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82部分

第282部分(1 / 2)

>州,孙可望带兵进入衡州,李定国再退,直接退往广西。并将广西和湖南通道烧毁。

杨潮收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孙可望许诺,不是想拉拢自己,而是单纯的哄骗自己。是想稳住自己而已,可是这时候已经晚了。

立刻让使者向孙可望抗议,指责他挑衅内讧,希望他悬崖勒马,否则江南兵就要行动,大概是威胁起了作用,或者将整个湖南都收到手中让孙可望满足了,他停止了进一步行动,并没有南下攻击广西的李定国,而是真的回军到了贵州驻扎。

此时大西军中,孙可望一家独大。

原本四兄弟中,艾能奇在进入云南平土司沙定洲之乱的时候就战死了,刘文秀负责攻击四川,一开始极为顺利,整个四川几乎都收复了,可是在川北保宁府遇到了清军派来的吴三桂,一番激战之后,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刘文秀败退。

结果回到云南之后,孙可望立刻就惩罚了刘文秀,收走了他的兵权。

所以刘文秀才会恼恨孙可望,才会派人将他要还李定国的消息通知李定国。而刘文秀之所以能打探到这样的消息,也不是什么难事。当年四兄弟兼并了丞相和皇后党,瓜分了张献忠余部,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不在对方军中有几个心腹,或者至少自己的手下中,就有对方阵营中的高层。

其实李定国自己也打探到孙可望要害他,不全是刘文秀的通知,所以他才能确信消息,当机立断放弃了湖南南部,进入了广西。

刘文秀被罢兵权,李定国远走广西,孙可望拥兵三十万,盘踞湖南、云南和贵州三省,此时有种天下枭雄的感觉,不由得萌生出一种想要更进一步,在冀王上面戴一顶白帽子的渴望来。

在杨潮的斡旋之下,孙可望没有对李定国动手,却很快就对隆武皇帝动手了。

先是惩治了隆武身边的重臣李如月。

这个李如月是作死,起因是因为一个叛徒,广西的陈邦傅。

陈邦傅在孔有德占领广西后,就投降了孔有德,李定国攻入广西之后,擒拿了这个陈邦傅,将陈邦傅绑到了孙可望哪里,孙可望直接将这种叛臣贼子剥皮充草了。

而李如月以此弹劾孙可望擅杀勋臣。

隆武皇帝扣住了他的弹劾文书,生怕惹恼了孙可望,可是这个李如月是个不怕死的人,他当即将自己的奏疏抄录了一份,直接交给孙可望的手下,告诉孙可望他李如月弹劾了他。

结果孙可望一不做二不休,也将李如月剥皮充草,还将他一家几十口人统统杀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九节内讧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老实说,那个陈邦傅还真不是个好东西,他本是绍兴富户子弟,靠贿赂才得以中武举,在广西为将,无恶不作,在市井上欺压百姓,开设赌档聚敛钱财,放高利贷盘剥贫民。

适逢其会,这样的人渣有时却能一飞冲天,只因为迎隆武皇帝入广西,竟然获封国公,但是跋扈自雄,与朝中大臣勾结弄权舞弊。

等孔有德进入广西后,他一见隆武靠不住了,立刻投靠新主,甚至想要拦截抓捕隆武帝献给满清,从这一点上看,他比郑芝龙有种多了,郑芝龙出卖隆武的时候,还只敢撤兵让清军自己去抓,甚至还提前悄悄的通知了隆武皇帝,可这个陈邦傅却毫无顾忌,偷袭隆武皇帝不成,将他随性的大批宫女家眷却抓住了,全都献给了孔有德。

李定国收复广西之后,立刻将陈邦傅父子邦去交给了孙可望,孙可望将他剥皮充草,理论上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李如月此时昧着良心,硬说陈邦傅是大明勋臣,孙可望杀陈邦傅是擅杀勋臣,如果光是给隆武帝表忠心也就罢了,隆武帝为了保护他扣住了他的奏疏后,他还自己抄了一份,交给孙可望。

这种行为就完全是挑衅了,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后世的人恐怕会很费解。

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求名,如果是为了向皇帝示好。他绝对不会这样做。要知道陈邦傅可是险些抓住隆武的。那可是将朱慈焕小皇帝的心伤的透透的;而他不但上书弹劾,而且还让孙可望知道,完全摆出一副不怕死,不怕孙可望的架势来。

最后孙可望剥他的皮的时候,他还大呼过瘾致死骂不绝口,说用来填充他的皮的茅草根根是文章,节节是忠肠。

这种人,在古代历史上比比皆是。在大明朝尤甚,为了求一个直臣之名,东林党可没少直接骂皇帝,就是希望皇帝打他们一顿,哪怕杀了他们也不怕,有时候把皇帝气的半死,却不肯打他,直说这厮就是骗庭杖的,打了就是给他扬名,只会赶出朝堂了事。

