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我们之间还是有很深的感情,他希望和我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把周围这些
恼人的事抛到一边,安静一阵子。我一边落泪,一连满心遗憾地对他说,玉已经碎
了,恐怕很难再密合。他接着立刻对我说,“静卢”的所有权状在他手里,我在法
律上已经触犯了伪造文书的罪,他问我律师有没有告诉我这件事。我心怀警觉地对
他说,我并不清楚这里面牵涉到的法律问题,一切交由律师处理,不久他就挂了电
话。后来我才知道,那通电话从头至尾被他录了音。他让我认清,警觉是有必要的,
人一怠情,危机使出现。
向内心深处探索
婚离之后,我整个人好像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人瘦成四十四公斤,身上的
肋骨一条一条地露了出来,但精神很好:心情也出奇地平静。虽然饱尝此生第一次
的大是大非,我对于人性仍然充满著憧憬。我自比《鲁宾逊飘流记》里的黑人“星
期五”,在扭曲的文明与天真的原始之间摆荡:心房的一角却总有一个不散的宴席,
一场周五之后的周末狂欢。在“首梦湖”专栏中,我陆续写了《星期五的世界》和
《母系社会》,借以抒发劫后的雀跃和领悟。我白天拍连续剧《碧海情涛》,专注
地工作,几乎没什么念头。晚上的睡眠也无梦,像是一种轻安的精神状态。就在那
个阶段,我开始练习瑜伽的大休息式,整个人仰卧平躺,慢慢调息,再配合一些观
想,让自已进入定境。
有一天傍晚,我在自己的房内,正进行这样的修习,似睡非睡时,我左边的耳
朵突然传来一个女性的声音。那声音透露出来的品质,非常的成熟圆融,好像一切
都已了然,有一种超乎物外的美。她像是在耳边,又像是在另一个空间,我想武侠
小说中的“千里传音”,大概就是这种味道吧。「她」以英文重复地对我说:“I
want you to enlarge,I want you to enlarge,I want you to enlarge……”声
音从大到小、从近到远,逐渐淡出。我从似睡非睡的状态完全清醒过来,感觉很安
详,并没有恐惧,但左半边的身体有点凉。我对刚才发生的事非常好奇,不知该如
何加以理性的诠释。“她”是谁?是灵学所说的指导灵吗?还是我的潜意识希望自
己能扩大?为什么用英文?而且是标准又悦耳的美式英文?接着下来的一个多礼拜,
每天晚上睡到三点,一定准时醒来,转头一看闹钟,不偏不倚,分针与时针都交会
在“三”的数字上。这时我的房间开始弥漫一团白色的气体,好像整个要把我吞没
了一般。因为每天如此,所以我知道那不是我的幻觉。我虽然没有恐惧,但我觉得
自己尚未准备好进入未知的次元。我似乎不太信任自己的感官;我理智的一面,开
始打压我的感官经验,从此停止了大休息式的练习。多年以来,我发现自己下意识
地不断求取知识,而不愿意透过禅定的有为法,进入意识扩张的次元。对于那一团
白色的气体,我始终得不到进一步的认识,直到翻译印度艺文领袖普普贾亚卡替克
里希那穆提所写的传记,才取得共鸣。她是这样描述的:
回到孟买,我体尝了一次非常深刻而又无法解释的经难。我的感官一反常态地
产生了爆发性的觉悟。某天晚上我正要入睡,感受屋里弥漫一个存有,我被一团像
胎液般浓调的东西裹住,我觉得自己在逐渐失去知觉,我的身体不断抗拒这类似死
亡的拥抱。不久,这无的存有便消失了。一连三个晚上都是同样的情况,每次我的
身体都会力挣脱这短暂的垂死感受。不过我的心中并没有恐惧。第二天我把这件事
告诉了克里希那吉。他告诉我不要执着,既不需要抗拒,也不要想留住它。
普普前两年已经过世,她留下的这一段文字,是唯一能令我得到共鸣的安慰。
后来在肯思·威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著作中,才进一步理解,我当时的经验,可能
就是神秘主义者所称的“原型经验”,它有别于莱格所提出的“原型”;前者指的
是物质万象从无中生有的第一种微细的形式,这些原型总脱离不了光体。明点、”
音声启示、五光十色的形状、彩虹光、声音和能量的振动。后者所指的原型却是人
类集体经验中的基本神话结构,譬如智慧老人、妖精、自我、人格面具、母神等等。
我觉得传统的佛经把这类经验完全归类为“受阴现象”,抱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其
实是不够料学,也不够开放的。我欣赏近代超个人心理学对于人类意识状态的研究
精神,远甚于传统的既定模式。
就在我逐渐深入于内心次元的阶段,李敖开始控告我伪造文书,我不得不上法
庭面对与毫不相干的官司。上法庭和李敖打官司,又是另一种震撼,他黑白讲的狡
辩能力,令我差一点对他行五体投地的大礼拜。他为了抹黑我的人格,竟然印了书
面声明,分发给在场的各报记者,说我是索价一夜十万元台币的应召女郎(他知道
当年我和宝哥在印尼登台的酬劳是一天十万元),所以我的证词不足以被采信。但
黑暗是遮不住光明的。当时正直不阿的资深记者宇业荧先生,就坐在我身边的位置
上,他一拿到那张传单,立刻让我过目,然后迅速地和其他的记者朋友们商量,提
醒大家不要上李敖的当。我在媒体上的花边新闻颇多,但大部分记者都知道,我是
只要爱情,不屑拿爱情换取金钱的浪漫派。后来李敖的声明,报上只字未登。
每次上法院打官司,让我看尽人为了自保而不顾尊严和诚直的猥琐面目,心情
为之大坏,这时好友王季庆送了我一本她的译著《灵魂永生》。这本“奇书”适时
出现,它帮助我从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的遭遇,促使我走上了向内心探索的
自我认识之旅。
这本奇书是由“赛斯”这个灵界的能量人格原素所写的,他借助美国女诗人珍
·罗伯兹作为通往三次元时空的频道,传递了长达七年有关物质的性质、时间、实
相、神的观念、可能的宇宙、健康与转世等等的形而上问题。我对于知识的态度一
向开放,既不立刻排斥,也不立即肯定,我喜欢边读边检验,就像我对人生的态度
一样——热情的投入与冷静的觉知双管齐下。赛斯资料高妙原创的科学、哲学与心
理学的见解,立刻吸引我阅读的兴趣,虽然书中有许多非线形的“全像”奥义,但
我还是耐着性子苦读:如同译者自己的坦言——脑袋都快读炸了。每当读懂了一段
如天书”般的唯心理论时:心中会生起一股知性上的快感。它并没有令我发出“我
找到了”的感叹,那份心灵上最深的居于直观的震撼和感动,是巧遇克里希那穆提
的教诲时,才姗姗来迟的。不过赛斯提出的有关“转世剧”和轮回功课的观点,当
时深深打动了正在面临官司到结的我。当人被卷入一场他所不熟悉的危机时,多半
有一种生命不是操之在我的感觉,接着很自然就会怨天尤人。赛斯的话语使我从怨
恨和向外抨击的“反应”,突然扭转成向内自省的“行动”。那样的扭转使我感到
前所未有的独立、自主和责无旁贷。赛斯是这样说的:
请把目前的你自己当做是戏里的一个演员——这不能说是一个新的比喻,却是
一个合适的比喻——背景设在二十世纪,你和其他的参与者共同创造了道具、布景
与主题,事实上,你们共同编写、制作,并演出了整出戏。但是你如此地贯注于你
的角色,如此地被你所创造的实相激起兴趣,如此地被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