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2 / 2)

“这样才华横溢的人,不应该被埋没掉。”孙纲说道,“他既然能和梁大才子一起来,就证明还想为国家出力,他一向痛恨封建**,现在满清已经没了,但一些守旧的思想还根深蒂固,这样的思想斗士,我为什么不用?”

“你是想让他们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马明白了孙纲的意思,点头说道,

“没错,中国思想界的一些枷锁,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打破。”孙纲说道,“咱们现在因势利导的把国家的体制变了过来,但思想领域这一块儿,可不是那么容易变过来的。”

“那就多弄一些象他们这样的人来。”马说道,“我就不信变不过来。”

“这个可是任重而道远,慢慢来吧。”孙纲说道。

梁启超和谭嗣同在到了北京之后,先去拜见了李鸿章,李鸿章对梁启超这个后来还给自己做过传的青年才俊温言嘉勉,希望他能够为国出力,梁启超答应了李鸿章,在礼部担任教育司司长,并担任京师大学堂的教习。

对于谭嗣同,李鸿章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希望他不要心灰意冷,就此遁入空门,而应该继续出来为国家做些事情,谭嗣同也答应了,决定留在教育司帮助梁启超,同时也担任了京师大学堂的教习。

(四百三十一)教育从娃娃抓起

(四百三十一)教育从娃娃抓起梁启超和谭嗣同随后又去拜见了张之洞,张之洞见了他们之后,一开始是勃然大怒的样子,但冲着长跪不起的梁启超瞪了半天眼之后,却忽然老泪纵横,拉起了梁启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梁启超也拉着张之洞的手泪流不止,师生之间因为“己亥之变”产生的嫌隙就此冰释。'。'

张之洞得知他们二人都重新回来为国效力后很是欣慰,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做事,“行事务求严谨慎密,不可造次冒进”,梁谭二人都答应了,从张之洞那里出来后,他们就奔着孙纲来了。

孙纲和梁启超早就很熟了,跟谭嗣同却是第一次见面。

孙纲眼前的谭嗣同相貌英伟,面方口阔,浓眉俊目,眼光如炬,虽然身着文士长衣,但站立在那里却给人一种立如山岳正气凛然的感觉,孙纲见过了这个时代的这么多人,知道谭嗣同应该是属于那种天生正义感极强的人,而且他身上好象有一种叛逆的性格,又带有些许的浪漫,孙纲不知道自己第一次见到谭嗣同怎么会有这么多“离奇”的想法,盯着谭嗣同看了好半天愣是一句话没说出来。

谭嗣同可能是让孙纲给瞅得有些不好意思,差一点就要伸手去摸自己的光头了,孙纲看着他的动作,这才回过神来,不由得笑了起来,拿谭嗣同的光头开了一句玩笑,“久闻复生兄深通佛理,今日一见,果然。”

“谭某曾重发大愿,昼夜精持佛咒,不少间断,及知大劫之将临,唯愿我中华百姓咸免杀戮死亡之苦耳。以求略赎前罪。”谭嗣同苦笑了一声,说道,“然我东省百姓仍不免遭俄人屠戮,幸国有敬茗,率我海陆军忠义之士,挽狂澜于既倒,国家历骤乱而后安,经此巨变,谭某几无颜再立于人世,”他看了一眼梁启超。“所幸卓如不弃,与谭某恳谈三日夜,将死之心得以复生,这复生二字,真是起得好啊。”

“复生兄何出此言?”孙纲说道,“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复生兄正可一展胸中所学,实不相瞒。眼下有国之要务。恐非二位大才,不能为也。”

“敬茗若有所用,尽管直言。”谭嗣同和梁启超对望了一眼,不约而同的说道。

“复生兄曾言所做之《仁学》,乃冲破网罗之学。”孙纲看着他们俩,突然问道。“二位可知,如今我华夏万民之最大网罗为何物?”

“这里。”谭嗣同看了看孙纲,指了指自己的“光头”,说道,“我一直以为,敬茗就是一个只知道造船造炮领兵打仗的军人,之所以自甲午以来连战连胜,除知兵外,运气好而已。卓如语及敬茗,往往不吝赞誉之词。谭某颇不以为然。今日一语,卓如所言不谬也。”

“若不能冲决之。今日所得之一切成就,皆为昙花一梦。”孙纲微微一笑,说道,“此等网罗,复生与卓如能为我破之乎?”

“若还是大清朝之天下,难!如今共和已成,良机得现,虽仍阻力重重,而较前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谭嗣同想了想,对孙纲说道,“然敬茗既有此语,敢不效死力。”

“只是不知敬茗可有所措置?”梁启超听了谭嗣同的话,点了点头,又向孙纲问道。

“我对教育所知,在二位面前,可就是班门弄斧了。”孙纲说道,“只是有一个想法,不知可否施行,请二位帮我参详。”

“敬茗请讲。”谭嗣同说道,脸上同时现出了关注和热切的神色。

“我是军人出身,三句话不离本行,请二位不要见怪,”孙纲说道,“甲午战前,日本举全国之力欲图我国,我与海军将士积极备战之时,听闻日本国内仅教授童蒙之西式小学校,就有三万余所之多,中等学校二百余所,高等学校及西式大学堂二十余所。而其时我国西式学堂则寥若晨星!国之兴盛,首重人才,后海军将士每论及此,皆扼腕浩叹,言仅此人才一项,我中国落后日本不知几许,遑论泰西诸国!如今日本虽为西国所分,然仍能久持不亡,即其得益于此之一端也。我国处列强夹缝之中,幸免于日本几近亡国之局,乃借彼列强之均势得存而不亡也。如今共和虽成,而我民仍受制于无形之网罗,多囿于旧学,我之孩童少年自识字起仍受教于文章词艺,于西学之算术、格致、绘图等基础之学一无所知,岂是兴国之道?”

“敬茗之意,是要从我中国少年之教育开始。”谭嗣同点头说道,

“若有十万学校教授我华夏少年,胜于十万雄兵!不然,纵得铁舰千艘,无人能用,亦是枉然!”孙纲说道,

他这些话并不是在这里危言耸听,远的不说,对中国海军而言,现在已经出现了人员紧张地问题。眼下即使他把所需要的军舰全都弄出来,没有熟练的海军官兵来操纵,这些努力也都是徒劳的。

而中国现在仅凭现有的几所水师学堂,是没法保证海军的兵源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有些激动地说道,“少年,才是我中国之希望所在啊!”

“那我们就为了这少年中国而努力吧。”谭嗣同看了看梁启超,对孙纲说道,

关于这个“教育从娃娃抓起”的事,孙纲和谭嗣同梁启超又商量了一下之后,梁谭二人给出了孙纲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兴办“义学”的章程,孙纲表示将就此章程请“议政院”的各省代表公议,并提交政务院,以政务院令地形式公告天下,由礼部教育司领导全国各省市地方施行。

主要负责军事和国家安全的政务院参政孙纲居然关心起教育来了,让李鸿章很是奇怪,以为他是不是听谁说什么了,而孙纲告诉李鸿章,海军现在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险之后,李鸿章明白了孙纲的意思,并把一个人推荐给了他。

“此人曾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后以同知衔选用知府升总办,总理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后因妄言废科举八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