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再说了,她们两个都是正妻,只要配合好,还真不担心出现什么争宠的事情。于是给秦有福纳妾的事属于议事日程上的。再有就是该怎么让秦府辉煌下去的问题。毕竟熊婉儿已经管理秦府多年了,生意上的事的一般也都是她管的,这个事情就算想交给朵蓝她也接不过来。旗人家的闺女就没有接受过经商这方面的教育,对于她们来说,热汤热水热炕头才是女人该管的。于是生意上的事情还是归熊婉儿负责。朵蓝嫁过来的时候带来了不少人,再说从小就跟母亲学着管家,这部分的工作交给她是合适不过的了。两人一分工,秦府上下就剩下秦有福该怎么管了。
要说秦有福也不难侍候,别看他平时看着闲着的时间挺多,可是熊婉儿知道,秦有福没事干就琢磨些乱七八糟的事,反正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是什么。之前有一段时间因为秦凯旋还小,再加上又让皇上免了品衔,秦有福算是老实了一阵,整天在家带孩子,还一套一套的,恨不得连怎么奶孩子都能讲出点门道来,听着还挺有道理的。熊婉儿觉得不管秦有福说得对不对,他肯定不能害了自己的孩子,便照着做了,也别说,小家伙还就是比一般人家的孩子长得结实,倒是让熊赐履挺高兴的。后来熊婉儿遇刺,秦有福算是真的给惹毛了。熊婉儿万万没有想到,秦有福平时那么怕死的,居然会跑去跟皇上要求带并出征,而皇上居然会同意熊婉儿很是高兴自己的丈夫是个有担当的,却又为自己丈夫上战场而提心吊胆的。不过熊婉儿清楚,这是既然已经定下来了,自己如果再纠缠不休,只会给丈夫增添烦恼。于是作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也好让秦有福放心。按照熊婉儿相反,秦有福请命出征多数还是想样自己安心,表现出一点男子气概来。平叛的军队数十万人,秦有福不过带了五千全火器营的军士,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可是后来看报纸她才知道,秦有福他们数次历险,却全歼了大周的全火器营,还打下了咸宁和岳阳,甚至在回来的路上也歼敌数千,可以说是万分危险。还好老天保佑,除了辫子让火给烧了以外,秦有福算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皇上不但大加褒奖,甚至还给自己添了一个姐妹。要说起来,熊婉儿最不放心的就是怕秦有福再脑袋热起来跑去带兵打仗。
于是,熊婉儿和朵蓝分配好家里的事以后就开始算计着怎么管管秦有福。按照她们的想法,秦有福可以不当官,家里也用不着皇上再赏什么,只要秦有福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平时闲了带带孩子,高兴了搞点发明创造什么都没问题,反正再上前线是不行了。按照熊婉儿的意思,不管是她还是朵蓝,这段时间得好好调养好身子,争取赶快怀上孩子,不管是谁,只要肚子里有了货,就不怕秦有福脑袋一热跑前线去了。反正秦府不是什么大规矩的门第,再说三个人本是夫妻,有什么说什么,也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于是,两个人商量好了以后便直奔书房,本就是打算跟秦有福摊牌的。
谁知道走到门口的时候听到秦有福正跟石榴对话,前面的没有听清楚,只是听到什么皇上为难秦有福,不管熊婉儿,朵蓝也急了起来。还是熊婉儿镇定一些,心知道皇上应该不会怎么的秦有福,毕竟秦有福可是刚刚打了胜仗回来的,于是一把拉住了急急忙忙打算进屋询问的朵蓝,做出一副不经意的样子走进屋里。
