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小叹了口气,看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了。时令变化,情景也跟着变化了,她本来还想昨日算到巨蛇在水,不从这里过就是了,可是以现在的卦看来,就算他们不从这里走,这一关还是过不去。
预言之道,本来也就只能趋吉避凶,但是若想要完全的避免灾祸,那还是做不到的。究其因缘,也无非天道二字罢了。
莫小小扶着秋娘、多福,跟着人群慢慢走。
狭窄的山路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影,四个县的人,虽然地处偏远贫瘠之地,可也起码有五六万人口,这样浩浩荡荡的走着,却只让人觉得有种凄惶的感觉来。
虽然如今不过一个小小女子,但她却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驱动这些人。
世间之人所求,无非利己二字。前世读史,许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实仔细一想就明白,都是有心人在背后驱使罢了。只需稍加言语挑拨,民意就会变成汹涌之火。
她是应该登高一呼,或者散步些流言加以恐吓,还是继续三缄其口,泯然众人?
若是往常,她一定会选择积极进取,想方设法活命也活人。可是在话说出口的一瞬间,莫小小突然想起了死去的杨大夫和姜氏。
万事万物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不动如山才是对的?道法自然,这世界不是有它自己的规律吗?自己解得了一时,解不了一世。解得了一人,解不了众人。
似乎本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可她现在却迷茫了。
那个世界的她,性格偏向内敛不爱出头一些,这是她自己为自己选择的处世之道,可却也从不会在危难关头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在这镜中的这些日子,她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会不自觉的思考这些问题,若是往常,她从来都是顺其自然,不过分强求的,可现在,一个个问题重重的敲在她的脑海,想的她脑仁直疼,仿佛一定要问个明白才行了。
何为推演?何为预测?能够后知历史过往,中知当下,前知命运走向,怎么听都是非常惹人心动的,一如当日灵谷中初识修仙之道的她。可是如今越修越是迷茫,虽然她一直坚守本心,故我如法。可是压在心底的疑惑并不是不存在的。
知道了如何推演时局,又该如何?阻挡不好的命运,改变成有利的局面?
可谁又能说,这不是命运本身的安排。若是如此,自己看到命运又如何?命运已经不是命运了,又何必改变?
前世有句话,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然而,又何为物化呢?
*
造化飞天镜之外,掌门脸色晦暗不明。
有件事情他没有告诉莫小小,仙器虽然稀少,可以这修仙界的底蕴之丰厚,却也不是难找。然而即便和六大门派相比,天机门的造化飞天镜也依然是仙器之翘楚。
它在被炼制时,不求天下至强至尊之修为,不求天下至宝至灵之境遇,看似最无用,但它的功能说出来,恐怕天下修士都会将它奉若至宝。
只因造化飞天镜,以天地造化为道,谓助人飞升成仙为任,其中糅合了天地间万千大道,修士在其中历练,它就会根据你的本心,为你创造出一个最适合你的成道之境。
就如莫小小在其中的经历,看似不过是凡俗之人的生活,平淡无奇,却每时每刻都在拷问着她的道心。
天下之事如何,天地之规则是何,修行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她的道路应该如何选择。
修士修仙,心智坚毅者不可胜数,然而问其本心,知道自己真正的本心、自己的“道”的人却不多。早早就发现并坚定属于自己的道,日后的修行不说有如神助,但也称得上前途一片清明。有的修士,即便浑浑噩噩修炼到金丹,却也会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道心,结果往往在结婴时的问道之劫上形神俱灭,前功尽弃。
祖师之所以创造出造化飞天镜,为门人弟子提供一个炼历道心的地方,是因为天机门的星象之术,却足足需要占星者有三条道心。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问慧心道
一问云,道法自然,然生死之境,人当何如?当顺天否?当逆天否?
现在,莫小小就被这一道道心之考折磨着。她并不知道原来她以为的用来作星象之考的造化飞天镜,其实是对她道心的拷问。她只是感到自己忍不住在想一些悟道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却也想不出来。
“姐姐,你的头发怎么有一缕白了?”
莫小小还在浑浑噩噩,靠在她肩头的秋娘却突然出声。
“啊?”莫小小吓了一跳,赶紧回神。
果然有一缕乌发变成了银白。莫小小拉着这一缕头发有些疑惑。不过仔细一想,却也明白了过来。
修士之神通,依赖的也不过是满身的修为,灵气、灵根散去,修士就和凡人无异。从前她身上有灵气,按照星象课教的占术推演时就需要耗费灵气,如今她灵气全无,再推演就消耗的是她的本命精气了。
精气耗损,因此才会头发变白。
这样一来,如果她接二连三的推演命运走向的话,恐怕还没有明白对她的考核是什么就先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她可不会认为,她大公无私的为了这些人消耗了自己的每一分生命力,然后就完成了考核。那是那些伪君子用来麻痹人心的说法,她脑袋还没有进水。
可是这样并不意味着,生死关头她就要选择顺天而为。
莫小小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变故有些出乎意料,却意外的帮她拉回了本来的神智。
莫小小嘴角扯起一个微笑,抬头看见头顶乌压压的黑云,一笑置之。
秋娘烧的迷迷糊糊的,“姐姐,你笑起来真吓人。。。。。。”
莫小小摸了摸她的额头,烧的越来越厉害了。她不能再等了。
非常之时,就应该采取非常之法。
*
旁边的两个妇女她认识,也是临水镇的人。其中一个手里抱着一个一岁大的婴儿,面上焦急。婴儿脸上烧的通红,若是再不医救,恐怕就危险了。
莫小小扶着秋娘,缓缓凑过去看了一眼,“孙大嫂子,这孩子我看着情况很不好啊。”
孙大嫂脸上滚下一串泪珠,“谁说不是,可眼下这可怎么好啊?听说晚上还要有雨,我的孩儿怎么挨得过?老天佛祖快保佑保佑我的孩子吧。”
莫小小伸手探了探孩子的额头,“小孩子最怕些鬼魅伎俩的东西,听说这双龙山里不干净呢,难怪这么多孩子都病了。”
孙大嫂脸色惨白:“都说是有那些东西,可。。。。。。不走不行啊,唉,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莫小小心里一转,装作随意道:“若是有些酒水就好了,听说那些抹在孩子身上可以驱邪的。”
孙大嫂眼睛一亮:“真的?方才王大娘和我说用狗血,我还愁哪里去弄狗血呢。”
莫小小装作高深莫测,“狗血只能降服一般的东西,再强些的就没用了,而且,酒水治撞邪发热之症最好,我家从前开医馆的,我听大夫说的。”
孙大嫂也认识莫小小和杨氏姐弟,这样一来就信了八分。急忙叫来她丈夫,叫他去寻些酒水。
莫小小也扶着秋娘、多福走开,也要了酒水给他们用,顺便再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
半个时辰以后,凡是有病儿的人家都知道病儿可以用酒水驱邪了,同时,双龙山有鬼魅的消息也越说越玄乎,越说越真实。顺从的人们心中已经开始乱了,只差最后一株稻草。
莫小小自己呸了一声,自己这造谣的功夫真是无师自通,不过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她现在除了这个也没有本事去和巨蛇抗衡。
一边煞有介事的和旁边的王大娘李家婶子说些“听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