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褪前阉笨堋?br />
虽然他也闹过。希冀东北也能有那么一两个忠臣义士。可是。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他真地很丢脸。虽然他在跟楚钟南见面之后。就大骂对方狼子野心。对方也只是微笑着坦然承受。并没有一句话反驳。但是。他知道那是人家不屑于跟他计较。因为。他能在那些东北地大人物面前肆无忌惮地开骂。却连几个守皇宫地小兵都辩不过。甚至有那么两次。他还被几个小头目给驳得体无完肤。不仅自己受辱。连带着兄长天启皇帝、父亲泰昌皇帝、爷爷万历皇帝也被人拿出来数落了一通。在那些小人物地嘴里。老朱家竟成了没一个好人。全是糊涂蛋加混蛋!尤其是他自己。也因为“只知道任用奸臣。杀害忠臣良将。喜欢推卸责任。不停地给老百姓加税摊派。搞得天下民不聊生”。而成为众昏君之中地头一号!……这让一向自认勤勉英明地他大为懊丧。要不是周皇后和那位寡嫂张皇后开劝。他恐怕又要找个地儿自尽去了!
但是。受到地打击多了。尤其是还试着死过好几回。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也上去了。而且。因为身边也没有那些大臣聒噪。没有总是处理不完地烦心政务。祟祯恢复地倒也不算慢。尤其是得到东北军各路军马已经开始准备南下讨伐李自成之后。他地心情又渐渐开朗了起来。用他自己地话说。“朕或许会是一个亡国之君。但至少。朕能看着李自成这帮逆贼先死。到了那一边。也能给列祖列宗一个交待。”
“皇上能放开心胸就好。只是,我希望您是真地放开了,而不是那种虚假的伪装!要知道,郁气结于胸中,反而对身体不好。”楚钟南就在祟祯的对面坐着。他虽然看不起祟祯,也瞧不上这人的能力,但是,他佩服樂祯的刚烈。比起原来历史上那些清朝末年的皇帝,诸如道光咸丰之流,樂祯至少有赴死的勇气。宁折不弯!所以,他虽然算不上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明君,但至少是一条汉子!
“朕没你想的那么没种。”冷冷看了楚钟南一眼,樂祯把战报扔还了过去,“这吴三桂恐怕也是循着你‘楚大王’的意思动的手吧?”
“没错。”楚钟南点了点头,又接着叹了口气:“吴三桂这人是个墙头草,还有不小的野心。本来我是想收拾了他的,可惜,他对山海关的军马控制的很严密,而且本身也挺有些将才,我又不想太早的惊动李自成,所以,为了今天的安排,我也只好勉为其难的收留了他。”
“怎么?难道你日后还想杀了他不成?”樂祯冷冷问道。历朝历代被统治者评为墙头草,有野心的人物,可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我也没有皇上以为的那样没种!”楚钟南微微一笑:“我既然敢收了他吴三桂,日后只要他尽心尽力,该给的我自然一样不会少给……当今天下人才难得!所以,就算这个人才不怎么样,只要有能力,我就敢用。”
“口是心非!”祟祯冷哼道。
“皇上,过两天我就要领军出发了。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一起走?”似乎没有看到樂祯脸上的鄙视以及隐隐的自责,楚钟南又开口问道。
“一起走?”祟祯冷笑:“你就这么有信心打胜仗?”
“皇上难道就没有信心去跟李自成见个面?那可是把您的天下给搅得天翻地覆的一代豪杰。”楚钟南笑笑:“再者说了,仇人嘛,就算见了面会分外眼红,可总比日后见了面连人都不认得要好。您说是不是?”
“你楚大王都不怕死,朕一个早就该死的人又有什么好怕的?”樂祯冷冷答道。
“好。果然不愧是祟祯皇帝!”楚钟南拍了拍手,接着又摇了摇头:“不过皇上,您能不能不要老是把这个‘死’字挂在嘴边儿?我不是说过了嘛,只要您按我的计划把事儿做完,我就送您去南京与太子殿下会合!”
“说的真好听。你以为朕会相信?”樂祯轻蔑地撇了楚钟南一眼,说道。
“我说过的话从不反悔。”楚钟南正色道。
“很好。”祟祯冷冷一笑:“可我还是不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百二十九章 长平?
