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未有言语的李倓冷眼观望着众人的神情,方才说道:“一旦攻城,必有伤亡,这不是拿士兵们的生命当儿戏吗?郭大人还是想别的招吧!”
李辅国接口道:“只要打仗,肯定会有伤亡,齐王殿下也太仁慈了!”
江枫充满激愤的望望李倓,他真是一个事事为他人设想的好人。自己能穿越到古代结识他,并成为兄弟,真是幸运啊!
李沁说话了:“如果不进行实战演习,又如何看得出三位皇子真正用兵的能力?不过,我们是在演习,无论守城还是攻城,士兵们的兵器、包括弓箭箭头全用白布包上,这样即使砍中对方,射到对方,也不会伤到性命。最严重不过是受点轻伤而已,打仗行军,受伤是难免的。”李沁解释道。
李亨摆手道:“现在抽签,看哪位爱卿各守哪一门?也决定三位皇儿各攻哪一门,也好准备。”
抽签结果,李沁守东门,李光弼守西门,郭子仪则守南门。福王李豫攻东门,卫王李泌攻西门,齐王李倓攻南门。
郭子仪又补充说:“到时三座城门都有许多见证者。只要城门打开,三位皇子任一进城,本门就立燃烟火为号。每座城门有二百士兵把守,因为城高,易守难攻,三位殿下各领四百名士兵攻城,更因烟火只有夜间才看得清,就把攻城时间定于晚上。如果白天攻进城来也不算。三位对比赛规则明白了吗?”
江枫面上含有一些隐忧:“父皇,儿臣觉得三弟所虑在理,让士兵们受伤,很是不该。他们可以在战场上伤亡,但在演习中受伤,很不值。”他身为现代学子,当然知晓实战演习必不可少,然而古代技术落后,没有现代的替代品。现代军事演习,虽然炮火连天,却都不让士兵受伤。所以他才这样向肃宗提出疑问以及心里的担忧。
肃宗有些不耐烦了,拂袖道:“时间急促,不能再改用其他方式了。就这样决定,谁都不能再多说!”
张全出班道:“臣启奏皇上,臣建议三位皇子统一调用官兵,不得用各自王府的卫兵攻城。”
“张爱卿何意?”肃宗不解:“大凡战争,都要做到,将知兵,兵信将,方可有大胜指望。三位皇儿若用自己府里的卫兵,才可以配合得很好啊!”
张强也不掩饰自己的用意:“福王、齐王都是身怀绝技的奇人,王府侍卫平日经其严格训练,其作战能力胜过卫王多多,为了比赛公正、公平。臣请皇上为三位殿下统一征调官兵。”
第四十三章 智勇双全夺兵符
更新时间2012…1…5 18:04:50 字数:5393
夜静更深,一道金波斜射而下。满天星辰时隐时现,夜色凉侵入水。
江枫站在护城河这边,河两岸,树多林广,丛林茂密。加之野花芬芳点缀其间,夜间看不见野花的颜色和品种。但闻之有如许的香郁充塞鼻孔。大吸一口,有心旷神怡之感受。
然而他无心赏阅这山花烂漫的宁静,仰望城楼上高高的旗帜;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城墙这么高,没有云梯,要想硬攻根本就上不去只有从城门而入唯一的途径了。但若全力冲击,也难挡城楼上射下的弓箭。他们居高临下,四百人几乎都会受伤。他也曾试图凭一己之力攻城,用浑身的轻功已经上了城垛口了,箭如下雨般飞来,他挥舞宝剑,仍是顾此失彼。又不能对自己人下狠手。是以好几次硬冲也无法抢占城门,放下吊桥。
夜,渐渐变的清冷,凉的他有些承受不住,遂转身回到营帐里,缓缓坐在书案后冥思苦想。心神不宁的翻阅着历代有名的战役,众多胜仗都与现在不同。午夜已过,他仍无理想的计策。
突然,帐外几个士兵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真惨烈!寿昌公主和驸马张泊全都被安禄山杀死了。”
“什么时候?”
“半个月之前。”
“驸马张泊不是投降了吗?”
“胡儿性子古怪,说翻脸就翻脸,毕竟驸马与公主都是皇亲,安禄山口口声声要为儿子报仇,怎么会放过他们?”
