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多大,别人家的女儿连铅笔都握不稳哪。
好心的邻居建议我5亩地全种上柑桔,我不以为然,我注意到因为柑桔走俏许多农户争先恐恐后的现象,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和自己与水水蜜桃的不解之缘,还是决心5亩山地全种上水蜜桃。山地、坡地通风透光,排水良好,栽种桃树病害少。桃喜光,我选择在南坡日光充足地段建园。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我栽种水蜜桃,不是他们所说的什么运气好,我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科技加勤劳等于致富,正如客家话所说,“靠一双手总饿不死人”。
树成型了,而且开始投产,但是我发现这五亩水蜜桃的品种不一样。原来,浙江奉化刚刚栽下了这些树苗,又兴起了一股葡萄热,家家户户忙着搭架栽葡萄,于是他们把桃树苗连根拔起向外出售,我恰恰从这里买进了树苗。不同的树结异样的果,我发现几棵树形矮小。叶片较特殊的水蜜桃树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我一边忙着查阅参考书,一边请市农业局经作站的专家来一起鉴定,确定这才是真正的“玉露水蜜桃”。这引起了农业局领导的重视,局长多次前来参观,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面发展玉露水蜜桃。我开始培育玉露水蜜桃树苗,村人争相订购。大家由衷地说:“传清真是慧眼识玉露。”
我一面忙着培育玉露水蜜桃树苗,一面进行大面积种植,边实践边总结,稳靠地掌握了一套关于玉露水蜜桃育苗与种植技术。实践证明我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我的玉露水蜜桃树苗供不应求。这套种植方法被誉为“传清种桃法”,我认为一点都不为过。
我种植玉露水蜜桃的面积越来越大,达到一百多亩,每年可以卖四五万,比我以前的工资高多了,我也跟着玉露水蜜桃出了名。后来,桃源市山地综合开发现场会在武陵村召开,专家们对我推广种植水蜜桃的做法大为赞赏,证实玉露水蜜桃是我省不可多得、为数不多的优良品种。他们认为玉露水蜜桃的种植大有可为,大有潜力可挖,市经作局还向省里申请建立万亩玉露水蜜桃生产基地的专项补助资金。经作局长送了一块牌匾给我,上面写着“科技先行,勤劳致富”。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是个书法家,参观了我的果场后,挥毫泼墨,龙飞凤舞地写下一幅对联,“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这正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啊。
我看到村里头大部分村民几乎没什么副业可做,以割松脂为业。割松脂苦啊,天天起早摸黑,又怕老天多雨。收油的时节,挑着沉重的松脂,往返于陡峭崎岖的山路,我想起这些心头就一阵阵紧缩。虽说行行出状元,武陵村原先搞种植的人很少,大家都争着割松脂。村里树少,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的要求,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有一个年轻的农户叫陶火旺,按辈份是我的侄儿,他的山地跟我紧挨着。陶火旺不听我的劝告试种了几亩香蕉,天天忙着除草施肥减少病虫害,果实结出来了,请我尝尝,让我大倒了一回胃口,这哪里是香蕉的味道,简直是腐烂的臭鱼。我告诉他,香蕉不适宜生长在武陵村,漳州那种气候才是香蕉盛产的根本。缺乏科技知识如同盲人摸象,瞎碰乱闯是行不通的。从此后,陶火旺在我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桃源的气候状况、土壤性质;我推荐给他一批科技书籍,他非常肯学,一有空就钻进书堆里,虚心向我请教。我有观察植物生长的习惯,站在果林中,我似乎能听到果树开花结果成熟所发出的声音。陶火旺也在我的影响下学会了观察植物生长,值得庆幸的是,爱学习的不止他一个,慢慢地,村里的年轻人都自觉向我靠齐。
第二章:仇恨(10)
这件事给全村的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种植课,让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巍巍大山。向我求购树苗、请教种植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卖给他们要便宜,便宜不够,还得教会他们怎么种才行。每年果实成熟的季节,乡亲采摘桃子唱着喜悦的歌声,挑着桃子欣喜地哼着小调,整个武陵村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村里人有送礼物给我表示感谢的,我一概不收,大家能脱贫,过上好日子,那是我最大的安慰啊!