一番询问之后,熊婉儿和朵蓝放心下来,虽然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安排秦有福这个连弓都不会开的人写什么办军校的条陈,但是凭以往的经验,这事到头来十有会落在秦有福的头上。别看谁也没有办过军校,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军校既然是训练低级官佐的,那么就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就是说,秦有福一时半会是不会上前线了。熊婉儿心中有数,自己和朵蓝的这个丈夫什么都好,就是学问太差,别说论文赋诗了,就连写字都是皇上逼着学的,平时难得秦有福有求人的时候,这会为了写文章求到自己的头上了,正好把和朵蓝商量好的事情说出来。熊婉儿知道,秦有福别的不敢说,但是诚信二字是有的,只要他承诺了的事情,肯定就会尽量去做。
“帮你写点东西不难,这本就是为妻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刚才我跟妹妹商量了一下,有一个条件你是必须答应我们的。”熊婉儿牵着朵蓝的手,不紧不慢的说道。
朵蓝进这个家门的时间还短,当时的社会情况,这样跟丈夫说话可是不合适的,要不是考虑今后还要相处,况且熊婉儿比自己有经验得多,朵蓝都恨不得开口劝熊婉儿了。即便是这样,朵蓝握着熊婉儿的手上也出了一手的汉。
熊婉儿是很细心的人,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她不动声色的用小指在朵蓝的掌心上轻轻的挠了一下,示意朵蓝放心。
果然,秦有福焦头烂额之际,根本也没考虑那么多(其实换个时候也同样),满口答应着:“行行行,有什么你说就是,赶快帮我写折子是真的,康熙等着看呢”
熊婉儿是听习惯了秦有福叫康熙的,可多蓝却想都没敢想过,一听秦有福这么说,当时就开口道:“老爷,你这么能这么称呼圣上?这要是让外人听到了,咱们可就麻烦了。”
秦有福本就没拿这当回事的,现在见朵蓝害怕了起来,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了,赶忙劝慰着:“好好好,以后我都叫皇上好了。婉儿,还是说说你的条件吧。”
熊婉儿松开了朵蓝的手,微微摆了摆手:“不是我的条件,是我们的条件。我已经跟朵蓝商量好了,今后你如果还想要这个家,就千万不要再像这回这样跑到前线去,你连弓都开不了,打仗本就不是你的事,犯不着出这个头。”
朵蓝一听熊婉儿的话,脑袋点得像鸡啄米似的,明确表示赞同。
秦有福苦苦的一笑:“谁有病才想去打仗。我是实在气不过了,吴三桂也太过分了,怎么着都不该对女人动手,有本事他杀康熙去,干嘛找我这小人物的麻烦。”
秦有福这边气鼓鼓的,朵蓝可吓坏了,秦有福的这个言论若是传了出去,大不敬是肯定的了,至于还有什么罪就得商量了,于是连忙开口:“老爷,您能不能说话的时候小心些?刚才那话若是传了出去,怕是咱们一家人的脑袋就都不稳了,”
“朵蓝,你别理他,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刚才还说得好好的,转眼就忘,这样的人是信不着的。”熊婉儿的胳膊断了以后,性子也似乎变得强硬了起来,如果说以前一直是个小女人的形象,现在至少也是女强人的面貌了。
秦有福一听坏了,熊婉儿一般可没有这么尖刻,这会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高兴了。连忙上杆子求饶:“两位夫人,那么就饶了我吧,我也不是故意的,再说了,皇上已经有意思让我当军校校长的,这军校只管训练学院,也就是未来的官佐,不管打仗的事,你们放心就是了。”秦有福当然明白,这个时候,老实点没有坏处,计较起来是给自己找麻烦。
“哎,也罢,谁让你是我们的夫君的,为妻也就这点本事,还是帮帮你吧。”熊婉儿很是知道深浅,她清楚,像秦有福这样的,不能逼得太紧了,否则谁也说不上会出什么问题,现在不过是要写一个奏折,帮帮他就是了,其实这东西并不难写,只要是秦有福不会组织罢了。
“这就太好了”秦有福总算是见到阳光了,当时兴奋得叫了起来。
于是,一份由秦有福口授,熊婉儿整理,朵蓝补充的军校办学折子出台了,虽然后世不断的添加新的内容,但是大家都认为,秦有福所写的这个折子才是真正军校的经典,是军校的灵魂。
