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1 / 2)

>    李鸿章这个“以夷制夷”的“制字经”,看样子荣禄也是深有体会运用自如啊!

荣禄是想借这个机会想办法收回青岛,想法是不错,可英国能否会就这么简单地为中国所利用,还很不好说。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孙纲又对江穆齐问道,“大清和英国秘密结盟,好处和坏处哪个大?”

“好坏各半,”江穆齐说道,“好处是一旦大清和俄国发生冲突,英国必然助大清御敌,可为大清强援。坏处是大清之万里海疆,对英国再无秘密可言,英国在大清之势力本为列强中最大的一个,如此一来,其势益张,将来大清亦恐会和日本一样,成为列强利益角逐争竞之场,为祸亦不小。”

孙纲听了不由得暗暗心惊。

他说的很有道理,李鸿章当初从抑制日本考虑,允许俄国和中国修筑中东铁路,把赤塔经哈尔滨到海参崴连接了起来,结果没想到日本战败,俄国势力有就此侵入东北的架势,“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老头子一直为此事痛悔不已,现在,英国人主动找上门来,中国会不会又一次重蹈覆辙呢?

“你看该怎么办?”孙纲又问道,

“依孝乌看,此事朝廷必不能准。”江穆齐说道,“以荣相之权势,恐亦无可奈何。”

“说的详细一些。”孙纲说道,

“大人记不记得曾经和孝乌说过俄国人那次提出来的密约之事?”江穆齐说道,“俄国人那次提出来的条件和这次英国人提出来的有些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战时开放港口一项,大人当时向中堂大人力言此中之谬,中堂大人幡然醒悟,听闻中堂大人后来曾向皇上言及此事,皇上亦深以为然,有险成彼之保护国之语,此次荣相又把差不多的事情向朝廷提了出来,虽然英国人此次的意思是仅限威海、旅顺两港,但两港为京畿门户,德军现在青岛就已经让朝廷寝食难安了,朝廷会允许英军出现在家门口吗?”

“你说的对。”孙纲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他们估计不错,荣禄这回恐怕要碰个大钉子了。

荣禄急着想收回青岛,心情可以理解,他并不是傻瓜,可能也明白英国人提出来的这些个条件当中的凶险之处,但是从“以英制德”和“联英拒俄”的角度考虑,也只能走一回钢丝了。

朝廷那边,恐怕又得有一番热闹了。

“孝乌以为,此事朝廷那里必不能成,大人这里,倒不妨试上一试,如果能成,对咱们以后的行动会有很大的帮助。”江穆齐看着孙纲说道,

孙纲奇怪地看着他,一时间没明白这小子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二百四十四)全都不一样了

“前番大人已与英国人有过成议,”江穆齐说道,“如果朝廷和英国之间无法达成此协议,不如大人以地方的名义试试。”

孙纲眼睛顿时一亮,他立刻就明白了江穆齐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江穆齐的意思很清楚,那是就撇开朝廷,由他代表北洋方面和英国人达成海军合作的秘密协议,以便在未来可能和俄国发生的战争中,取得英国人的军事支持!

这是一着险棋,但带来的好处也是很多的!

首先,如果合作协议达成,英国对中国的武器限制就能取消,北洋方面就可以从英国得到更多的新技术,而且有了英国海军的军事支持,面对以后北极熊可能的入侵,就多了一层胜算!

北洋方面实力的增强也会令其它列强有所顾忌,从而不敢轻易启衅,从而可以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和平发展时间!

这里面最麻烦的,其实是英国提出战争时利用旅顺和威海军港的要求。

谈的时候,应该把军港只限于旅顺!

而且,只要不轻起衅端,不给俄国人动手的机会,英国人就来不了!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下在青岛的德国人!

“此类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先例,中堂大人就曾经做过。”江穆齐看他陷入了深思,以为他担心没有先例,又补充说道。

孙纲知道他指的是什么,李鸿章在中法战争期间曾经和法国海军私下接触过,并达成过一个叫作“李(鸿章)福(禄诺)协定”地协议,类似的事情日本人当年也没少干过,现在轮到他这只小小蝴蝶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俄人来攻,英人可就近助我。大人还可以从英人那里获得技术帮助,”江穆齐说道,“坏处是,他日不免有受制于英人之患,但只要处置得宜,当无大碍。”

“英国人会同意吗?”孙纲想了想,问道,

“朝廷那里不准,他们退而求其次。可能性是很大的。”江穆齐说道,“他们现在最担心的是俄国人势力的进一步扩张。而他们又不愿意和俄国人直接发生冲突,我们在这个时候和他们合作,正好是个机会。”

“可朝廷那里如果知道了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孙纲有些担心地说道,

“只要严格保密,问题不大,”江穆齐说道,“朝廷目前自顾不暇,恐怕没有功夫来注意我们了。”

“这话怎么说?你不是又干什么别地了吧?”孙纲有些紧张地看着他。生怕他又弄出来什么可怕的事情,上次那个军舰爆炸事件“德国版”可是让他记忆犹新的说。

江穆齐一愣,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得微微一笑。说道,“大人说到哪里去了,孝乌可什么都没做,孝乌指的是康南海最近又上书皇上,请求合并衙门裁减冗员,大人还不知道吧?”

“是不知道。”孙纲一听又吓了一跳,“维新派”的这个“新政”的涉及面,已经变得越来越广了。

江穆齐告诉他。康有为这次上书的内容主要是精简国家行政机构和办事人员。目的是为了给国家节省经费,他在奏折中要求“裁并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③Z中文网外省裁撤湖广、广东、云南三省巡抚(这三个地方好象又有总督又有巡抚,所以他们觉得是多余地)。在京及外省所有事无专责之衙门,均可并可撤,免为贪墨之油水地。”

听了江穆齐的详情,孙纲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康有为地作法的最终目的没有错,可这个采取的方式,实在是没法讲。

官冗之患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留下来的一个赘瘤,由此造成的贪污腐化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问题(后世有学者说过,“一部中国二十四史,简直就是贪污史”),其危害性历朝历代都有深刻认识,但问题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被解决过,直到后世,关于如何避免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的重复设置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那个人人痛恨地腐败问题)仍然不时困扰着领导者们,想要有效处理这个问题,不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谨慎的决策就贸然采取行动,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可康有为们仍然秉承他们行事地一贯“风格”,又开始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