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井忠胜这样的政治人物的相反很简单,那就是宣扬幕府的正统性,幕府毕竟不是天皇,却窃取最大权力,以武力压服了所有的大名,但是这些人未必心服口服,现在让他们看看,来大明都派出藩王来跟幕府交往了,你们还敢不服幕府的统治?
所以这是一个政治行为。
但是对福王则不一样。他看到的各个大名藩主纷纷献上美姬、宝物,感觉自然不错。
就连一路上坐着日本人粗陋的轿子的那种不舒服都忍受了。
终于到了平户,幕府派出大批武士。出城三十里郊迎,又派老中带着文官十里相迎。德川家光则在城门处迎接。
在将军府,日本人更是摆开盛大的宴席欢迎,还千方百计请来了荷兰人作陪,其实是在炫耀。
但是福王倒是没给日本人面子,日本人派一个能剧老艺人为福王抚琴,朱由菘虽然不学无术,诗词歌赋虽然不行,但是玩乐的本事却是一流的。他颇为不耐的听完老艺人表演的传自中国的枯燥古乐,然后当场指出,老艺人的几处音调错漏。
这个老艺人是日本宗师级的艺人,徒子徒孙遍及日本,平常人根本请不动,这次为来自大明的藩王演奏,有些紧张,加上年纪大了写,才有几处错漏,结果被当场指出来后。十分恼恨,回家后就把琴给烧了,表示从此不再抚琴。
席上又有日本武士表演舞剑。几个杨潮派来负责保护董小宛的亲兵顿时技痒,竟然要求跟日本人切磋一下,这一下子得到其他士兵的认同,一百个人跟一百个日本武士较量。
结果让他们十分沮丧,竟然输多赢少。
少数输了的日本人恭恭敬敬的将自己的佩刀捧给对手,杨潮的士兵得意的收下。
那些失败的见状,也将自己的单刀送给对手,同时不忘说一句“此刀染过蛮夷血”顿时就赢得了日本人的尊重,鞠躬表示自己一定每日擦拭。不使其沾染一丝尘埃。
较量的结果着实打击了这一百个亲兵,这些可都是杨潮手下最精锐的士兵。全都是从各个千总部中挑选出来的百战精兵,每个人都上过阵杀过人。可是面对日本武士几个人败了,让这些平时一个个鼻孔朝天的家伙狠狠受了一番打击。
其实他们不用自卑,这根本就不是同样意义上的较量。
这些日本人也都是从全国各地挑选的高手,而且一个个都是从五岁起开始接受严格的武士道训练,一个个都是剑术大师,整天都沉浸在修炼之中,格斗技巧早就炉火纯青。
杨潮的士兵却全都是半路出家,要不是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估计没有一个人能赢,就是那些赢了的,也不是赢在技术上,而是赢在经验上。
这些日本武士对应的对手应该是少林武僧,可惜杨潮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不然也许会从南少林请一批武僧过去交流一下。
虽然格斗上不行,但是如果拉到战场上,杨潮的士兵绝对完爆日本武士,就像当年戚继光手下训练过的农民拿着竹子做的狼铣,撵的倭寇到处跑一样。
格斗完之后,酒宴也就到了尾声。
福王对日本人说了句:“孤王本以为倭国乃化外之邦,今日一见却见倭国也颇有中华之风,可称礼仪之邦矣!”