。。。。。。。
江枫心中一动,大声说:“外面说话的人都进来。”
进来七八个士兵,跪下请罪:“小的打扰殿下,乞望恕罪!”
“告诉本王,寿昌公主多大年纪?”
“公主是皇上的妹妹,有四十多岁左右,公主是殿下的皇姑,殿下不认识吗?一个士兵奇(提供下载…)怪地问。
”噢,我从来没见过这位皇姑!“江枫又问:”你们谁认识寿昌公主?“
一个十八九岁的士兵说:”回禀殿下,小人认得。“
”你留下,其余人出去!“
夜已起更,万籁俱寂,护城河的水在月色印衬下反射出叠叠波光。偶尔有秋风扫掉的落叶滑落在护城河这边,显得萧瑟寂寥。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在这寂静的夜空中传的很远,紧接着几十匹骏马已冲到护城河边。
李沁急令弓箭上弦,不用包着白布的箭。因为他看到这些人中,有男有女,还有身着盔甲的士兵。但绝对不是福王李豫。唯恐是叛军的细作。
肃宗皇帝出于好奇。此刻也在城楼上,他知道李沁奇计百出,足智多谋,他很想看看豫儿能否在李沁坚守下攻进城来,用什么方法攻进城来?‘
李沁身负奇学,胸满韬略,但是性格古怪,如果对方能让他钦佩,他会乐于奉献,如果他不削理你,用金山银山也休想请得动他。永王李璘想尽办法,许以高官厚禄。李沁之嗤之一笑。因为李亨与他很投缘,两人在东宫同榻而卧,亲如手足。五年前,李沁父母相继亡故,他回乡奔丧,一直不曾出山。
安禄山叛乱后,颇有远见的李亨知道平叛复国少不了李沁这个智囊,悄然派人去把他接了过来。
李沁见来了这些人,大声问道:“何人胆敢靠近城门?再往前走,可要放箭了!”
最前面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子坐在马上,浑身的锦衫沾满血迹,面色灰暗,在夜色中看不真切,但可以感觉到她已是筋疲力尽,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的坐不稳。旁边有十几个宫女、太监装束的人。
马上女子望了望城楼上的皇帝,娇美的声音微微颤抖:“城头上那位可是我的皇兄?我是玉荣啊?”
“玉荣?”肃宗愣了一下:“寿昌公主?”
“皇兄,正是小妹,快开城门。”
李沁疑云满腹:“你真是寿昌公主?为何深夜至此?”
马上女子声音充满哀楚,似是对往事不堪提及:“皇兄,驸马贪图富贵,投降叛贼,却并未讨得他们的欢欣。半个月前,我与驸马去城外郊游,回来途中碰上了叛将崔乾佑,小妹遭到了他的无礼羞辱。
“驸马为保护我,与他们理论,一言不合,动起手来,可是他们人多,驸马被他们杀死,我与慌乱之中带着身边这些人拼命逃了出来。十几天来,我没有好好吃过一口饭,睡过一夜觉,好不容易才赶到灵武,皇兄,快开城门!”
李沁为难了,如果打开城门,福王定会乘虚而入。此刻,福王肯定是在附近等待机会。他犹豫不决,一向以洞察世事‘智慧无双闻名天下的他也有犯难的时候。
“公主,非是为臣不肯开门,只因目下福王他们三位皇子,也就是公主的皇侄正在进行攻城演习,城门一开,福王会在第一时间入城,打破了皇上的计划。公主,明天再进城吧!”
“你是何人?”寿昌公主怒问:“开不开城,难道由你做主吗?我的皇兄为什么不肯与我说话?”
李沁拱手道:“为臣乃皇上赐封的扶国军师李沁,是这次三位殿下比赛夺帅印的总裁判。”
寿昌公主含泪问:“不过是个演习,皇兄,你真的忍心为了一场演习,让你死里逃生的妹妹因伤重而死在城外吗?”
李亨听得心酸,大为不忍。只是李沁说什么也不肯开门。因为李沁与郭子仪是自己任命的裁判,他虽贵为皇帝,也不便干预。无比难过的望望寿昌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