这种人物。为了求名,也是蛮拼的。

不过他们还真的没有其他方式搏名。要本事没本事,不能像于谦那样挽狂澜于既倒,除了一手道德文章,和一张谁都敢骂的嘴,实在是不会做其他事情了,也只能如此。

杀了李如月之后孙可望跟隆武朝廷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起因是一群文官看到李定国和孙可望交恶,同时对孙可望对待朝廷的方式不满意,担忧孙可望会谋朝篡位,于是撺掇皇帝写密旨诏李定国勤王。

孙可望绝对是一个枭雄,以前弘光皇帝在南京的时候,隆武皇帝在福建的时候,杨潮和郑芝龙都感到很不舒服。

因为杨潮和郑芝龙是要脸的,而孙可望不要脸,弘光帝在南京时,基本上拥有一个皇帝的所有权利,隆武帝在福建的时候,文官集团依然控制着福建的粮赋。

可是隆武跑到了贵州,最后招纳了孙可望,封孙可望为冀王之后,孙可望派兵进入贵州,并且打着隆武皇帝的旗号,将整个贵州的明军和土司统统收编,但是隆武一直被安置在安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所,本名安隆司,隆武驻跸在这里后,掩耳盗铃的将这里升格为安隆府,但是改名改变不了这里只有几百户人家的荒凉景象。

孙可望不但不让隆武皇帝搬到昆明或者贵阳去,反而派出心腹大将“保护”这里,任命亲信范应旭为安隆府知府,张应科为总理提塘官。

不供给隆武帝足够的钱粮,每年给银八千两、米六百石供永历君臣、随从支用。但是皇权社会,一个皇帝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一路寻找跟随隆武的文武官员有五十余人,但是他们很多都是举家跟随皇帝,加上少数兵丁,随从人员和家眷,达到了二千九百余人,显然这点钱是完全不够用的。

隆武皇帝告诉孙可望的官员说不够用,人家根本不搭理他。范应旭、张应科“造册,开皇帝一员、皇后一口,月支银米若干”,完全把皇帝当成了杂役一般对待。

反观孙可望自己,在昆明则大建王府,用黄瓦,拆呈贡县城砖石为墙,脚宽六尺。大门外设通政司,立下马牌,制天子仪仗,殿悬五龙,设螭陛,选有声音者为鸿胪寺赞礼。

孙可望将隆武皇帝朱慈焕圈养起来后,打着他的旗号,不费一兵一卒就吞并了贵州,打下了湖南,此时孙可望大权在握,心中越来越感到有这个皇帝在他身边让他不自在。

孙可望早就有当皇帝的野心,隆武没有到贵州的时候,孙可望在云南自称国主,一切大权都在他手里。可是“归顺”了隆武皇帝,他受封为冀王,总能听到一些文人开口就是皇帝如何如何,完全不把他当回事了。

这次打下了湖南,尤其是逼走了李定国,罢免了刘文秀后,孙可望的野心遏制不住了,他就想废除这个皇帝,干脆自己登基做皇帝,至于会不会有人反对,反正在云贵湘三地,没人敢反对他,其他势力吗,满清不用算,杨潮看起来也从来没把朱慈焕当回事。

反正孙可望多次跟杨潮交往,发现杨潮还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他打算自己先登基之后,在忽悠杨潮跟他一起称帝,到时候跟北方满清三分天下,孙可望占西南,杨潮占东南,满清占北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谁想这时候,有人向他密报,说皇帝打算下密诏让李定国来勤王,这如何能忍。

孙可望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这个李定国,自从李定国连杀三王之后,孙可望不止一次在他他的军队中听到有人在讨论李定国的消息,这不仅仅是嫉妒,还有一种危机感,出身流寇,自小被张献忠收养,四处奔逃了十多年,孙可望对自身安危十分敏感。

一听到又是李定国,孙可望当即就发怒了,直接派人到了安隆,将大大小小的朝臣抓了一大堆,经过严刑拷打,最后认定有十八个人参加了密谋,将这十八人有的活刮,有的处斩,有的勒令自杀。

然后孙可望决定下下手为强,他派大将白文选亲自到安隆,让他节隆武皇帝接到贵阳。

至于这种密谋为何会暴露,原因还是出在李定国身上,李定国接到诏书之后,不敢确定真假,于是询问隆武皇帝身边的亲信马吉翔,谁知道这个马吉翔乃是一个小人,他早就暗中投靠了孙可望,显然他很识时务,很清楚孙可望才是老大。

就这样,孙可望知道了这些情况,大肆杀戮了一番,立刻让白文选将皇帝带到贵阳,他打算让隆武皇帝禅让皇帝位给他。

但是白文选却一直拖拖拉拉,借口安隆司地小人少,找不到足够的夫役,一直拖延。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