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72部分

第172部分(1 / 2)

>

余继业也是读过书的,于谦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大军俘虏,于谦推郕王代英宗出朝,并且很快即位为景帝,要不是后来英宗发动政变,怕是皇帝的位子就不是他的了。

现在文官不同意崇祯南迁,如果崇祯真的南迁了,谁敢保证留在北京的文官不敢把太子立刻扶上皇位,毕竟李自成还没有打进皇城,谁也不敢说大明朝就亡了,万一太子守住了京城,等到了山东等地的援军,那么以后崇祯是当太上皇啊,还是跟儿子争着当皇帝?

老实说大明朝的文官一向强势,这种事他们未必做不出来,而且还打着正义的旗号来做,将来还会名垂青史,而崇祯不死也得落一个逃跑皇帝的名声。

余继业不由叹了口气,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但是他叹气是因为这个皇帝也太在乎名声了吧,都这时候了,还不跑等死啊!

“王公公,千万一试,为了大明江山,需得留下一个火种啊。陛下不愿南迁,可秘送太子南下,若北京等来援军自然好,若是——”

说道这里,余继业不说了,王承恩自然明白。

他想了想,觉得杨潮也是真的为大明朝考虑,真是一个忠臣,他此时也只能倾向于相信杨潮是忠臣了,至于什么挟太子令诸侯的事情,他完全不考虑了,都快要覆巢了,哪还顾得上蛋碎不碎?

王承恩神色沉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就让城上士兵拉他入城了。

此时城上突然传来了惊呼声,都说有流贼攻打过来了,一阵阵慌乱。

余继业当即向街角看去,发现一伙老百姓打扮的人,手里拿着各种武器,冲了过来。

余继业想都没想,一下子就拔出了刀。(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节逃生

虽然只是拿着单刀,可是这些人还是排成密集的墙阵冲了上去。

三十个人,三十把刀,而对手乌压压一片,三百人是有了。

在城墙上明军官兵目瞪口呆中,三十人向三百人发起了冲锋。

本该入泥牛入海,但这泥牛入海后却没有散掉,反倒像是礁石一样激起了千层浪。

当即血花四溅,喊杀一片,在死了几十个人后,那群拿着长短刀枪,甚至拿着锄头铁叉的农民军又大喊着,跟他们过来一样,跑掉了。

而这边三十人还是三十人!

杨潮这几个精兵,各个身披双层甲,别说农民军的锄头和铁叉了,就是他们锈迹斑斑的刀枪也造不成什么伤害,加上没有训练,他们冲入敌阵如同虎入羊群,杀了几十个人后,对方崩溃也是常理。

但是在城墙上连鸡都没杀过的那群京营卫兵看来,却更相信是这些精兵太强,顿时就有人窃窃私语起来。

“这就是那个杨潮的兵啊。”

“难怪能六百杀一万。”

“咱以前还不相信,这回信了。”

而在城下杨潮的士兵正在打扫战场。

“玛的,就这种货色?”

刚刚砍杀了几个人,擦干净刀上的血迹,刚刚收起腰刀后,卞二不由恼怒的骂了一句,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种东西怎么就能打进北京城。

这时候他看到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家伙在地上爬,当即走过去,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好汉爷饶命,小的也是被逼无奈!”

那个人操着一口京音说着,似乎是北京城附近的人。

卞二知道李自成一路东来,从贼的人多了去了。有山西的卫所兵,九边的边军,更有大量的流民。这个人显然就是京畿一带被裹挟过来的流民。

“说,你是谁的手下?”

“咱是都督李过帐下小卒。兵爷饶命啊,小的是良民!”

“良民?”

卞二冷哼一声,刀子一拧,一颗人头就歪斜在了一边。

此时皇宫之中,一片大乱,只见一个个太监宫女四处乱跑,还有倒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有怀抱财物胡乱奔跑的。

王承恩哀叹着。大步跑向崇祯处,只见崇祯颓废的坐在御座上,目光呆滞身上鲜亮的龙袍似乎也失去了神采。

这里是乾清宫,皇帝和皇妃的寝宫,此时崇祯面前站着一大群哭哭啼啼的妃嫔、公主。

“承恩,去拿我的宝剑来!”

看到王承恩,崇祯踉跄着站起来道。

王承恩大急:“陛下不可!”

