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轻易就办成了。原来我还以为你来北边不过是赌一口气,过来才知道你是早有算计了。”
杜仲平就道:“我自是早想好了的,和杜家人赌气哪里犯得着呢。再说我们本就是一家人,不过是个名分罢了,我既说了要与你脱籍,当然说到做到。虽说你不在意,到底良籍底气也足些。再说,我是为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立足,兄弟总要比家人顶事些才急着办的,分田也多分几亩,哪里就心心念念了?”
杜安看他越说越急,耳朵微微有些红了,就知道他这少爷有些臊了,赶紧转了话头:“听赵八说,王家嫂子的娘家兄弟砌的好火墙,炉灶上多烧点,整个屋子都暖了。咱们刚来,只怕冬天受不了,不如也砌一个吧。”
“好是好,只是不好让人白帮忙呢。”
杜安道:“这倒是,只是看王嫂子那性子,要是给钱只怕要恼。”
杜仲平一拍手道:“有了,我们只说为了贺你脱籍,办一桌酒,只请几个熟人来吃,到时求了他,又请他吃了酒,又不刻意。正好还有赵八可以搭把手。”
二人商议定了,各自洗漱安歇了。
——————————————————————————————————————————
第二天,杜仲平果然就去请了人晚上来吃酒。
杜安只得把收拾院子的事放下,找了赵八带着到村里买了各样菜蔬,又买了几坛苞谷酿的烧酒回去,就张罗起晚上的酒菜来了。
赵八也是个热心肠的,这几天帮着杜安挖菜窖一起干活,感情就更好了,听说了杜安脱籍的事,也很为他高兴。就把方胜叫过来帮杜仲平带孩子兼作伴,自己帮着杜安杀鸡宰兔的打打下手。
赵八一边忙,嘴里也不闲着:“里正看人果然准,说你家小秀才是个好的,刚安置下来就给你脱了籍,真是个有情义的。你也没白为着他操心。”
杜安道:“我们本是奶兄弟,他从小就没在我跟前摆过架子,有什么好的总想着我。头几年日子不好过,没人敢刁难主子,倒是明里暗里给我下了绊子,我就叫老爷很罚了一回。他就记在心里,总想着这事了。在南边难办,试了几次也不成,我已经把这事放下了。谁知他到底在这边办成了。”
叹了口气道:“我只怕有人借着这个由子为难他。知道的说他重情义,不知道的怕是会说他借着我的名义多要地,占便宜呢。”
赵八就笑了起来:“这却是你想的多了。俺们这里最重义气,你且问问这里多少人都是靠着兄弟们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家小秀才这事一做出来,人都说他重情义,值得交呢。你放心,只有赞他好的,没有说闲话的。”
听得赵八这么说,杜安就把心放下,把心思都用在做菜上了。
里屋杜仲平两人也没闲着,方胜坐在炕上,手里拿着本书,心思却大半放在身边的谨儿身上。
谨儿稳稳坐在一边,身前摆着个碟子,放着些干果,谨儿正一粒粒吃着,好像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似的。
杜仲平正在地上整理着他一路上买的众多干果蜜饯,是不是让方胜尝尝,方胜说好,他就在碟子里装上些,留着过会下酒。
方胜就说:“你家谨儿真是听话,不哭不闹,可是省心呢。”
杜仲平道:“谨儿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小小年纪跟着我从南到北,只望我以后有些本事,省的委屈了他。”
方胜心细,想着里正话里的意思,这杜仲平大家出身,只是父亲偏心,只得三个人相依为命,到燕北苦寒之地讨生活,小小年纪殊为不易。因此看他话中有些悲伤,忙说起些药材之类的,又说到时怎么采药,又可采些山货,若遇上蘑菇正好晒干好炖肥鸡,最是有味儿等等。杜仲平知道他好心,顺着他搭话,渐渐就高兴起来。
日头刚偏西,里正等人就来了,还有人带了些枣子、山里红之类的来。人到的齐了,杜安和杜仲平就把才买了没几天的大圆桌子支起来,就放在东屋里。众人团团围坐,杜仲平抱着谨儿陪着说话,杜安就张罗着上菜。
要说这村里比起十里八乡的都富庶些,可到底不比南方对吃的讲究,因此杜安的手艺很是受了一番赞扬。
杜安与杜仲平为众人倒上酒,齐齐举杯向众人敬酒:“万没想到我们兄弟竟能过得这样好,都是各位如此照顾才有我们兄弟今日,谢意都在酒里吧。”说着,二人都是一饮而尽。
众人都道:“痛快!”也都干了。随后便边说笑边吃起酒来。
席间,杜安就趁着话头请里正的妻舅李二哥过两天来砌火墙,李二哥一口应了。
里正又让他们准备准备,明日要带他们去看分的田地,后些日子又要带他们上山。二人忙谢过,又敬了一轮酒。天黑透了,众人才尽欢而散。
送走了人,独赵八与方胜留下来帮忙收拾。赵八最爱说话,又吃了酒,就不停口的赞杜安手艺好,又赞杜仲平厚道,没有秀才的酸气,又说这样厚道人才能放心留下等话。方胜见收拾的差不多,赵八又收不住嘴,忙告辞了去,架着赵八走了。
谨儿早睡了,杜仲平铺好被褥,给他脱了衣服安置他睡下,就到灶间帮着杜安收拾碗筷剩菜。杜仲平喝酒脸就红的关公一样,酒量却不小,虽说喝了不少,脑子却清楚。
一边轻手轻脚忙着,一边跟杜安说话:“今天看来咱们是歪打正着了,好像突然就不把我们当外人了,不像之前好像总隔着一层似的。”
一边说,一边觉得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就得意起来 :“果然少爷我人品好。”
杜安看他喝了酒,红红的脸又有点傻乎乎的样子,心头一软:“老天爷看着呢,好人总要有好报的,你吃了那么多的苦,老天今后必给你找补回来呢。”
4、第三章
第二天,里正果然叫上二人连着村子里后来的几个人去看田地。
把谨儿托给方胜照应后,杜仲平与杜安二人跟了上去。
分给后来之人的地都在那条河的对岸,从一个土坡缓缓下来直到河边,在据河边几丈远的地方,陡了下去,河水看着很清。河边缓坡上,绿草丛中还开着野花,嗅得到隐隐的香气。
里正对着锦阳城的方向一抱拳:“袁将军的军令,来燕北屯田的壮丁,每人分田二十亩,免三年的税。发下的种子粮食,乃是救急的,等各位有了进项,粮食也好,银钱也好,三年内还清。三年后,十成里只收两成的税。”
这样的税收比起南方却是少多了,众人不免又说些感谢的话。里正等众人议论平下来,又说:“这片地虽只粗粗的开过,但却是肥田,只要用心耕作,不怕没收成。杜秀才是有功名的,可分五十亩地,只要名下田地不超过三百亩是不用纳税的。这也是袁将军爱才得意思。另外还有大片的荒地,开荒的三年免税,地价也便宜的很。”
又让众人抽了签,分了地,划了地标,里正就先走了。余下众人在这里看自己的地,琢磨来年的春耕。
里正分田很有些传说中燕北的爽快劲,只将田地二十亩二十亩的划得一块块,每一块地都有挨着水边的,也有地势高些的,众人抓阄倒也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