更新时间:2009…11…24 20:58:03 本章字数:5375
孙子兵法》为我华夏兵家经典之作。
不过,虽然名义上是兵家典籍,但这本书中的内容却可以让任何时候的任何人都引以为戒。孙子说,战争的胜负其实是由五大要素所决定。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出兵在即,楚钟南并没有在樂祯那里久呆,他走了之后,樂祯却又微微感到有些失落。虽然他对楚钟南的野心洞若观火,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他总觉得自己在面对楚钟南,跟这个当代的“曹操”对话的时候能学到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有些模糊,但又总是能让他深省。
一边琢磨着东北军与闯军对决的可能结果,樂祯又慢慢的踱到了侧殿。那里住着他的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在后世那些五花八门的反清复明组织的一大旗帜,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朱慈炯,不过,此时因为长子朱慈尚在,并且已经南下主持南京政局,所以,朱慈炯只能称朱三皇子,却不能做什么太子了。另外,还有四子朱慈,五子朱慈焕(祟祯共有七子,其余诸子早夭)!不过,三个皇子里面,现在在偏殿里面跟人说话的,并没有朱慈炯,只有朱慈和朱慈焕。至于跟这两个儿子谈话的人,樂祯也认识,那就是楚钟南的长子兼唯一的儿子,东北六省的太子爷楚辞!
“这个我知道。所谓道,应当指的是天理人心;天与地则应当是指天时地利;将指的是为将者的经验与本领,至于法,就应该是看谁更法令严明。”朱慈焕现在才十一岁多点儿,母亲田妃。原本的历史上,他活得比较长,只可惜在康熙四十七年地时候被人发现了踪迹,最终被康熙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的罪名处死,全家也惨遭杀害。不过,现在,这个十岁出头地孩子在逃离了北京,并且难得的出京“游玩”了这么长时间之后,所有的紧张情绪都被消除的一干二净。尤其是楚钟南并没有过度禁止他们的自由,甚至还允许他们这些皇子自由出入宫禁,让原本一直只能在皇宫大内枯燥生活地几个孩子大为兴奋。而也正是因为楚钟南对这些皇子的“大度”,加上允许太子朱慈前往南京行事,樂祯才会渐渐的放开心情。毕竟,看楚钟南地这个样子,不像是那种喜欢斩草除根的人。要不然,他为什么答应朱慈南下?就算是为了折服黄宗羲那些名士,也不用这样。要知道,东北军虽然派了水师在南京附近,还安排了一个礼部尚书钱谦益,可朱慈身为正统的太子爷,身边又有那么多的文官武将,再怎么着,也不可能有生命危险才对。
“说地不错。五皇子果然聪慧。”楚辞夸赞了朱慈焕一句,结果,还不太懂事儿的五皇子立即得意地仰起了小脸儿。而夸奖完老五之后,楚辞又把目标对准了朱慈:“四皇子,五皇子已经回答了我的一个问题。不知道您能不能回答我的另一个问题?”
“你想问什么?”朱慈淡淡地反问道。
“我想请问四皇子,您能不能从刚才的那五大要素之中得出朝廷到底是败在哪一条上儿?”楚辞微笑着问道。
“我又不懂什么国家大事,你问我这些,不是故意逼我吗?”朱慈皱眉道。他的年龄跟朱慈焕相同,只是大了月份,但很明显,他要比不怎么懂事地朱慈焕要聪明的多。而原本地历史上,大明太子朱慈、朱三太子朱慈炯,甚至是朱五太子朱慈焕都曾经多次被人拿出来当作反清的旗帜,只有他,一直名声不显。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或许,他早早地就被清廷所捕杀,但这件事在清史上并没有记载,也没有什么传说,所以,他极有可能活得好好地。而在清代初年,对朱三太子等人感到如芒刺在背的康熙等人一连数十年都没有停止过对樂祯后人地追查,朱慈焕活了七十多岁都被查了出来,他却能隐藏的那么好,可见确实还是有些头脑的。
“您是皇子,日后说不定就要主持国家大事,怎么叫逼呢?”楚辞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