他以为崇祯想要自杀。

崇祯苦笑道:“李贼已进承天门。”

刚刚太监来报,李自成的已经进了承天门,并且用弓在承天门“奉天承运”的牌匾上射了一箭,此时正杀向皇宫而来。

此时北京外城七门已经统统被李自成攻陷。内城九门也尽皆不保,宫门只剩东安门尚在,却也已经面临攻击。

只有宫城四门尚在手中。可是宫城上现在也只有锦衣卫和太监防守,根本不可能挡得住李自成的大军。

崇祯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他等不及杨潮的救援了。

“承恩,让人送皇子们出城躲避!”

崇祯将三个儿子都召集到了跟前,告诉他们换上百姓衣服,出了城见到文官大人要磕头,见了李贼的军队也要磕头,他们再也不是皇子了,能抱住性命。留朱家香火就行了。

王承恩看到这种情况,又想起杨潮手下武将的要求。当即道:“陛下,传旨让杨潮部将护送皇子出城吧!”

崇祯此时已经完全绝望。他已经没有动力拟旨了,随手摆了摆:“你去带他们走吧,也保全你一条性命!”

王承恩突然跪下痛哭起来:“奴才深受皇恩,不能得保陛下万安,死罪死罪,怎敢苟且求生,惟愿陪在陛下身边,一死殉国!”

崇祯凄苦的笑了起来,又哭又笑,眼泪在笑声中充满悲凉。

几十万军士不敌李自成,王公贵戚吝啬守财,勋贵武臣反戈一击,到头来只有一个太监忠心耿耿,他这个皇帝当得真是失败。

王承恩不等皇帝允许,立刻拉过旁边几个没有逃走,陪着众人哭泣的小太监。

“快去送皇子出宫,记住走东华门,去东安门外!”

小太监忙招呼几个颤栗的皇子,擦干眼泪匆匆走出寝宫。

小太监们一走,崇祯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

说完就在一旁,在一群哭着的宫女帮忙下,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

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朱由检忙又召来十五岁的长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

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就要砍她。

王承恩心有不忍突然大声道:“陛下,杨潮部将忠勇能战,将公主也送走吧。”

崇祯的刀终于没有落下,而是随手扔到了一旁,跌坐在御座上哀嚎起来。

王承恩一把将一脸恐惧跌坐在地的长公主朱媺娖拉起来,让两个宫女立刻带出去,追上前面的皇子。

静了静,崇祯依然勒令剩下的嫔妃自缢,包括一个五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他告诉妃嫔们,与其待贼入宫受辱,不如早早去死,一个个妃嫔哭着上吊,房梁上垂下了一条条白绫,吊着一个个平日里贵不可言的生命。

但是崇祯却没有自杀,他换上了便服,此时却准备出城,他还幻想着能够混出去,他混在太监中出东华门,出东华门,东安门,最后至朝阳门,假称自己是太监,可是朝阳门守兵已经投降,守门的人请天亮时验明再出。命令太监夺门又不成,便忙派人到负责城守的戚国公朱纯臣家,朱家人说朱赴宴未归。崇祯又赶到安定门,门闸太沉重,无法打开。求生的路被彻底截断了。

“杨将军能保皇子平安吧!”

崇祯喃喃说道,此时他身边就剩下了一个王承恩,其他的小太监们,看到跟皇帝一起也无法逃生后,一个个自己跑了。

王承恩道:“陛下放心,杨将军部下个个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在三军中杀个七进七出。”

崇祯苦笑:“早该诏令杨潮勤王的。”

他并不了解杨潮,只是在这最后时刻,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因为他的朝廷反应能力太差了,李自成都出现在了昌平等地,他才发出了勤王诏令,这时候别说江南的杨潮了,就是近在咫尺的通州等地勤王怕都来不及了。

事实上只有一个唐通来勤王,结果还跟他派去的监军太监,一起投降了。

一通乱撞,崇祯和王承恩,不知不觉的走到了煤山。

走到寿皇亭,王承恩扶着崇祯在亭中歇息,对面是一株歪脖树。

突然看到皇宫方向燃起浓烟,皇宫失火了,崇祯又不由得悲从中来。

突然撕下了自己的衣衫,咬破了手指,写下了一封血书。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