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1 / 2)

>

杏儿自然不知道,那高贵的一国之母,心理会这么的阴暗。她在沈捷的搀扶下,挺着六个月的大肚子,漫步在了清香萦绕的田间的林荫路上,心情舒畅,怡然自乐。

“杏儿,累了吧?来,在这亭子里坐一坐,歇一歇!”沈捷体贴的扶她走进凉亭里,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棉垫,铺在石头椅子上,这才让她落座。

走了一刻钟,杏儿是觉得有点累了,就惬意的享受着丈夫的照顾。刚坐下喝了一杯茶,肚子里的孩子就踢了一下,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那力量很强劲。

“相公,孩子动了,他提了一脚呢!”杏儿脸上流露出的幸福,满得都要溢出来了。

“是嘛?我来听听!”沈捷又惊又喜的蹲了下去,把耳朵贴在杏儿的肚子上,聆听儿子的动静。眼底的那抹灿烂和喜悦,比早春的第一缕阳光还要耀眼。

……………明天继续努力,请多支持,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恬静写作的动力,灵感的源泉。群么么,周末愉快!

第258章 路不拾遗

许悠然在杏花村疗养了十天,就搬到了杏花村隔壁自家的山庄,许家庄其实比杏花村更胜一筹。舒麺菚鄢当初在修建许家庄的时候,许悠然可是撒下了大把的银子,无论是景观,还是房屋建筑,都要更精巧更完善。

悠村跟自屋。不过,杏花村跟许家庄,有着很鲜明的区别。那就是,杏花村有三大块:农田、果园、荷塘,主宅、客院;度假村。而许家庄,也分为三大块:主宅、客院;休闲场所(包括篮球场、足球场、赛马场、健身场等等)跟客院;农田跟荷塘。农田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就只种了几亩蔬菜瓜果,荷塘里种了一些莲藕跟水生蔬菜。

一句话:杏花村是以获利为主的,许家庄是以休闲度假为主,有着本质的不同。而紧邻杏花村另外一边的泰家庄,则是以住家为主的,并种植了可供自家生活所需的庄稼、蔬菜瓜果,也有一个很大的荷塘。

就在一年前,秦家也在距离杏花村大约十来里的地方,购买了五十来亩田地,修建了秦家庄拣宝。就连沈捷手下的几个将士,以及许悠然的几个朋友,也在半年前,高价收购了杏花村附近的田地山林,在此修建了田庄或者山庄。

如今,这方圆五十里之内,俨然成了许悠然、沈捷、泰知行、燕无双这些人的势力范围。十几户人家几比邻而居,来往非常的密切,日子过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惬意。

在杏儿的建议下,围绕这五十来里的地方,修了一条大马路,可同时供两辆大马车行走。大马路铺了细碎的石头跟沙子,道路两边种了高大美观的树木,每隔五里路还修建有新式的茅房,供路人使用,以保证坏境卫生。

每隔十里路,就设有一个二进院落的哨所,每个哨所派驻十个护院。这些护院,主要是由许家、沈家、柴家跟燕家派出的,专门负责在大马路两边的巡逻,维持这十里之内的治安。一旦遇到大事,比如出现大股的强盗匪徒,以及火灾之类的,这方圆五十里之内的护院们,就会集积在一起,同心协力投入到抗匪救火之中。

这一天,泰大人一家去秦家庄赴宴回来,已经是月上柳梢头了。然而,这一家人依然慢悠悠的赶着马车,一点也不着急不惊慌。同行的有一个是泰大人的同窗,经过一个小山岭的时候,他望着那黑黝黝的山林,不禁心惊肉跳。16xhn。

“知行,咱们走快一点吧!夜深人静的,怪吓人的!”

泰知行不在意的笑道:“你放心好了,这个地段有流动岗哨,那些护院的身份都很不错。一般的盗匪,都在这一片绝迹了,这方圆五十里的人家,都几乎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了!”

“真的啊?那么好,我也要想办法在这附近置办一处田庄,假日里也来住住!还可以把老家的父母也接出来,安置在田庄里,自己再种点青菜瓜果,养一些鱼,就我那一点俸禄,也尽够用了!”

