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息怒,外臣失言了,请陛下宽恕”执失思力不自觉的单膝跪地请罪道。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一甩衣袖,又坐了下去。
这时,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出班劝李世民:“陛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执失思力虽然言语无状,但请陛下看在他的使节身份上,饶他一命。”
尚书左仆射萧瑀也出班奏道:“陛下若有气,按照礼节打发执失思力出城便是,万勿行刀锋加颈之事,平白落人口舌。”
李世民呼了一口长气,平静了心情,对执失思力说道:“既有两位爱卿为你求情,朕便不杀你。不过,朕若就这样放你出城,倒是让颉利以为朕惧怕了他。朕先将你囚于门下省,待打发了颉利,朕再寻你说话,你服是不服”
执失思力连忙拜谢不已:“外臣但听陛下处置。”
李世民一挥手,自有站殿武士上前,将执失思力带下。
“众卿,从刚才这执失思力身上,可曾看出什么端倪。”执失思力走后,李世民向文武官员问道。
中书令房玄龄出班奏道:“陛下,臣观这执失思力,觐见劝降是假,试探我大唐态度是真。其人夸夸其谈,实乃外强中干之兆。由此可见,颉利虽兴大军,然其攻城之志却不甚坚。”
兵部尚书杜如晦也附和房玄龄之奏,道:“房大人的分析,一阵见血。那颉利和突利虽然兴兵二十万,然这二人本就深有矛盾,他们各自统领的兵马,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各部落之间多有龃龉。如此,长安虽空虚,然突厥人战意亦摇摆不定。若细心谋划,我大唐并非只剩坐以待毙一途。”
程咬金这时忽然插嘴道:“说了半天,不就一个意思么,突厥人不一定非要攻城,只是想来占占便宜也说不定。”
李世民和众文武皆哭笑不得,程咬金这个莽子,倒是一语中的。
第24章 渭水之盟(二)
就在李世民于太极殿大骂执失思力的时候,泾阳城南穿风谷处尉迟恭的大军也开动了。。网进军的方向,自然是长安。
天亮后,留守泾阳的阎立本也赶到了穿风谷。与他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万名泾阳城的百姓。这些百姓都是男丁,有老有少,老的大约四十多岁了,年幼的也就是十三四岁的样子。
令赵云泽感到好奇的是,这一万名百姓,居然人人手中都拿着一杆旗子。那些旗子的颜色、规格不一,上面绣的图案、字号也是不尽相同。
“阎兄,你带这么多百姓来干嘛”赵云泽耐不住好奇,向阎立本请教道。
阎立本神秘的一笑,道:“无他,疑兵而。”
赵云泽恍然大悟:“吓唬颉利的”
阎立本点了点头,道:“你们在穿风谷打的热闹,阎某也是一夜未合眼啊。制作军旗、召集百姓,同样忙的不可开交。”
“莫非大总管就是为了等你们。”直到此刻,赵云泽才明白了尉迟恭的安排。
阎立本道:“疑兵之计,最忌消息外泄。定计之时,只有我和大总管知晓,没有通知赵兄,还望万勿见怪。”
赵云泽自嘲道:“我就是个从九品的小官,哪里敢为此事见责于阎兄和大总管。”
阎立本轻轻摇了摇头,道:“此战过后,以赵兄的功劳,怕是要连升数级了。”
“那敢情好借阎兄吉言,要是李二陛下真的给我升官,到时请你喝酒。”
赵云泽嘴一秃噜,把“李二陛下”四个字说了出来,话刚说完,他就意识到不妥。。
果然,阎立本眉头一皱,口中呐呐:“李二陛下”
“呃,口不择言,口不择言。”赵云泽尴尬道。
阎立本笑着摇了摇头,道:“赵兄,你这张嘴呀在军中都是粗豪汉子,倒是没人在意,可今后若进了长安为官,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为之呀。”
赵云泽朝阎立本一拱手,郑重道:“赵某受教了。”
这时,有尉迟恭的亲兵过来,催促赵云泽和阎立本出发,两人不再多言,各自带着队伍,跟随在大军之后,向长安进发。
长安城北,渭水河边,突厥大军面向长安城列起了大阵。
“叔叔,执失思力去了这么久,怎么还没回来。”
中军位置,突利可汗向他身边的颉利可汗说道。
突利可汗今年才二十三岁,身形较为瘦削,面白无须。他虽然也是突厥一部可汗,可比起已经四十七岁的颉利可汗来,难免有些稚气未脱的青涩之感。
反观颉利可汗,身形魁梧,生的一脸横肉,望向长安城的眼神中透出凛凛寒光,草原霸主的气质尽显无余。
“大概是李世民留他作客吧。”颉利轻飘飘的说了一句。
突利微不可查的翻了个白眼。哼,说的好听,还作客别被唐朝皇帝杀了就万幸了。那位李世民陛下,可是个狠人。
“叔叔,咱们都已经列出大阵了,怎么长安城还没有任何动静呀”看着一如平常的长安城,突利狐疑的说道。
颉利道:“我也正在奇怪呢。按说,咱们兵临城下,就算是长安城中兵力再少,可青壮民夫总是有的。李世民随便一动员,此刻城墙上也应该是人头密集,做好防御我们攻城的准备了。可现在却毫无动静,城墙上也只是那些例行值守的士兵。”
“会不会是李世民想投降”突利猜测道。
颉利用看白痴一般的眼神横了突利一眼,道:“李世民这个人,要他的脑袋可以,要他投降,连想都别想。”
“那唐人到底是在”
突利的话还没说完,身边一个亲卫突然手指长安城,说道:“两位可汗快看,城门打开了。”
颉利和突利同时望向长安城城门位置。
那里,是长安城北门玄武门,也是皇城的北门。此刻,大门打开,一队皂衣黑甲的骑兵陆续开出。
这队骑兵不同于别的唐军,不但马上骑士全身披甲,就连战马身上,也批着甲胄。马上骑士人人手持长长的马槊,腰间还挂着横刀。
全部出城后,这队骑兵一分为二,在城门两边雁翅摆开,共约两千人的样子。阵型摆好,人马皆肃然,偌大的队伍,除了军旗的迎风猎猎之声,竟再听不到别的响动。
人马不动如山,然而那份沉稳中,却透露出凛凛杀气。犹是只有两千人,但渭河对面的突厥将领,却人人不敢小视这支骑兵。
“是唐朝的玄甲军。”颉利只从装备上就认出这队骑兵的身份。
“玄甲军那不是李世民的亲卫部队嘛。”突利说道。
颉利点了点头,静心观察对面情况。
玄武门城门洞里,萧瑀正在苦劝李世民。
“陛下,您乃一国之君,切不可轻易犯险呢”
另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文官也说道:“陛下,您还是再考虑一下吧,老臣实在不放心让陛下涉险。”
此人名唤高士廉,官拜侍中,乃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的亲舅舅。
李世民端坐马上,用力一摆手道:“众卿勿忧,朕十六岁便起于军阵,什么样的险恶没有遇见过。区区颉利,一化外蛮族酋首而,在朕眼中,实不足惧。朕这便亲去会他一会。”
高士廉和萧瑀还想再劝,一旁的房玄龄却说道:“既然我们已经看破了突厥实乃外强中干,陛下此去,正显我大唐对其蔑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