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侯门纪事 > 第1028部分

第1028部分(2 / 2)

皇帝还沉浸在老王话的好笑中,想着他把孙子小夫妻平时就看似如眼珠子,他有随行的心,算在情理之中。

随口道:“说。”

“师傅们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儿臣也想随着走一走,一来有忠毅侯在,路上安全。二来有加寿,”太子笑得甜甜蜜蜜,并且愿意让皇帝看在眼中:“我们青梅竹马长大,说分开几年,儿臣舍不得。我们虽还不是夫妻,却早有形影不离的情意。”

他一面说,一面小心的瞄着皇帝,见皇帝不出意料的不高兴时,太子及时收住“夫妻情意”的话头,又回到出行上面:“儿臣蒙父皇封在东宫为太子,深知天资愚鲁,不及太上皇和父皇的万分之一。师傅们常教导儿臣勤谨精心,儿臣也常苦思能有一个长进的良策。但思来想去,唯有常听父皇教导,知悉民间疾苦,才对得住太上皇太后,父皇母后对儿臣的苦心。父皇教导,儿臣从不敢忘。民间疾苦,儿臣却从未亲身感受。今天听到梁山老王的话,给儿臣上了一课。亲临其境,和只看书本子不同。又有加寿并骑同行,我们本是夫妻名份,我们的情意……”

皇帝狠狠瞪了太子一眼,随时就要大发雷霆,太子又一次知趣收篷,陪笑道:“儿臣斗胆,也想跟着走上一走。”

伏下身子,太子虽然不能确定,却知道他如愿的又一次让皇帝对“夫妻情意”这话不悦。

会生出不悦,不外乎是帝后不和。换成帝后和谐的,只会听到“夫妻情意”就满面笑容。

太子在心中憋闷已久,他有时候就是想故意提上一提,夫妻间,本应当本应该有情意不是吗?

哪像现在,年节全是自己和加寿把父皇母后往一处儿撮合。太子已打听得清楚,帝后在晚上是分殿而居。

撮合只能形成表面上的和谐,内心的排斥太子和加寿也没有办法。太子一年一年的失望,因为他是个渐渐长大的男人,对自己的父皇隐有不满。

加寿总怕人见到,不乐意让太子亲香。但太子抓住机会就亲一记,加寿并不能拒绝。

以此来推想,皇帝如果主动,皇后也不能拒绝。

把提醒皇帝“夫妻情意”夹在请求出游的时候说,是太子刚刚跟梁山老王把要塞的重要性夹带着说学出来的。

开口以前,太子想要突出的是他增长见闻。但在开口以后,全身上下有一股力量迫使太子把“夫妻情意”当成重要的一点来说。

他就说得情深意切,说得情意真挚。恨不能对皇帝挑明他有些地方做的实在欠缺。

皇帝要听不出来才怪,这就表现在面上。太子不敢惹他大怒,却在看出皇帝不爱听,有解气之感。

这一刻,他甚至不在乎是不是能随同加寿出京,他只在乎这点点的怒气,是不是让皇帝重视“夫妻情意”。

皇帝不高兴了有好一会儿,淡淡道:“自先皇定下基业,历任太子不出京巡游。”

“请父皇成全儿臣和加寿的情意。”太子冲口而出。

“放肆!”皇帝终于火冒三丈,骂道:“夫妻情意有什么打紧!重要的是你要守得住万年基业,常把国家安宁放在心中,常常知悉百姓疾苦……。”

心里格登一下,这些是平时顺口就教训官员的话,让皇帝说不下去。

太子没有忍住,对皇帝笑的不无讨好。这不就是要出去看看百姓疾苦?

他没有再说话,皇帝也听得到他的心声。皇帝恼怒的瞪起眼,胸中重新凝聚对袁训的火气。

都是他惹的!

夫妻情意这事情,也是由混帐挑得满京里都在说,才有太子这胆大妄为的言语总是出来。

当老子的不爱听,当皇帝的不爱听。皇帝兼老子又把话说得自己有些接不回来,本能一拂袖子,沉下脸:“交给师傅们去议,你退下吧!”

……

太子师们的反应,出乎皇帝意料。

不到三天,他们就一面儿倒的进宫奏请,请皇帝准许太子微服出巡。

两位年长大学士的心思,张大学士是这样想的:“殿下文弱,生于太平之中。历朝历代生于盛世的君王,多仁弱有余,而开拓不足。纸上谈兵,前有赵括,未必后来无人。殿下能亲身体验民间,对殿下有益。”

张大学士虽然痛恨这里面有对加寿的恋恋不舍,或者还有忠毅侯的“居心不良”在内。

比如说忠毅侯之心如司马昭,张大学士从听到他要带加寿离京,用上回乡祭祖这大名头儿,也跟太上皇太后和皇帝一样,一眼看出分明就是推迟大婚。

别说加寿十二岁在民间来说不算小,就是六、七岁的皇后,历史上也有,当然那是少见的。

张大学士能放下对忠毅侯的成见,对董大学士的矛盾答应,是他忠于太子师的职守,对太子没有失职之处,才有这样一番话出来。

就太子师这官职来说,他是认真为太子着想,盼着太子能成另一位中兴之主。也想到又有殿下要成年,太子应该再增加威望等等等,张大学士想的全面。

另外一位董大学士就更不用说,他是袁家的亲戚,他是为加寿扫平一切妨碍她安坐太子妃宝座,安坐皇后宝座的人之一。

和张大学士新起的矛盾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加寿,才收忠勇王的孙子为门生,方便牵制张大学士。

他们两个人年长,是两朝皇帝的近臣,在太子师中地位超然。他们答应,余下的人也有反对的,但不能扭转。

当下把储君应该前往的理由寻上一大堆,奏章上写出洋洋几十条,等到皇帝想反对时,却已压制不下。

历来当皇帝的,英明之主更要考虑臣子们谏,昏君则一定有一些依赖性强的重臣,才把他弄成昏君。

也有皇帝会翻脸,依着性子来上一回,再找出一堆理由,或者直接驳斥:“守祖制,无事不许出京!”

但这位皇帝一直醉心于他的“仁德”之名,造反的人他都没诛九族,只夷了三族。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愿意运用任性。而他对太上皇太后很是看重,太上皇添上话:“太平日子里呆得久了,失于警惕。让他看看也好,未必就和忠毅侯一同回来,有事情,随时召回。”促使皇帝思虑良久,在五月里加寿过生日的前几天,同意太子微服出京。

……

“哈哈哈哈……我又寻来一本县志,这里这里一定要去,”

太子的书房,每天会有半个时辰出来这样的话。而太子殿下不再头疼,跟在里面指指点点一起说的快活。

孩子们都挤过来时,要好几个椅子才站得下,都觉得不方便。央求太子把地图取下来:“在爹爹书房就是这样,我们放在地上看。”

太子依言,让人把大地图铺开,孩子们爬在地上,不时的道:“让开,听我再说说这个地方……哎哟,不要抢,你撞到我了。”

“你按住我的衣裳,放开手。”

这满地乱撞的,太子哈哈大笑。

……

皇后没有多反对,是她及时的打发人出城问柳捕快,柳至当晚同柳夫人说了又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