泰夫人点点头,赞同的笑道:“没错,可以考虑!如今京城里的宅子又贵了不少,普通的二进宅子,也要将近两千两银子了。青菜水果什么的,也涨了不少价钱,在京城里买宅子并居住的,花费确实比较大!还不如在这附近置办一处田庄,把宅子修建得舒适一点,比啥都好!”

儿子的这个同窗叫洛远,是翰林院的一个正六品的小官,一年的俸禄也就只有一百五十来两银子。他是小门小户人家出身,家境不是很好,在家里又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妹妹。想要在京城安家,难度确实很大。

“要不,我帮你打听一下,看这附近还有谁家要卖田卖地的?”泰夫人又热心的补充了一句。

“那太感谢了,有劳伯母了!”洛远求之不得,连忙恭敬的拱手致意,脸上一片喜色。

这方圆五十里的田地,价钱虽然不是很贵,也就被其他地方的市价多了两三成。然而,这可不是有钱就能买上的,关键的是还得要有门路跟担保人。否则的话,即便是在这地方买下了田地,如果不被周围的邻居所接纳,也难以在这地方立足。要不了多久,自己就会受不了邻里们的冷落,会忙不迭的、灰溜溜的搬走。

没有几天,泰夫人就帮洛远在秦家庄的附近,相隔不到两里的地方,买了十五亩水田,以及水田旁边的三亩旱地。旱地刚好可以用来修建宅子,非常的合算,洛远很满意,特意买了礼物去感谢泰夫人。

像洛远这样的人家,又住进来十几户,没有多久,这方圆五十里的住户就多达三十几户人家。几个较大的田庄,各自分割出了一小部分,“友情出*售”给了亲朋好友,或者是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

这一带的安全隐患,随着住户的增多,护院数量的增加,消除了许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睦邻友好,互助互敬的良好风气,愈发的浓厚了!

杏儿将自己名下的田园农庄,重新改造了一番,宅子推到重盖,不再养家禽家畜。整体规划布局,参照陶然居的格局,修建了一座三进的大宅院史上最牛召唤。以休闲疗养为目的,前花园后花园,围绕着农庄有一条林荫路,路边是人工的溪流,溪流的两岸芳草萋萋,繁花点点。

清雅、安静,比杏花村的居住坏境,更胜一筹。

改造过后的田园农庄,更名为“陶然居”,沿用了靠山屯的家的名儿。杏儿跟沈捷搬进了陶然居,彻底远离了京城的繁华,以及朝野上下那激烈的争斗。

朝廷局势波诡云谲,杏儿让柴安暂时休学,跟着桃儿一家,搬进了杏花村。沈翰的弟弟妹妹,也一起跟着住进了陶然居。16434203

只是,柴安上学的事情,该如何是好呢?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整天无所事事,也不是个事啊!

杏儿不禁有点发愁,闲聊之间,就跟沈捷提了一句:“唉,要是能请一个才德双全、既开明又善于引导的大儒来给安儿授课,那该有多好啊!”

沈捷安慰道:“别发愁,这件事情,就交给我来办吧!我想了一下,不如就多找两个夫子,干脆咱们自己办一个小小的私塾。将这附近人家的子弟都集中起来,让他们一块上学堂,这样的话学习也比较有积极性!”

说到做到,转眼过去两天了,沈捷果然找来了三个夫子。其中一个还曾经是寒山书院的山长,一个是翰林院学士,一个是五年前的两榜进士。他已经跟三人商议好了,一个月之后开课。

“来头这么大啊?特别是那个山长,据说还曾经是帝师呢!请他这小小的私塾坐馆,能够长久么?”杏儿表示担心。要知道,这年头的大儒,大多数都是刻板又迂腐的。

沈捷眸光流传,面带了一点得意:“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个山长叫黄连,今年其实也就四十五岁,听他的名字,你就可以想象得到,这必然是来自穷苦人家的子弟。三十年前,他进京赶考的时候遭遇劫匪,父亲刚好路过,就把他给救了。我年少的时候进宫做圣上的伴读,那山长说起来,也算是我的恩师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