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太子殿下,舒鸿煊所在的师门,亦或是周廷昱外祖父、褚天逸的祖父,这四人背后所代表的文臣势力,占了朝堂上近乎七成。
一时之间,文臣毫无动静。
但终究是有人不属于那七成里面的。
文臣中走出一个国字脸的文臣,他走到中央,高举玉版,高声道:“陛下,臣有奏。”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这人身上。
二皇子看了这人一眼,微微低垂了眼睑,眸中闪过一抹得意。
三皇子面上情绪一如既往,看不出异样。
“启禀陛下,微臣承蒙陛下厚爱,忝为御史左中丞,以典正法典,监察内外官吏为己任,故,臣参奏先锋将军周将军。
周将军于边城之外与突厥作战,大败,致八千骑兵遭遇埋伏而死,此乃我大夏之巨殇。
臣不在边城,亦不是领军作战之人,更不懂兵法,无法得知当时谁对谁错。
再有,将在外有所不受,既宁国公为主帅,亦同意作战之法,可想而知周将军领军应当有可取之处。”
当出列的御史左中丞高大人一开始出列的时候,不少文臣心中暗暗叫糟。
高大人秉性端正,风光霁月,高风亮节,不朋党不营私,不畏强权,哪怕婉皇贵妃家的亲戚犯了罪,也敢当场参奏婉皇贵妃一个监管不力、包庇纵容的罪名。
曾有人因家中子嗣犯了律法,被高大人知道了,唯恐高大人会铁面无私参奏,连夜给高大人送礼,结果高大人礼收下了,第二天带到了朝堂上,连带的将送礼的也给参进去了包庇子嗣犯罪,不思教诲反以受贿御史以此来逃脱律法,证据确凿,罪加一等。
那送礼的那位大臣,当场脸就绿了,回去就把自己那个闯祸的儿子给揍了一顿狠的,也就是那一次之后,权贵们都知道,高大人是个硬骨头。
犯事不要紧,只要不犯到高大人手中,那一切好说。
高大人实乃是朝臣当中的一股清流,深得承德帝的信任,如今见他出列,就知道周廷昱摊上大事了。
太子殿下、舒鸿煊等人都开始心焦起来。
不过随着高大人所言,怎么听着似乎是在为周廷昱开脱一样?
太子殿下微微眯了眯眼,二皇子蹙了蹙眉,三皇子眼皮跳了跳。
“然”
这个字一出来,二皇子心中暗自舒了一口气,很好,他就知道高大人不会让自己清正廉明的名声有损的。
“然八千骑兵伤亡乃事实,另臣昨日归家,途径街道胡同,处处听闻市井之中留有传言,言指五殿下此举乃只顾一己私利,为抢功劳,排除异己之法。
更有传言,指五殿下此举实不下于通敌卖国,更有五皇子妃往边城送物资,乃帮凶之言。
臣奏请陛下,宣派清正廉明之臣,前往边城彻查此事,如传言属实,应当将五殿下缉拿归案,按律处置,皇子犯法亦与庶民同罪。”
二皇子眸中的得意之色顿时僵住了,就是三皇子也愣了愣。
高大人确实如他们所料的那样,参奏小五通敌卖国,可是却出乎他们意料,要父皇抽调人手去调查此事。
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