福王不过是对日本人的客气,收了人们那么多美女礼物,自然觉得日本人很懂礼貌了,但是日本人一听就高chao了,将军立刻让史官记录下来,史官用颤抖的笔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大明福王称赞日本有中华之风,乃礼仪之邦,当然他用春秋笔法隐去了倭国和化外之邦的话。
在平户很愉快的度过了几天骄奢淫逸的生活后,日本人又邀请福王去京都面见天皇。
而此时日本人已经摸清了福王的底细,确认这确实是一位大明藩王,而且身份极为重要的藩王,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是崇祯皇帝的堂兄弟,是当今天子的堂叔,而且险些就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大明派出这种地位的藩王,让日本人很是满足了一番。
于是在京都闹出了一些变故,德川家光通过天皇的口,表示希望将一个女儿嫁给福王,福王如此就成了幕府将军的女婿。
日本之行让福王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狠狠的得到了一番满足,最后他乐不思蜀,甚至都不想回国了。
但快乐的日子是短暂的,二月初,整只船队还是回航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节收获
长崎码头上,送行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有常年在日本做生意的华人,有暂时留在这里的商人,还有大量的日本官员。
其中一群装扮艳丽,美貌异常的女人最为显眼。
这群女人一个个神色忧伤,当看到中国人登船后,不由的留下了眼泪。
她们是一群日本艺妓,董小宛从长崎一直跟着福王到了京都,一路上都被福王的锋芒掩盖,但是她绝不是毫无作为,相反每到一地都邀请当地顶尖的艺妓交流。
这些艺妓极为谦卑,用心的向董小宛学习,学习大明最流行的舞蹈,学习南曲的唱词,以及乐器演奏技法,她们本就很精通这些,只是跟大明不同而已,但是她们都认为大明的就是最好的。
于是一个个在日本地位未必比董小宛低的艺妓,都以弟子的身份留在董小宛身边,从长崎到京都,她们一路跟随,不但学习,而且侍奉董小宛的饮食起居,每天比董小宛起的早,伺候他梳洗,晚上非得董小宛睡去后,她们才肯歇息。
面对这样一群尊敬自己的女子,董小宛其实也深受感动,商船的时候,她也洒下热泪。
毫无疑问通过董小宛,杨潮将大明的靡靡之音和江南能将人骨头熏的酥麻的暖风,吹到了日本。
但是这不是此行最大的收获,收获最大的不是董小宛的文化传播,不是福王的收获,而是郑家的利益。
郑家跟日本的关系极为特殊,郑芝龙的第一个妻子就是日本人。
郑芝龙这个人绝对是一个枭雄,他十七岁跟长辈从澳门辗转到日本谋生,靠着做鞋匠和裁缝户口。他在日本得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刀匠的赏识,而且迷倒了这个刀匠的日本养女,娶了这个养女后。郑芝龙得到了刀匠的资助。
他开始买了船,招募了水手。投入了当时的大海商李旦名下,并且又得到李旦的赏识,收他做了义子,郑芝龙从而成为当时颇有实力的一个后劲海商势力。
但是少年得志的郑芝龙野心也随之暴涨,跟颜思齐等二十八个人结拜兄弟,图谋做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极为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想推翻幕府霸占日本。
事情提前败露。二十八人只能驾船出海,离开日本,此时郑芝龙的第一个儿子郑森刚刚在日本降生。
之后到了台湾,在台湾海峡打劫商旅,很快就发展成为南中国第一大海盗势力,而郑芝龙又得到老大颜思齐的赏识,成了颜思齐的女婿,不久颜思齐去世,颜思齐的手下都归附了他,总和了李旦势力和颜思齐势力的郑芝龙一跃而起成为中国第一大海盗和海商势力。
此时郑芝龙才二十岁。他从一个贫寒困苦沦落到日本谋生的少年,到成为第一大海盗实力只用了三年时间。
郑芝龙与日本的渊源,让日本人又恨又怕。既不敢拒绝跟郑芝龙贸易,看着他一船一船将日本的银子带走,心里也不太乐意。
但是这次通过福王日本之行,郑氏改善了跟日本当局的关系,日本幕府对他颇为改观,竟然允许郑芝龙以后可以直接在平户贸易。
日本近十年间发布了五次禁海令,一次比一次严格,此时就只剩下中国人和荷兰人可以在日本合法贸易,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人都被赶了出去。而荷兰人和中国人也只能在长崎一地贸易。
现在郑芝龙被允许直接去日本最繁华的政治中心平户,可谓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甚至连郑家趁机招募了几百个日本浪流武士幕府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知道他们对人口出海是极为反感的,五次禁海令都有限制日本人出海的禁令。一开始还允许出海五年之内的日本人回国,最后一次直接拒绝所有海外日本人回国,显然郑芝龙招募的这些浪人不在此列。
二月末,出使船队回到大明,杨潮亲自去松江府迎接。
带着歉意和感激的心态抚慰了一番董小宛,然后两人同宿同起坐着船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