫁那么远。如果孙女嫁到北京,那她有生之年,还能见这个“开心果”孙女几面。

所以这场见面会,从一开始,张淑云、万奶奶和应建业,就是带着怨气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谈婚论嫁2

众人来一味餐厅,这是南城比较高档地方,菜肴也是万建国精心挑选,有南有北,确保大家吃得舒服。

应建业对亲家心思表示满意,万建国也对应家长辈比较满意。因为电视剧里描写北方人,尤其是北方老一辈,全是农村人,好像北方只有农村似的,他们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他们男尊女卑讲究女不上座。

在多部电视剧洗脑下,万家也有点担忧。但见到应建业和秦秀梅后,算是彻底放心,作为大学教授和退休幼师,两人基本素质还是有的。

北方人除了平均身高比南方高、皮肤没南方好外,其实都差不多。

酒菜上桌。

两位父亲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三个女人,万奶奶和张淑云占主导地位,秦秀梅只是客气地听着,微笑着。两个小辈围在中间不断插科打诨,酒桌气氛和谐融洽。

但几位长辈都知道,这,只是暂时表象。

当话题终于从家长理短谈到婚礼酒席上,硝烟战起。

先是彩礼。

南城彩礼之风越刮越烈,万家也不能免俗,传闻南城彩礼最低标准是八万,张淑云要个高档的,二十万全包。

应滨湖听后倒吸一口凉气,连忙看父母反应,秦秀梅显然被这么高的彩礼惊住,细不可闻地嘀咕了一句这么多。应建业倒是面色平静。万茜很想喊一声,明明在家里商量的是十万,怎么到这又变了,但她不敢。

万奶奶笑眯眯道:“小应啊,这个彩礼钱在我们南城还算少的呢,前两天我们老四旁边家嫁女儿,你知道人家给了女方家多少,二十五万,还不算三金、衣服什么的。我们呢也就看中小胡这个人,才没多要,要不然,凭我孙女长相人品家庭条件,在南城随便找找,礼金都比这个高嘞。”

万奶奶普通话不太好,卷舌翘音,但意思却清晰明白表达出来。

长辈开口,应家人不好插嘴,只是应建业在心中冷笑:“你开,随便开,开得再高也不关我事。”嘴上却客气地回应:“亲家母,亲家奶奶,这儿子结婚,那是件高兴事,彩礼钱是多少我就给多少,绝对不会舍不得,但您女儿要嫁的是我们北城,北城的风俗,是儿媳妇结婚后第一天给公公婆婆敬茶,包一个大红包,仅此而已,是没有礼金之说的。”

看这样子,是想一分不出啊,张淑云觉得好笑,简直是天大笑话,脸上也不好看了:“亲家,小胡要娶的是我们南城姑娘,娶哪的人,就依哪规矩,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所以还得按照我们南城规矩来办。”

万奶奶也附应:“小应你这话就不对了,我们以前找媒婆,那也是两边讨价,哪有像你这样一个子都不出的,你娶小胡妈的时候,就没给彩礼钱?”

应建业回应:“亲家奶奶,各地风俗不一样,像您刚刚说的,属于同城婚姻,风俗没差异,自然就不用争论了。但您孙女和我儿子,那是异地婚姻,这就有点说道了。中国自母系社会步入父系社会,一直都是男尊女卑,自古就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那风俗自然也是跟着男方,这风俗是自古传下来的,那亲家奶奶,两位亲家,您说是不是应该按照男方家来。”

万奶奶没听明白不敢吭声,张淑云不知如?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