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用这次大胜,纪念朕的丰功伟业(1 / 1)
不得不说,人类在逃生的状态下,真的能爆发出惊人的意志。 当远离匈奴的控制区域后, 灰头土脸的高权,开始收拢败兵。 结果, 出征时的十万大军,此时就剩下了三万人不到。 “将军,大军已经溃败,我们再不撤的话就要覆没于此了!,”见高权依旧愣在原地,眼见事态危急的李真忍不住大喊道。 高权心中所有的愤恨和不甘,在听到这话后,瞬间消散。 尤其是他看到,不远处的匈奴骑军,距离自己已经不足五十步。 若是再不撤退,自己很有可能留在这里。 “撤,全军撤退,快撤!” 而且一个个灰头土脸、狼狈至极。 全军上下,甚至凑不齐五套完整的铠甲,所有武器加一起还不到20把。 至于战马? 出征时一人三匹,三十万匹战马浩浩荡荡,连绵数十里。 高权惊叫一声,最后不顾所谓的自尊心,当即拔马退逃。 随着主帅的撤退,那些齐军最后的一点士气,也轰然瓦解,完全的失了章法队列,纷纷丢盔弃甲,一路向南望风而逃。 这一逃, 就是三天三夜。 许多齐军将士为了逃命,更是不眠不休。 ...... 与此同时。 另一边, 在追击了一天之后,眼看齐军已经逃没了影,宇文辽远不得不选择收兵。 随后一边清点战果,一边派人回去通报单于。 结果现在只剩下几千匹,其中不少更是累瘫在了地上,眼瞅着进气多出气少,没多久活头了。 高权目光呆滞的望着这一切, 在想想,自己出征时意气风发的模样, 他的自尊心,仿佛遭受到无数利箭的穿射。 脸色涨的通红, 然而当消息传回匈奴王庭的时候, 单于呼兰丘好像看傻子的目光,看向传消息的那人。 开什么玩笑! 心中对匈奴的恨意,更是犹如火山一般喷发而出。 “啊——!!!!” 扯着嗓子,高权发出一声歇斯里地的嘶吼,随后紧咬着牙关狠狠道:“该死的匈奴蛮夷!” “今日之耻,我高权来日定当百倍奉还!” “不报此仇我高权誓不为人!” 三年前,匈奴极盛之时, 数十万匈奴铁骑,都不是齐国十万大军的对手。 结果现在可倒好,你这家伙,居然说自己率领八百骑兵,就正面击溃齐国十万大军? 笑死! 听完消息后,匈奴单于呼兰丘怒极反笑:“谎报军情,真是好大的胆子!” 八百人,杀穿了齐国十万大军? 就算是谎报军情,也没有你这么扯犊子的吧? 虽然一直以来,各国之中,谎报军情的事情时常发生,更有甚者还有杀良冒功的情况出现。 但不管怎么说, 就算你要谎报军情,你好歹编个自己能信的战果吧? “来人,给我拖下去砍了。” 听到这话,传递消息的那人当即傻眼了, 只能一边挣扎,一边解释。 希望单于能派人前去,查看战场。 你要不要听听,自己现在在说什么? 八百破十万?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且这十万,还是所向披靡的齐国精锐。 要知道, 而是近些年来,齐军所向披靡的战绩,实在是过于耀眼。 外界甚至出现了一句话, 齐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可是现在,十万大军就这么被击溃了? 还是被八百人。 于是乎, 将信将疑的单于,亲自带人去查看了战场。 然后......就让他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 只见眼前的战场之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地面上, 而且那些丢弃的无数铠甲和武器,都能证实这些人的身份,是齐军无疑。 从惊骇中回过神后, 呼兰丘压抑住心中的激动,开口问道:“你们是哪个部落,是谁带领你们冲锋的?” 到处都是断肢残骸, 还有无数被丢弃的武器、铠甲。 齐军的军旗,倒在地上,旁边还有无数具齐军士卒的尸体。 呼兰丘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一切,艰难的咽了一口口水,说话的声音颤颤巍巍:“这......真的是你们做的?” 不怪呼兰丘不相信, 而且, 前些天刚刚击溃十万齐军的宇文辽远,如今也被匈奴王封为大都尉,领兵三万为前锋,兵锋直指齐国北境重镇云中。 原本云中乃是赵国北境的国土, 后来被韩子安击败后, 赵国不但俯首称臣,更是割让了大片领土。 “回禀单于,我们来自宇文部落,队长乃是宇文辽远。” “立刻传宇文辽远来见本单于,另外立刻集结大军,三日后南下伐齐!” ...... 经过三天的准备, 二十万匈奴大军浩浩荡荡,直奔齐国北境而去。 其中, 也包括了云中。 后来这里也成为了,讨伐匈奴的前线枢纽。 每次讨伐前,都会向这里运送大量的粮草辎重。 不同于中原王朝出征时,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夫运送粮草,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只需要一匹马,一张弓,以及一袋牛肉干就能直接出兵。 而且游牧民族一直以来的打法,就是以战养战。 全是由骑兵组成的军队, 来去无踪, 根本不给中原王朝反应的时间,走到哪抢到哪。 尤其是其中有一封奏折,更是颂赞叶璃功盖三皇,德高五帝,不但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更是应该在临淄城的中央,修建一尊百米雕像,以此来纪念叶璃的丰功伟业。 别说, 当看到这封奏折的时候, 叶璃还真有点心动。 仔细想想, 然而此时的齐国还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危机。 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安详里。 ...... 临淄城。 叶璃跟往常一样,正在批阅着奏折。 自己这么做,似乎还真可以。 毕竟齐国现在,无论是从国力、疆土、军事实力还是经历,都远超历代先皇。 可以说, 嘴角勾起的笑意,说明她现在的心情还算不错。 接连翻开了几封奏折, 都是在夸耀、颂扬皇帝的丰功伟绩,自己任职所在的当地百姓,都是如何安居乐业,如果光看奏折上的内容的话,整个齐国似乎都处在国安民安的景象。 然而对于这些拍马屁的夸耀, 叶璃还真就吃这一套。 结果那些眼瞎的世人,居然全都认为是韩子安的功劳。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次讨伐匈奴, 就让世人看看,大齐能有今天,全都是因为有朕! 跟他姓韩的有什么关系? 除了开国皇帝外, 剩下的先皇先帝,哪个能跟自己比肩? 至于说这些,都是韩子安打下来的? 哼! 想到那个身影,叶璃便不免发出一声冷哼。 正好, 等大军得胜而归, 自己就用这次的大胜,修建雕像,纪念自己的丰功伟业! 不过是朕养的一条狗而已, 那些所谓的丰功伟绩,还不是建立在朕的支持之上? 若不是朕的支持,哪里有他的功绩? 这一切, 本就应该是朕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