……
第一百四十章 秦有福的道路
第一百四十章 秦有福的道路
第一百四十章 秦有福的道路
“看来这个秦有福还是很有些能力的么,如果按照他的这个思路办军校,那么用不了几年,目前满、蒙、汉各旗只识旗主而不知道有兵部、不知道还有朕这个皇帝的情况就能很快转变,假以时日,朕就不需要考虑如何协调各旗之间矛盾的问题了。WWw! ~”康熙坐在榻上不紧不慢的说。
虽然还有两个多月才过年,但是早就已经开始下雪了,南书房里已经烧上了炭炉,这会进到屋里还是很暖和的。
不过索额图、纳兰明珠和康亲王几个却感觉不到屋里有多暖和。皇上听了秦有福的话想办军校的事情早就传开了,朝的武大臣们也就秦有福上的折子多次讨论,谁都看得出来,一旦成了这个军校的校长,那么天下的武将无有不是其门生者,这对于一贯尊师重教的国人来说,军校校长这个位置可太重要了。为了获得这个军校校长的位置,各路诸侯各显神通,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不过这事到头来还是得由皇上定夺,于是大家纷纷递上了折子,今天是见分晓的时候了。
“皇上说得是,秦有福这办军校之法的确聪明。满、蒙、汉八旗个有特点,满人勇武,蒙人团结,汉人多智,虽同属皇上统领,可各旗部之间谁也不服谁,便是同一部族的,也因为待遇不同而彼此不太往来,各旗主更是甚少往来,长此以往,不但我大清军力下降,也容易出现尾大不掉的问题。先如今三藩是撑不了多久了,但还有台湾问题,蒙古草原太平了这些年,也开始有些不太对劲的苗头,正是我大清需要精兵强将的时候。 ~但是由于缺乏管理,有些偏僻的地方已经开始生吃空饷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大清是马上得的天下,当年有功之臣分封褒奖之人甚多,当年祖辈所得之爵位除世袭罔替之外,多还是有些品级的,就像臣的几个重孙,便是不能袭爵的,皇上也都会看在老臣的面子上给个品衔,可是老臣心明白,这些在京城里出生长大的孩子,从小就顶着康亲王府的头衔,便是纨绔一些,一般人还是会给些面子的,可是像他们这样开不得弓舞不动刀的,若是当真到了两军阵前,别说上阵杀敌了,只要不跑就算是强的了,这样的人又怎么能领兵?所以臣以为,军校是一定要办的,而且一定要掌握在皇上的手里。便是现如今的军将领也该回军校接受些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我大清军力和指挥水平不至于降低,才能保证在需要用人的时候有人可用。”怎么说康亲王都是皇上最信得过的,这样重要的决策当然是要表意见的,这也是老王爷的保障手段之一。
索额图在朝的地位是一等一的,现在的太子可是他的外孙,算起来跟康熙算得上是自己人了,再加上位高权重,说起话来的分量也是不轻的,反正屋里就是他们几个,康亲王说完了,自然就轮到他了:“皇上说得是,正如康亲王刚才分析的,若是这军校一搞起来,我大清军力和指挥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臣仔细分析了一下秦有福的折子,说句老实话,臣自问论起写章的水平,十个秦有福捆在一起也写不出臣的水平来,可是对于办军校这件事,怕是十个臣也想不出那么多门道,好在秦有福这个人不是个权臣,无心官场,倒是不虑的,否则臣怕是要全皇上将其除之以绝后患了。”
要不怎么说当官的都不简单呢,别看索额图说得不多,可这其透露的出来的信息可就多了。 ~他先是不动声色的捧了康熙,接着又拍了康亲王的马屁,临到头了,用笑话般的语气自我吹捧了一番,最有深意的还是后面的几句话,先是说明了秦有福于办军校这件事情上是有能力的,他索额图已经是朝廷的人尖子了,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他明确表示不如秦有福,换句话说,他是支持秦有福出来办这个军校的。但是老家伙话头一转,直指秦有福的身份,不但提醒康熙要时刻注意秦有福,还提醒康熙别给秦有福当什么官。