武陵村靠种水蜜桃致富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桃源市。慕名前来取经的人,我总是让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不论哪里来的果农,我都同样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技术,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种苗。对那些实在困难的农户,我二话不说,免费给他们树苗,玉露水蜜桃就出现在各乡各村了。
这样一来,上山管理果树的时间就越来越少,我就有了办班的打算。我想,将想学种植技术的农户集中起来,定时间分批培训。恰好,市科委也有这种计划,“家庭科普燎原电教班”就应运而生了,挂靠在市科委。我筹了一点钱,买几十套课桌椅,买黑板、粉笔擦、粉笔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庄严的感觉,我又要传道授业解惑了。
选定了场所,一切准备就绪,我开始上课。每次讲课,我都要洗个澡,换上干净的衬衫,似乎回到了学校,又上了讲台。
这个班成了种植户们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各种果树种植、病虫防治等问题的场所。不久,我又成立了“武陵果树研究所”,几个热心的年轻人都参与进来了,这个研究所的成立是武陵村里程碑的事件,标志着农民不再以“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方式生产,他们意识到了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具备了新型农民的基本条件。这样,水蜜桃的种植也就后继有人了。
闽粤赣著名的水蜜桃之乡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人心险恶,我再也不跟人打交道了,只跟桃树打交道。桃树虽然不会说话,但诚实可靠,我付出一分劳动,它们就用一分的花朵和果实来回报我。真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
听完陶传清的回忆,我心里涌出一种白痴般的木讷,不是被陶传清的话惊呆了,而是心里黑暗,心里一黑暗,眼睛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自己的母亲,况且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那么,这个灿烂的世界到底掩盖了多少丑陋的阴谋?有多少善良被踩在脚下、烂在泥里?又有多少冤屈死无对证、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我抽一根草芽叼在嘴里,仅提一个问题就离开了桃树林。
“他是谁?”
太阳落山了,晚风送来青草的气息,也送来浓郁的农药味。陶传清打了个响亮的喷嚏,不知是鼻子痒还是苦想,总之是皱起眉头说:
“我为什么不申诉,就是搞不懂他是谁。我把可疑的男人一一列在纸上,又一一删除了,谁都可能,谁都不可能。”
12、水果西施
难道这桩悬案就无法破解?母亲不愿说,陶传清不知情,档案上没有体现,到哪里去找线索呢?桃汛,这个陶家的长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年老成,懂事得早,能不能从她那里寻找蛛丝马迹?
我挂了几次桃汛的手机,都因信号不好无法接通;直接找到她家,只见鞋匠在做饭,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趴在饭桌上在写作业。
“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芽芽,豆芽的芽。”
“你妈妈呢?”
芽芽用铅笔指指说,“在里面装修。”
果然能听到响动,却见不着人影。这时天已经黑了,转悠半天,原来桃汛在一间密封的仓库里,明亮的白炽灯照得里面白花花的一片,桃汛在指挥两个工人干活。
见我不请自到,桃汛脸上掠过稍纵即逝的疑云。我说,“你的手机老挂不通,就找上门来了。”
“是吗?”桃汛举起手机仔细辨别,“真的没信号,说明我这个仓库封闭。”
第二章:仇恨(11)
我摸一摸贴在墙上的泡沫板,“这是什么仓库,放冻鱼的吗?”
“那是隔热层和防潮层。”桃汛说,“桃果贮藏的温度是0度,桃子大致可以贮藏半个月。但是我们哪里做得起冰库啊,几百万的投资,还不算,电费呢?我们卖的是水蜜桃,又不是熊掌燕窝,一仓桃子出去还不够付电费。如果将果实放在密闭的环境中,降低环境气体中氧的含量,提高二氧化碳含量,这种调节空气成分的贮藏叫气调贮藏。用于气调贮藏的仓库,要有良好的隔热层和防潮层,要密封得好。常温下依靠桃子本身的自发气调,也能贮藏一周时间,不会失水,好果率怎么着也有百分之九十多。”
一个在铺木地板的工人说,“不愧是水果西施,这么专业,听你这么一说,谁相信你是个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