秦有福不愿意当官的事包括康熙都是知道的,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康熙等人也算对秦有福放心了,在他们看来,秦有福这个人不说淡泊名利,但是可以肯定,这家伙是个懒的。除了挣钱的时候会动点脑筋以外,平时最好是整天歇着,要是不逼他一下,打死他都不愿意动弹,更不要说拉帮结伙的折腾什么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人用起来放心,不用担心他想搞什么名堂。但是索额图的话是在提醒康熙,让康熙警惕秦有福,千万要注意他还会不会利用办军校的事想什么歪门邪道。秦有福有办法是大家都公认的,军校的事又是一个新鲜事物,谁知道秦有福会不会把脑筋动到这里?其实索额图说这话还有另一个意思,毕竟他是赞同秦有福出头办军校的,但是他今天把话说在这里了,一旦秦有福办军校的时候出了什么问题,他索额图大可以用今天的这话来搪塞,谁也拿他没办法。不愧是老臣,手段就是高明。
纳兰明珠也不是白给的,别看他在这几个人当的地位最低,可是能进这南书房跟皇上谈办军校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他已经进入了大清的决策层,到了这个时候,当然得要表一点有建设性的意见:“皇上,臣以为,秦有福折子上的办学手段和方法是可以接受的,臣相信我大清泱泱大国,如秦有福这般有能力却不愿为官的人不是个别现象,为了鼓励有能力有才学的人为国出力献策,是否可以考虑由地方推荐,各督抚专门派员考评,将这些有能力的博学鸿儒之流请进京来,或是专攻其精专之事,或是派往地方为官,相信此举定可令天下有能者仰视皇上的大度,能起到千斤买马骨的作用。同样,在使用秦有福的事情上,臣以为倒是无需介怀,毕竟秦有福挂着皇家顾问的头衔,只要他以皇家顾问的身份出任大清军校之校长,校内之学生当然明白他们之所得乃是皇上的恩典。至于如何管教学生,自然有教习负责,校长之职权在于制定教务和管理军校之教学科目,这样一来,就大概就无需牵挂太多,只等接受合格的低级官佐了。”
康熙一直在听着三位大臣的话,康亲王的话有道理,但是只是给了康熙一个定心丸,没有多少意思,索额图说的倒是让康熙心有些不自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坐在龙椅上就需要关注各方面的情况,有时候一些细节可以决定成败,对康熙来说,如果风险评估时现风险比较大,宁愿采取稳妥一些的办法,毕竟他最需要的是稳定。倒是纳兰明珠说的让康熙眼前一亮,康熙为什么着急上火的要纳孔家的人为妃?位的就是孔子这块金字招牌。这个年头,只要抓住了读书人的心,天下就很难乱起来,因为有能力读书都是些小有资产的,就算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也不会愿意这个天下乱起来。别看大清入主原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但是不少自命清高的读书人或者是被称为大儒的,一直还抱着大明的排位不肯放手,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人始终敌视大清,认为大清统治是异族统治,这个江山早晚还是要回到汉人手里面的。可是他们那里知道,如果可能,康熙情愿自己马上就变成汉人。毕竟坐上这龙椅不容易,让谁下来谁也不会干的。如果能拉住这些博学鸿儒,自然就可以借重他们的影响力稳定大清的统治,而且这些人当多数还是真有本事的,根本就是两利的事情,自然是一件好事,看来这纳兰明珠还是真有点本事的。恍恍惚惚的,康熙似乎觉得自己曾经听说说起过这个办法,虽然说法不同,但是大概意思肯定是一样得,这个人会是谁呢?
这个时候当然不是考虑这个摸不着头脑的事,康熙今天叫几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